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本在情理之中,卻出乎人們意料:一款土生土長的中國茶葉,通過短短十數年的發展,就成為了頂尖的高端茶品牌,賣到每克100元的天價,甚至提出在品牌影響力上超越英國“立頓”的豪言壯語。紅歲,這個茶品牌的巨大成功在許多人看來,有如傳奇般難以置信。
任何的聲名鵲起,都不可避免地會招來質疑,帶著幾分好奇,我決定去紅歲看一看,這個品牌到底有什么魔力?

擴張膽量,放飛夢想
一踏入公司內部,能夠明顯地感受到一股非凡的氣魄,那是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深厚的積淀,飽滿的氣息,撲面而來,縈繞心頭。隱隱的,竟有些懾人,我稱之為震撼。
隨后,我來到公司的會議室,觀看了一部觸動我心靈的片子——CCTV專訪紅歲品牌創始人姚研成的《我的這五年》。其中主持人不止一次地提到姚研成干的是別人不敢想、不敢干的事。的確,“把中國紅茶做成世界上最好、最高端的茶品牌”這樣的目標著實很大,以至于在許多人眼里覺得有些不切實際。
但是,夢都不敢做得放肆一點,又如何希冀成就大業?姚研成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夢想,從未放棄。他提出的“夢想經濟”很有哲理,夢非夢,夢想,可以改變世界。
在打造品牌的路途上,我們給自己的定位往往過低。其實消費者的選擇有很多,他可以走到肯德基吃個漢堡,也可以坐在路邊來點燒烤,如果不趕時間,甚至還可以買點零食去看場電影,電影看完后相信也吃飽了。所以,我們更要想著如何打敗大排檔、外國快餐,甚至電影院,要賦予顧客更多來你這里的理由。但這并不意味著四處樹敵,自討苦吃,而是要看到任何潛在競爭者和他們的優缺點,將你的強勢發揮到極致!姚研成將紅歲定為“全世界”、“最高端”,事實證明,姚研成“讓全世界3600萬千萬富翁一人買一盒茶葉”的想法是切實可行的。
插上翅膀,鉆入土壤
大膽者常有,成大事者卻少有。在對姚研成其人更深入的了解中,我才知道,在紅歲之前,他做過20多年的品牌策劃,服務過許多大企業、大品牌。當然,還少不了一筆可觀的資產、靠譜的人脈網,這些都是紅歲成功的基石。姚研成花費了很長的時間,進行調研工作,掌握市場信息,花費了幾十億,搜集國內外茶葉樣品,了解中西方飲茶習慣,開發茶葉包裝設計。這保證了紅歲一出生就口含寶玉,用姚研成的話說,就是“別人見都沒見過,想都沒想過的東西,被你造出來了,文化,就是要嚇人一跳!”
龍井、普洱、鐵觀音、碧螺春……中國的茶葉精品有很多,但卻從來沒有一個響亮的品牌。姚研成一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質問道“中國的茶品牌很多,哪一個茶品牌傳承下一個包裝,能夠定型了,不用改了?”紅歲專注每一個細節,自己建茶園,花費幾億開發包裝設計,專賣店選擇最好的地段,最精的裝修,為的就是突出紅歲的特色,蘊含著東方大美、歷史大美,像音樂、像繪畫一樣呈現在世界面前,擁有中國骨子里的文明。
為產品定價的時候,外國定價師說:“紅歲賣的是東方文化的杰出代表,理應定價每克100元。”這種定價,并不是盲目的以價格來抬高身價。確實,其中可能只有一塊錢來自于茶葉本身,其他 99塊的價值,都源自包裝與策劃的力量。可是,如果你的茶葉做不好,你連一塊錢都賺不到,這就是產品自身與策劃包裝之間的關系。拿紅歲來說,賣的終歸還是茶葉,離開了中國茶葉,還談什么東方文化?沒有姚研成十年磨一劍的專注,就不會有紅歲品牌的巨大成功。
在這里,產品重要,還是吆喝重要?其實茶葉就是文化,文化就是茶葉,紅歲賣的是表里如一。
品牌是球,文化為魂
一個品牌,尤其是高端品牌,一定要有一個核心價值;在核心之外,又需要有豐富的外顯充實內涵,這樣才會形成一個完整的品牌。產品有質量優勢就談質量,不占優勢就闡述內涵,都不出色就體現特色,總之,它可以是更好的。只要找到切入點,就沒有缺乏價值的產品。
而如果一個品牌能在全方面都優于同儕,那么策劃者施展的空間就更大了。從展現產品本身價值,到縱向挖掘產品能量,再到橫向擴展,建立品牌內涵。這是一個立體的過程,表現上似乎略有高下,實際上這是一個整體,完整地詮釋了品牌的文化。
品牌是個球?對!它的核心無論向哪里擴散,距離都是一樣的,它是立體的、飽滿的。如今,紅歲的這個球做得又大又鼓,怎么都玩得轉。
一行走來,我的心情從最初始的震撼變為了振奮。隨著了解的不斷深入,細咂慢品,我發現“紅歲”這兩個字承載了太多。紅歲,是一盞茶,是一席夢,是一個團隊的心血,是一位企業家的執念。其實,它也是壓抑許久的華夏文明與中國夢想的激昂迸發,可以說,紅歲的成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