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科精深微妙,教師教學要別開生面,打破循常習故的積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循循善誘,使之具備分析、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不懈的學習力量。
一、低起點、多層次有效教學
如果教師的講解高高在上必讓人望而卻步,而降低學習起點,化難為易,由淺入深,學習氛圍就會輕松愉快。比如關于多莉羊,課前我先讓學生充分查閱資料,然后找出問題,有解決不了的,共同商議,難點、重點在上課時一起研討。
課堂上,我幽默風趣地介紹多莉羊說,多莉的出現使人類的克隆技術出現劃時代的革命,多莉命運多舛,出身“名門”,也正因為這,多莉羊成為二十一世紀初生命科學史上最著名的動物明星,成為在蘇格蘭高地克隆成果的集大成者。多莉在蘇格蘭,可謂無限風光,多莉的標本被置放在著名的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它被載入史冊,讓科學界震撼,讓世人反思,它提供了生命的契機,預示了技術的革命,為技術探索又設立了一個新的舞臺。一時間,科學家驗證不斷,公眾激辯紛紛,而多莉羊當時不管這一切,它神態安詳地在蘇格蘭的“臥室”中接受膜拜,而且不久就“嫁夫生子”。
學生笑過之后,課堂氣氛非常輕松,我隨即提出問題:“多莉羊的問世是科技進步的象征,標志著生物技術新時代的來臨,它的培養過程能夠說明什么問題?
哪些步驟可以改變或進一步完善?
哪些方面反映出了克隆技術的缺陷?
多莉的關節炎問題是否嚴重?算不算早衰現象?
多莉羊的早夭可不可以避免?為什么?
多莉羊與普通的羊有什么區別?
多莉羊對社會的最大貢獻是什么?
多莉羊給你的最大啟示是什么?
多莉的貢獻可以說是不朽的嗎?
多莉羊為疑難病癥提供了哪些可行的思路?多莉羊的難題是什么?
在技術上,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實驗了兩百多次才成功培育出一個多莉,你有什么感想?
根據多莉羊,同學們想一想決定事物形態的遺傳物質在哪里?
由于我先前的幽默語言,加上問題明確,一連串的問題使得學生踴躍發言,爭先恐后,他們感覺對生物學的探索無窮無盡。這些問題,起點低,多層次,學生興致高昂,甚至“熱血沸騰”,他們覺得生物學科如此饒有趣味,如此博大精深,生物學和生活、健康的聯系如此密切,大大推動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得他們敢于大膽設想,境界開闊。
二、互動教學,合作探究
(一)學是起步,行是目標
教學是彼此互動的行為,互動教學是初中生物課堂不可或缺的方式。荀子言之鑿鑿:“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教學建構“行”的活動,在實踐中創造,在趣味中求知,生動活潑,或自主研判,認真揣摩;或合作探究,取長補短。教師會教,學生愛學,彼此互動,學練結合,愉悅輕松,熱情高漲。
生物是實驗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學生細致入微的觀察,一絲不茍的操作。在學生手腦并用中,學習風氣濃厚而良好,可以激發每個學生的探索精神,豐富感性經驗,將知識的掌握化難為易。
(二)放開課堂,各抒己見
比如在講授花的結構時,我革故鼎新,一反“一言堂”的形式,讓每位學生采摘一朵花帶進教室,五彩繽紛的教學掛圖,鮮亮醒目的教具配以細致生動的講解之中,隨時穿插讓學生觀察自己拿的花和教學掛圖有何不同。有比較就有差異,除此之外,和前后左右的學生隨意交流,隨時穿插我的提問,學生當然可以暢所欲言、隨時提問題,甚至可以不舉手脫口而出,學習氛圍其樂融融。
總之,生物教學要反復探求推敲,良好的教學思路會使課堂滿堂生輝。改善生物學習方式,優化學習過程,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一定會打造出飄香流芬、春光熠熠的生物教學的高效課堂。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