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是高中美術教師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我們應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弘揚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在教學風格、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有所創新、有所突破,才能讓美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血有肉”“有聲有色”。
一、創設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激活學生主動學習美術的心理情緒
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展現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方法,積極創設與學生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直觀、生動、富有新意的教學情境,使相對枯燥的美術知識呈現出美感和靈性,給學生以認知方面的啟迪和暗示,以此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激活學生主動學習美術的心理情緒,使學生學習的內驅動力逐步由好奇升華為興趣,在輕松、和諧、愉悅中興趣盎然地掌握美術知識。
在教學《人間生活》一課時,上課伊始筆者先給學生播放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視頻片段。通過視頻創設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生興趣,使學生形成主動心理趨向。通過問題引發學生思考:1.劇中講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劇中婦女的穿戴有什么特征?2.在你印象中這個朝代的社會狀態是怎樣的?3.上千年過去了,我們是怎么知道當時的服飾的呢?視頻情境構建的感性認識,強化學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在學生探索解決相關問題后,筆者又及時展示了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使學生帶著濃厚興趣投身對作品的分析欣賞,在動態、活化的課堂探究中多角度了解、認識畫家對世俗生活的精彩描繪。
二、開展教學問題的合作探究,深化學生獨立學習美術的情感投入
新課程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個性發展,倡導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主要內容的新型學習方式。因此,高中美術教學應該把“改變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水平”作為提升課堂活力的突破口,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出發,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本著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的原則,以發現和解決問題為主線,潛心引導學生開展教學問題的小組合作討論、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動,增強課堂互動,給學生搭建自主獲取知識的平臺,深化學生獨立學習美術的情感投入,使學生在快樂的心態中學習,在能動的參與和探究中自主獲取知識。
在教學《深沉雄大的秦漢雕塑與繪畫》時,筆者沒有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進行講授,而是先組織學生深入閱讀教材,再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下列教學問題:1.秦漢雕塑的種類,分析其異同。2.秦漢陶俑的藝術特征,感知認識其造型的特點。3.秦漢石刻的藝術特點。4.秦漢繪畫的種類,分析其藝術特點,感悟作品之美。5.秦漢藝術的總體風格。學生通過對以上問題的合作探究,他們獨立、愉快地發現了藝術的真諦,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切實提高了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三、實施及時恰當的激勵評價,愉悅學生自信學習美術的情感體驗
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每個高中生的內心深處都渴望成功,期待著教師能給他一個鼓勵、一份肯定。因此,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進而快樂地學習,教師要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興趣度及自身條件建立科學的評價方式,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既要關注學生美術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美術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以欣賞、發現和激勵為基本原則,從多個角度做出有針對性、藝術性的評價,讓自己的評價貼近學生的心靈,愉悅學生自信學習美術的情感體驗。
我班有一個男同學性格有些內向,總是覺得自己缺少美術學習和欣賞的天賦,學習興趣淡漠。在欣賞《布雷達的投降》時,他的一番關于“抵抗”與“投降”對于和平不同貢獻的說辭,別有一些新意。我立即給予熱情的表揚和鼓勵,讓他初次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并由此萌發了學習的欲望。我就此為契機,在課堂教學中施以“特別的關照”,沒多久,他的美術素質就有了明顯的提高。
從某種意義上講:及時恰當的激勵性評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增添了學生揚帆啟航的信心和勇氣,學生學習的靈感自然得到最大限度的調動,是煥發高中美術課堂生命活力的“催化劑”。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