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一經栽植,就可長期連年受益。但果樹生產受環境、市場影響較大,受制約因素比較多。
我國果樹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平均單產水平低,栽培與管理水平還不夠高;品種結構不合理,一般品種多,優質品種少;科研和生產投入水平較低,致使產出水果質量不高,效益很低;產業化生產未能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產業化模式尚需完善;果樹苗木生產尚未得到足夠重視,采穗不合理,為節約成本,苗圃選址不當,苗圃管理比較混亂。不按要求嫁接授粉品種。培育手段不科學。
1 新發展果樹應把握的幾項原則
果業屬于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也是我國的一個優勢農業產業。目前,我國各地又掀起了新一輪種植果樹的高潮,但要獲得較好的效益,必須把握好以下幾項原則:
1.1 適地適樹、適地適栽
任何一種果樹(品種)均有它生長發育最佳(適宜)的環境條件(溫度、濕度、降雨量、海拔、土壤類型等)。具體發展哪一種果樹,應突出地方特色,并符合我國果樹區域化的整體布局,不要盲目發展不為人們所知的“奇特”樹種,以免造成損失。
適地適樹是指這個區域適合栽什么果樹,就應栽什么果樹,才能以最小的投資,獲取最大的效益。
按照各個樹種的生物學特性,根據立地條件,什么果樹在什么立地條件下生長最好,使生態學特性和果園的立地條件相適應,以充分發揮生產潛力,你就應該栽在最佳(適宜)的區域,這就叫適地適栽。
1.2 選擇最優品種組合、良種壯苗
苗木是果樹生產的物質基礎,發展果樹生產必須培育良種壯苗。
首先品種是影響果樹栽培效益的首要因素,好的果樹品種可以興起一個產業;依照適地適栽的原則,樹種確定以后,要想取得較高效益,必須選擇確定優良品種,所選品種要適應本地氣候、地勢和土壤等最基本的生態條件。在同等投資管理條件下,優良的品種質量好、產量高、投資少、市場生命力強。品種是果品生產優質、高產、高效的基礎。選栽優良品種種植果樹時,首先要選擇綜合品質優良、市場前景好且已經被本地驗證過的國內外優良品種。
果樹良種壯苗具有栽培成活率高、緩苗快、結果早、前期產量高、品質好、適應性強、易于獲得早期豐產和較高效益等特點。良種壯苗是果樹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實現高產、高效、優質的重要條件。果樹苗木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果園的建立速度與質量,以及以后果園的豐產性能及經濟效益,只有品種優良,生長健壯,規格一致的良種壯苗,才能保證果樹生產的需要。生根力旺盛,生長快,抗病性強,移植成活率高作為壯苗的標準。
果樹良種壯苗的標準是:品種純正,砧穗協調,地上部分充分成熟,枝條健壯、充實,具有一定的高度和粗度,芽子飽滿;根系發達、新鮮、須根多;嫁接部位愈合好;不攜帶病蟲害。
1.3 堅持生產無公害優質果品
提高果品質量是增加我國水果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食品安全已成為今后發展的重要問題擺在我們的議程中,不但國際如此,國內也是如此。幾年前發生的橘蛆事件,以及蔬菜農藥超標和獼猴桃“膨大劑”、“保鮮劑”的濫用,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都給我們果業敲響了警鐘。若食品安全問題得到了充分的重視,我們的產業就會持續發展,否則,一旦發生問題,別說你的產業有多大,幾年時間就跨掉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適于當地生長的樹種和優良品種確定以后,只有生產出優質果品,才能獲得高效益。優質果品的生產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進行。
(1)優化優質栽培管理技術。嚴格落實優化優質栽培技術規程,是生產優質果品的保證,其主要措施如下:重視秋(9—11月)施基肥,以優質有機肥(雞、羊、牛、豬糞等)為主,每畝用量150~250千克,每年進行,盡量減少化肥施用量,為優質果品的生產奠定基礎。根據不同樹種(品種)的特點,適時灌水(每年3~6次),不用污水灌溉,保持土壤墑情。合理修剪,減少枝條密度,保證通風透光條件。缺乏自然授粉條件的果園必須采用人工授粉,或利用蜜蜂、壁蜂授粉,保證正常坐果。嚴格疏花疏果,控制負載量,努力做到“單果管理,定量生產”,克服大小年結果。對蘋果、梨、桃、葡萄等樹種,落實果實套袋技術,這樣,既減少了農藥對果實的污染,又提高了果品的外觀質量。避免提前采收,根據成熟度指標適時收獲。
(2)科學合理使用農藥。無公害果品的生產,除了避免大氣、土壤污染(由工業三廢所造成)外,污染主要來自果園農藥的使用。果品有害農藥殘留超標,已成為限制我國果品出口的主要障礙之一。果園病蟲害防治,應根據病蟲發生規律,做好病蟲測報,并加強栽培管理(壯樹防病、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剪去病蟲枝、果實套袋等),盡量減少噴藥次數。病蟲害應以生物防治為主,輔助采用化學防治。化學防治要嚴格執行農藥安全和合理使用的國家標準,提倡使用生物源、礦物源農藥和新型、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嚴禁噴施已禁用的砷、汞、有機磷等農藥,以保證無公害果品的生產。
1.4 實施規模化生產,提高商品意識
以質量求生存,以批量占領市場,沒有規模就沒有市場,這是多年來國內外果品生產的寶貴經驗。大家都知道,買蘋果(大量收購),到山東、到山西、到陜西。河北買葡萄,要到張家口(懷來、涿鹿)、唐山、昌黎一帶。買蜜桃,到樂亭。為什么?因為那里是蘋果、葡萄和桃的果品生產基地,規模大、品種多、質量高。越是集中產地的果品質量越好,越是集中產地銷售價格越高。
具體到一個地區適宜發展的樹種可能有幾個,要分析市場,統觀全局,選擇其中的一兩個樹種重點發展。一個縣、一個鄉、一個村在果品生產上要突出地方特色,逐漸形成優質果品生產基地,不要蘋果、梨、桃、葡萄、核桃等一起上,沒有重點,沒有特色,沒有規模,沒有市場,也就沒有了效益。
發展果品生產,要提高商品意識,一切為了銷售,一切為了消費者。各家各戶要聯合起來,共同面向市場。要加強采后處理,如分級、清洗、浸鈣、上蠟、上光等。要依據不同消費群體設計多種包裝,使產品多樣化,增加商品的附加值。要嚴格商品化管理,優質果品要統一標準、統一價格、統一包裝、統一商標,以適應國內外市場的需要。
2 果業技術、管理、市場之間的關系
技術是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積累起來并在生產勞動中體現出來的經驗和知識,務必準確。果樹栽培技術是在果樹生命活動期間,根據果樹的生長發育規律所采取的各種田間管理措施的總稱。良好的栽培技術在果樹增產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技術是管理的靈魂,是對管理的總結,是管理經驗的提煉升華;管理是技術外在的具體體現,是實踐操作的主要依據。市場是技術和管理終極價值體現。
果業技術主要包括:樹種品種選用;科學定植、合理密植、配植授粉樹;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整形修剪、立架、農機配置;輔助授粉、合理疏果、適時采收;貯藏、保鮮、加工技術等。
具體到獼猴桃:栽植時應選擇果個大、品質優、耐貯藏,抗逆性強的品種。表現較好的優良品種有翠香、海沃德(綠肉獼猴桃品種);早紅(紅心獼猴桃);西選2號、黃金果等品種(黃肉獼猴桃品種)組合。園地選擇,喜陰涼濕潤的環境,宜栽在避風向陽、無晚霜危害、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高的微酸性砂壤土上;栽植時間,在晚秋落葉后至次年早春萌芽之前都可栽植,尤以晚秋落葉后栽最佳,有利于根系的恢復,早春栽植的時期不宜遲于春季2月下旬傷流期前。
技術具有發展性,能不斷進化;同樣具有時空局限性、滯后性。管理是技術在生產中的勞動體現,要到位,更要體現高效率和靈活性、針對性。
技術不是萬能的,唯有管理才能補救!管理者眼光要有超前性,要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管理者務必掌握技術的內涵,去偽存真,抓住本質,突出重點,把握技術的精髓;管理者還要認真總結他處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管理者還要懂得關鍵時候的舍棄和轉換。
產業化和市場。銷路和價格是產業成敗的關鍵所在。要推進生產、加工、貯藏、流通等環節穩步協同發展,健全果業產業體系,使果業在轉變發展方式、提升技術水平、拓展市場空間、抗御產業風險等方面具有更強的實力和更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