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實施素質教育以來,我國的教育方式發生變化,傳統的教育實行的是灌輸式的教育,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現在的教育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發生變化,側重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的方法能夠改善教學效果。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情境教學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情境創設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集中精力進行學習,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因此,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需要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情境創設就是比較好的一種方法。借助多種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小學語文學習感興趣。
情境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相關原理,結合學生的年齡,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調動學生的情境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
現在很多學校都采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這個版本的教材結合了圖畫和文章,比較有美感,課文中附帶插圖,比較切合課本的內容,給學生發揮想象的空間,這對課堂教學是一個很便利的條件。筆者將結合蘇教版教材探討情境創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
一、結合圖形和文章,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圖片和文章內容,圖片給學生傳達的信息比較直觀、形象,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學生在觀看圖片時,能夠融入到文章描述的環境中。圖片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課本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對文章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課本中通常有很多的插圖,插圖就是對文章內容進行的解說,表現詩詞中所能展現的意境。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教材《清平樂·村居》,辛棄疾描寫的語言比較簡練、形象,通過語言,傳達出農村普通百姓的田園生活。文章中附帶插圖,插圖向我們展現的是優美、恬靜的生活畫面,讓人對這種生活心生向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對圖片仔細體會,為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這樣,學生對所學習的教學內容產生興趣,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學生的想象力有了發揮的空間,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利用實際物體,創造一定的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教育是一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它也體現了教學的藝術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手勢、音樂、圖片等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很強的求知心理。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具有學習語文的動力。
在教授小學六年級下冊課文《負荊請罪》中,學生對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理解得不清楚,教師準備一根比較小的藤條,學生對教師準備藤條的目的會進行猜測,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展示這件物品,學生會對成語的意思以及課本的內容加深理解。
三、借助多媒體,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
現代技術的發展,為教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多媒體就是現代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典型代表。多媒體本身具有很大的教學優勢,它可以把文字、圖片和視頻等結合在一起,擴充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含量,豐富課堂教學的手段,幫助學生對課本內容加深理解。
例如《哪吒鬧海》一文,教師如果只是單純地講解課文,課堂教學就變得非常枯燥,哪吒鬧海本來是家喻戶曉的故事,關于哪吒的故事已經拍攝成專門的動畫片,還有關于哪吒的歌曲《少年英雄小哪吒》,教師如果把這些內容引進課堂,通過多媒體播放動畫片以及相關的歌曲,對于教學中所講述的知識在動畫片中都有提及,學生通過仔細觀看動畫片,在無形中就掌握了課本知識。在文章學習以后,教師可以教給學生唱《少年英雄小哪吒》,這首歌歌詞順口,旋律簡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受到唱歌的樂趣。動畫畫面帶來的感官刺激,學習歌曲所帶來的成就感,都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會集中注意力,精力充沛,學習的過程愉悅、輕松。
四、運用朗讀的方法,創造一定的教學情境
和其他學科的教育相比,語文教學具有很大的不同,語文教學中具有朗讀的環節,而且朗讀是帶有感情的,這就使語文課堂的教學充滿感情,如果缺少朗讀,語文教學就不是完整的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方法。語文朗讀的過程充滿了美的感受,如果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充滿感情,對學生來講,是一種感情的釋放,對聽眾來說,也是一種享受。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有聲朗讀多加重視。通過朗讀,把心中靜止的感情轉變成帶有感情的朗讀,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展現文章想要表達的人物以及情感,使學生融入到課文所塑造的情境中。例如在學習《我們愛你啊,中國》,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愛國之情。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創設的方法可以收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結合圖形和文章,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加深理解;利用實際物體,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的好奇心;借助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擴大課堂教學的容量;運用朗讀的方法,讓學生仔細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基于以上因素考慮,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創造教學情境的方式。
參考文獻:
1.錢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2.24
2.馬瑞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時代青年(教育)》,2012.11
3.張效慧,《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新一代(理論版)》,2012.08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