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端富有吸引力,能夠引起人們的關注,這就為成功打下堅實的第一步。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雖然所占時間短,但是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有效教學理念的提出,廣大教師對于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整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更為關注。隨之對導入環節也進行了大量的實踐與探索。正如特級教師于漪老師所說:“在課堂的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特級教師黃愛華也提出:“導入是教師對教學過程通盤考慮、周密安排的集中體現,熔鑄了老師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的智慧,閃爍著教學風格的光華。”這些都指出了導入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導入環節的設計,不要急于傳授知識,要利用短暫的時間以新穎有趣的導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對所要呈現的數學知識表現出興奮度,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我現結合教學實踐淺談以下幾種常用的導入方法。
一、問題導入法,引發學生好奇心
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正是小學生學習的動力所在。在設計導入時,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善于用問題來引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在好奇心與求知欲的驅動下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如在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的這一內容時,我在黑板上板書一系列數字,2、3、5、9、12、17、36、38、57、59、101、105等,讓學生判斷這些數能否被3整除,看誰所用時間最短,而且準確率最高。學生紛紛表示判斷后面的大數需要較多的時間。我當堂就表示我一眼就可以看出這些數能否被3整除。學生搖晃著腦袋表示不相信,我一一判斷并讓學生進行驗證,學生通過驗證發現我的判斷快速而準確。學生又出示更多、更大的數字來讓我判斷,經過驗證完全正確。這樣引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為什么教師能夠如此快而準地判斷,究竟有什么好的方法。這樣進行新知的學習自然水到渠成。
二、多媒體導入法,吸引學生注意力
與其他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具有不可比擬的重要優勢。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改變了以往單一、靜止的傳輸媒介,以圖片、圖像、視頻與音頻來傳遞信息,能夠給予學生多種感官刺激,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延長有意注意時間,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同時多媒體的傳遞媒介更為直觀、形象,這符合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能夠將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寓于形象直觀的事物中,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更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如在學習“大于與小于”時,為了讓學生有更為深刻的印象,我利用多媒體的動態效果,為學生制作了一段精美的視頻,讓這兩個易混淆的符號動起來,活起來,賦予它們可愛的形象,這樣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會認真傾聽、仔細觀察,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樣更利于學生對此部分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三、聯系生活導入,增強教學親和力
數學學科與人類生產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只有將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我們的教育才能成為活的教育,成功的教育。現代教學也非常關注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關系,明確提出數學教學要面向生活,面向社會的教學理念。割裂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就等同于閉門造車,所學到的永遠只是書本上死的知識,而無法將其靈活地運用于社會生產實踐,造成學用脫節,而不利于學生數學思想、方法與綜合能力的提升。在教學中我們要深入挖掘生活,研究教材,在生活與教材中找準最佳結合點,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與生產現象來導入數學新知的學習,以豐富多彩的生活來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增強教學的親和力與熟悉感,以激起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調用生活經驗與知識儲備來展開主動學習。如在學習“認識鐘表”時,我們可以讓學生來記錄各列車到站與發車時間來導入新知的學習,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提高學生教學參與度。
四、動手操作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而數學又是一門極具操作性與實踐性的學科,為學生創設操作情境,讓學生親自動手。這既符合小學生的生理特點,能夠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同時又符合數學學科學習規律,可以讓學生從動手操作中獲取大量感性認識,為上升為理性認知奠定基礎;在動手中動腦,實現了手腦的協調,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為思維的工具和鏡子。如在學習認識基本圖形時,在導入階段,我讓學生將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所見到的各種圖形在紙上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這樣的一個小環節將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地調動起來,學生積極動手,從而順利地進入新知的學習中來。
五、聯系舊知導入,降低教學難度
數學有著完整的知識體系,各知識點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有著很強的邏輯性與系統性。舊知是學習新知的前提與基礎,新知是舊知的深入與發展。學生的學習也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已知到未知的漸進過程。在學習新知時我們可以以舊知為鋪墊,以學生已掌握的舊知為過渡來引入新知。這樣導入的優勢在于大大降低了新知的難度,更易緩解學生的緊張與畏懼心理,從而使學生對新知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與強大的動力。如在學習“認識幾分之幾”時,我們可以由學生所掌握的整數除法過渡到分數上來,以舊知為鋪墊,避免斷層,從而順利地由已知過渡到新知。這樣更能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同時更能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整體認知。
六、趣味故事導入,引發學生關注
愛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將故事引入數學教學中,更能以幽默的情節、可愛的人物、搞笑的細節來化解數學教學的枯燥無味,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與藝術性,真正實現寓教于樂,使學生由對故事的關注轉移到對新知的關注上來,這樣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要善于用學生所熟悉而喜愛的動畫片人物如喜羊羊、灰太狼、海綿寶寶、光頭強、熊大、熊二等等來與數學知識結合起來,創編一系列趣味故事,從而引發學生的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導入有法,但無定法。導入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需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材為基礎,只要符合學生特點與基礎,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轉移到知識上來,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就是成功的導入。我們要加強研究與實踐,探索出更多有效的導入方法,在導入階段激起學生深厚的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提高學生主體參與度,讓整個數學課堂教學因導入而變得更加精彩。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