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陜北蘋果栽培由延安市南部塬區北擴9縣,延伸到白于山區榆林市的子洲、米脂一帶,建成了總面積近200萬畝,全球最大的山地蘋果集中產區。此區的氣象指標完全符合蘋果生產最適宜區7項指標,即年均溫(℃)、年降雨(毫米)、一月中旬均溫(℃)、年極端最低溫(℃)、夏季均溫(℃)、>35℃天數、夏季平均最低氣溫(℃)。所產蘋果個大色艷,含糖量高,香氣濃郁,又無污染,耐貯耐運,深受消費者青睞。
山地蘋果雖有其獨特的小氣候優勢,但由于多數為山坡地,土壤瘠薄,水土流失嚴重,十年九旱,水資源短缺,霜凍與冰雹頻繁,加之基礎設施較差,技術力量薄弱,管理比較粗放,導致蘋果樹大小年嚴重,優果率低,經濟壽命短,直接影響陜北山地蘋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 園地選擇
應詳細調查了解當地氣候、土壤、植被等果園立地條件,尤其要掌握山地特殊小氣候,并認真總結多年來蘋果生產的經驗與教訓,為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選好園地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
根據多年來山地蘋果園的經驗,應嚴格限制在川地、地勢較低的下坡地、冰雹線、霜凍頻發區及城郊發展果園,而應選擇背風向陽的梯田地建園,在此基礎上做到集中連片,形成區域特色和商品優勢,推動品種良種化、生產區域化、管理標準化、果實優質安全化和經營產業化的發展進程,確保山地蘋果產業穩步、高效、持續、健康的發展。
2 品種配置
山地蘋果園產區無霜期普遍偏短(如志丹縣為142~146天),≥10℃的積溫2724~2871℃,應著重選擇生長期相對較短的中晚熟及具有地方特色品種,如玉華早富(弘前富士)、早熟富士、新世界、蜜脆、著色千秋等品種,晚熟紅富士如巖富10號、宮崎短富、煙富1號、寒富等優系,應選擇適宜的區域適量發展。一般主栽品種占80%,授粉品種占20%。
山地蘋果園土壤屬于堿性土壤,應選擇耐寒、抗旱、抗鹽堿、抗黃化并且根系發達,生長快的八棱海棠和吳起揪子作砧木。旱地和早春易抽條的地區,栽植SH系的SH6、SH38等矮化砧木。寒冷地區栽植富士不易過冬,可以選擇GM256矮化砧木,與短枝寒富作組合。有條件的地方,應逐步建立無病毒良種苗木繁育基地,為規模發展提供品種純正,質量可靠,數量充足,成活率高,實現山地蘋果建園一次成功的目標。
3 果苗栽植
山地臺田結合水土保持發展蘋果園,應實行一次到位的寬行距栽植,平整農田行株距5米×4米,每畝38株;采用計劃密植的,應在株間加密,生長結果若干年后,株間隔株去株(或移栽)。
地膜覆蓋是山地蘋果園春季管理的必要措施。有條件的果園,樹盤內澆水后(或降雨后),覆80~100厘米寬的地膜,增溫保墑,提高栽植成活率,促進根系和樹體加快生長。
由于山地果園冬季空氣干燥,風力較大,幼樹易發生抽條現象,因此定植后的前3年,1~2年生幼樹,冬季全壓埋土;3年生幼樹,采取壓土塊、綁草把等措施防抽條。在一年中的管理要采取“前促,后控”措施,增加樹體營養積累,增強枝條木質化程度,有利安全越冬;幼樹冬季修剪的時期應盡量推遲進行。
4 行間種草
山地蘋果園行間種植綠肥作物,如三葉草、小冠花等淺根性豆科作物,當其生長至20~30厘米高時,割草覆蓋樹盤,每次刈割應留茬3~5厘米。寒冷地區,冬前草未覆蓋地面的要進行苫土防寒。每年春、夏季趁雨每畝追施尿素10~15千克,促進草生長,以無機肥換有機肥。據測定,覆蓋20厘米厚的秸稈,可使土壤溫度變幅減小,即冬季封凍遲,凍土層淺;早春解凍早;盛夏土壤溫度不致過高,有利于根系生長、活動并延長時期。水分蒸發減少55%,還能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腐殖質,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為了打破根系自然分布,引根反上生長,生草延續4~5年后,秋季趁墑深翻入土,清耕(加覆蓋)1~2年后,再重新播種綠肥作物。
5 增施肥料
一是秋季施好基肥。山地果園土壤瘠薄,有機質嚴重不足(多數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左右),必須改變目前多數果農秋季不施或少施有機肥的狀況?;室杂袡C肥為主,化肥為輔。有機肥的施用量,畝產1000千克以上的蘋果園,應達到“每產1千克果施1千克肥”;畝產2000千克以上的豐產園,應達到“每產1千克果施1.5千克肥”的標準。經3~5年的努力,使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1.5%以上,10年內維持在2%~3%。
二是抓好穴施肥水。穴施肥水是根據蘋果不同物候期的需肥規律,間接供肥、供水的有效措施。方法是在樹體四周挖30厘米深、寬的坑,內埋20厘米厚的秸稈、雜草或有機肥,灌水10~15千克,后加入二銨、尿素、硫酸鉀等速效肥,用農膜或秸稈、雜草等覆蓋坑口。一般可利用2~3年,然后在其他地方再挖施肥穴,逐步實現全園改良,這對及時解決山地蘋果園干旱季節肥水供應具有重要意義。
6 抗旱保墑
陜北黃土高原的山地蘋果產區水資源短缺,在沒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必須立足抗旱保墑。一方面要通過各種保墑措施,如耕作保墑、覆蓋保墑、噴布抗旱劑、土壤保水劑等,提高水分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應減少水分的損失和浪費,減少無效消耗。與此同時,廣開水源,如將山地果園道路、荒坡徑流儲蓄到“旱井”內,在果樹急需水時用來灌溉。冬季大雪過后,將果園地埂、道路上的積雪收集堆放在樹冠下,以增加土壤水分。
積雪集流與地膜覆蓋、秸稈覆蓋、穴貯肥水等抗旱保墑措施相結合,是山地蘋果園的發展方向。
7 病害防治
一是蘋果樹腐爛病。果園管理粗放和大小年結果的果園發病重。一年中有2次發病高峰期,即春季2—3月和秋季9—10月。增強和保持健壯樹勢,是防治腐爛病的根本措施,如改良土壤,增施肥料,科學修剪,合理負載,及時防治病蟲害等,均能減輕或控制蘋果樹腐爛病的發生;抓緊綜合防治是控制蘋果樹腐爛病的有力措施,如噴藥防治,及時刮治,涂抹主干,經常檢查,工具消毒,傷口保護,適時橋接等。
二是蘋果樹早期落葉病。保葉就是保果。此病渭北旱塬6月上中旬開始發生,7—8月為發病盛期,8—9月可使易感病的紅富士樹體葉片大量脫落。蘋果樹早期落葉病的防治,一是增強樹勢;二是清除病源;三是噴藥防治,萌芽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選噴高質量的殺菌劑如腈菌唑、丙森鋅、戌唑醇等;套袋后,噴1∶2∶200倍波爾多液或優質代森錳鋅等。
8 預防冰雹
冰雹是山地蘋果園夏季常見的一種災害性天氣,每年6—8月果區多數縣(區)程度不同發生冰雹,近年來還有加重的趨勢,表現為降雹時期拉長,范圍擴大,路線改變,概率增加,強度加大,時間延長,危害加重。
防御措施:一是新建山地蘋果園時,應盡量避開常易發生的“冰雹帶”地域;二是在易降雹果園積極推廣應用防雹網;三是在降雹期注意收聽當地天氣預報,及時組織火箭、高炮集中力量轟擊雹云,增溫化雹為雨;四是降雹后根據災情程度立即噴農抗120、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世高等藥劑;及時摘除傷果、傷葉,剪除傷枝,清掃落葉、落果深埋;五是迅速進行樹盤追施磷酸二銨,葉面噴布尿素加磷酸二氫鉀液,加強光合作用,盡快恢復長勢。
9 預防霜凍
霜凍主要發生在春、秋季節轉換時期,一般分春霜凍(又叫晚霜)、秋霜凍(又叫早霜),尤其春霜凍對果樹生產帶來極大損失。據調查,陜西渭北及陜北地區霜凍出現一般1~2年1次輕凍,5年1次中凍,10年左右1次大凍。
防御措施:一是春季蘋果萌芽前后,噴布碧護、硼砂、氨基酸螯合肥混合液,每隔5~7天1次,連噴2~3次,增強樹體抗霜凍能力;二是依據天氣預報,有灌溉條件的果園,霜凍前2~3日給樹盤灌水,增濕提溫防霜;降霜當晚清晨(風靜后),點燃柴禾、樹葉、雜草、鋸末等熏煙增溫防霜;三是霜凍發生后,及時噴布永業生命素(植物生長營養液)1~2次,可減輕霜凍危害,恢復樹勢。
(作者聯系電話:1370020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