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常說小孩子翻臉如翻書,或者小孩臉一日三變,都是說小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你沒法要求他們保持情緒穩定。但是成年人就真的那么心靜如水嗎?在老板對你的工作橫豎挑剔的時候,上班路上堵車堵得動不了的時候,你敢說你一點情緒都沒有嗎?
答案問都不用問。
要控制情緒,首先要承認有情緒是正常的。
不僅如此,情緒也是有溫度的。情緒低落的時候,情緒溫度會降至冰點,讓人看一眼就要凍成冰柱;怒氣上沖的時候,情緒溫度會直抵沸點,頃刻間就要開鍋。最可怕是忽冷忽熱,從凍死到燙死毫無過渡,那就要出大問題了。
當然,讓人如沐春風以及潤物無聲也可以是你。情緒全憑自己把控。壓抑或者忽視情緒,只會出現情緒上的“宿醉不醒”——未解決的情緒拖延至下一個時段,后果很嚴重:你會亂發無名火、極度郁悶、焦慮、暴飲暴食,甚至去拿藥吃。
要想健康地處理自己的情緒,第一步:弄清楚情緒為什么會陡然升溫。負面情緒與我們的過去有不解之緣。如果小時候你總是受到父母批評呵責,現在很可能你就聽不得批評意見,不管人家是好意還是客客氣氣。還有,如果小時候覺得父母表現冷淡,或者曾被父母打罵,現在很有可能一廂情愿地覺得自己很差勁,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眼下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會讓我們不知不覺地重回往昔。
明白了原因,第二步:正確對待情緒本身。有情緒正常,但是真要發作就不是那么好了,比如說,你一來情緒就在辦公室里旁若無人地大哭大鬧,誰受得了?所以我們還是回到老辦法:把煩心的事寫出來。這可以讓自己理性,也可以幫你捋清一團亂麻的思緒,動手寫字還能給自己畫出一條控制的警戒線。正在開會,或者旁邊都是人,一下子寫不了怎么辦?洗手間總能找得到吧,去那里冷靜冷靜,讓頭腦清醒一點。
還有其它的竅門可以試試:從一數到十;想點高興的事,把眼前的煩惱岔開。不能把它強咽下去,或者不停去琢磨它。情緒揮之不去就會升級成生氣,甚至產生焦慮和抑郁。分析自己生氣的原因固然很好,但是不可過分,否則事與愿違,越想越氣,就可能真的發脾氣。最有用的辦法是“自我疏遠”,比如想象自己是只昆蟲,爬在墻上看大戲。
如果找朋友傾訴,要記得記住思考和過分思考是有分別的。壞情緒在身體內待的時間不過90秒鐘,但是翻來覆去地訴說討厭的事情,很有可能讓自己開始真正的焦慮和抑郁。
最后一點,別害怕和人當面講清楚。要是有個人老是讓你生氣或者心煩,就得考慮行動了。小孩子想說就說,成年人卻過分講禮貌,不愿勇敢面對,生怕吵架。但是壓制自己的情緒是在自找麻煩,親愛的。找人當面說不用害怕,說話方式注意點就行。原則:有話則多,無話則少,平靜和氣,干脆利落。
對付激烈情緒的五個辦法:
1.思考可能的觸發原因。實在想不明白,就去找親近的人幫忙。親近的人也不管用,就去找專業人士幫忙。
2.在腦子里設一條警戒線。發火之前,提醒自己冷靜。不要盲目發怒。如果還有選擇的余地,看看能否用別的方式解決問題。
3.把煩心事寫下來。找出原因可以讓自己正確對待激烈的情緒,也可以讓煩惱和憂慮看起來沒那么討厭。
4.不要發電子郵件!要想解決情緒問題,打電話或者寫信。原因:打電話可以雙向溝通;寫信可以讓你相對緩慢地思考。而電子郵件寫得快,情緒一旦發出去就收不回來。
5.不要嘗試勸說自己擺脫負面情緒。有時候,反復的沮喪和怒氣就是行動的信號。如果有必要,采取行動吧,該找人談判就找人談判,該給自己放假就放個大假。總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