葉圣陶曾經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這就說明了良好的習慣對人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人生啟蒙階段的幼兒時期,是習慣培養的最佳時期。因此,作為幼兒園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在幼兒園的活動中時刻注意滲透對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那么,我們如何才能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以及活動環節,培養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使幼兒獲得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的經驗呢?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以環境熏陶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幼兒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幼兒園、家庭以及周邊的生活環境,教師、家長以及幼兒身邊的其他成年人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幼兒的成長形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就需要家長和教師一起努力為幼兒營造出一個積極向上、條理清楚的精神環境,使隱性教育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在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這個目標的指引下,我們要從幼兒的玩具、色彩、活動等內容下手,努力為幼兒創造一個溫馨又舒適的物質環境。幼兒由于年齡還比較小,對事物的認知還停留在啟蒙階段,我們教師要在組織活動時特別對幼兒強調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寶寶飯前要洗手”“寶寶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隨地吐痰”等。另外,由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大多數都對卡通人物比較感興趣,因此,我們可以把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卡通畫的形式張貼在幼兒生活的周邊環境里,可以隨時隨地地提醒幼兒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以情感體驗來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
幼兒天生活潑好動,并且喜歡模仿,大多對游戲有著非常大的熱情,因此,我們可以創設一些游戲的情境,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良好習慣的形成。比如,我們可以做一個讓幼兒給娃娃喂飯的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讓幼兒學會怎樣正確使用餐具,并且以情感進行引導,引導幼兒要學會自己乖乖吃飯,并使幼兒充分認識到挑食對健康成長帶來的不良影響。再比如,我們可以通過讓幼兒給塑料玩具洗澡的游戲,讓幼兒在給玩具洗澡的過程中想到自己的洗澡,讓幼兒在真實情境的引導下,自覺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在行動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對激發幼兒進行自己學習的熱情有非常大的好處,還可以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的意識。
三、以實踐練習使幼兒獲得良好生活習慣的有益經驗
要想使幼兒能夠逐步掌握自我服務的基本技能或者技巧,我們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幼兒具有更豐富的生活經驗。豐富的生活經驗需要一步一步地積累。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為幼兒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讓幼兒不斷地在操作活動和主題活動中進行反復練習,只有這樣幼兒才能掌握更多更有益的生活經驗,進而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務技能。當然,在進行實踐練習的時候,我們還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征,針對不同的年級也就是小班、大班和中班采取的實踐活動也必須存在一定的差異,比如,小班可以組織“我自己吃飯”的主題活動,中班就可以是“我會刷牙了”,而大班就可以采用“給爸爸媽媽穿衣服比賽”等。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幼兒在實踐操作和練習中能夠逐步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務技能,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將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轉化
為了達到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目的,我們可以采用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幼兒在樂學和愿學中完成教育目標。比如,在幼兒們玩耍完之后,活動地點就像戰場一樣,玩具滿地都是,幼兒們都沒有養成收拾玩具的習慣。這時,教師就可以把教學內容進行轉化,設計一個送玩具寶寶回家的游戲,讓幼兒自覺地將不玩的玩具放置在固定的地點。時間久了,幼兒就主動地養成了把物品擺放整齊的好習慣,不只是玩具。另外,我們還可以制作一些有意思的幼兒喜聞樂見的卡通標識,張貼在需要的地方,通過這種方式指導或者提醒幼兒遵循一定的規則,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五、以滲透的方式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幼兒活動的最寬廣的空間和時間就是幼兒園,教師一定要擦亮自己的雙眼,在幼兒這一天的活動中,尋找各種可能的機會并且采用靈活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對幼兒進行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教育。比如,在教導幼兒學會自己穿衣服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以故事的形式進行導入,然后引導幼兒為自己穿衣服,在日常的午睡醒來之后,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邊唱歌邊給自己穿衣服,時間久了,良好的生活習慣自然就養成了。
六、以榜樣的力量影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觀察和模仿是幼兒最擅長的學習方式,因此,作為和幼兒接觸最多的最親密的教師和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自己要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規范的行為,讓幼兒在觀察和模仿中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要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由于自己的一個疏忽或者言行失當,有可能在幼兒幼小的心靈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影響幼兒整個人生的健康成長。另外一個對幼兒具有榜樣作用的就是幼兒的小伙伴,教師在幼兒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有的幼兒在某些方面做得特別好時,一定要以他為榜樣,號召其他的幼兒向他學習,幼兒之間的這種學習,可以以點帶面,以強帶弱,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另外,成人對幼兒的評價對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飯前便后都洗手,真是講衛生的好孩子。”這樣的夸獎和稱贊可以增強幼兒的自尊和自信,而對于那些具有不良習慣的幼兒,教師要給予期望的評價,“我們都喜歡講衛生的好孩子,我們一起去洗手吧。”這樣幼兒會在教師的寬容和理解中逐步地改掉那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從而逐漸完成到良好生活習慣的過渡。
總之,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方式和方法還有很多,這需要我們幼兒教師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追求,為幼兒的健康成長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