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合作學習已成為新課程改革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本文介紹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幾種有效方法。關注到學習小組的構建、成員的分工、氛圍的營造、學習內容的選擇、學習目標的確定等方面,以及教師全程參與,如何正確評價激勵學生等。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 合作學習 學習小組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客體、學習活動的主體,開展探求新知、解決問題等各項活動,都離不開學生群體的幫助和支持。加之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客觀存在體,具有社會性、群體性以及自然性等一般社會屬性,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活動離不開其他學生個體的幫助和支持,是一種群體性的學習活動。但在傳統教學活動中,學生“單兵作戰”,致使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和互助合作意識得不到鍛煉和增強。那么小組學習怎么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呢?
一、組建學習小組
組建好合作學習小組是開展合作學習的基礎。組建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一是小組人數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太少也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組長應該是這個組中比較有權威的人,有很強的責任心和組織能力,學習成績比較優秀,能起到榜樣引領的作用。各組間水平應無明顯差異,力求均衡,以便于公平競爭。
二、關注每一個學生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合作交流,在組內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毫不保留地展示自己的思維。學生之間互相合作,會給他們帶來認知上的沖突、思維上的碰撞。這種合作實質上是對數學本質的追求,真正關注了每一個學生。
三、科學合理分工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傳遞只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進行,這樣的信息傳遞大多是師生問答式,沒有學生之間的討論,沒有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更缺少學生自我調整、矯正的機會,從而也就無法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而新課程倡導的合作學習,恰恰是對這種“缺陷”的補充。因此,小組內成員的搭配就應該做到科學、合理。在數學課堂中建立合作小組,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別、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編組。“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內部互相幫助提供了問題,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提供了保證。組內采用前后位的坐法,便于靈活地調整成配對的形式進行活動,每個小組成員在組內承擔一個相應的角色,包括組長、記錄員、報告員、檢查員等,這些角色還可以適當調換,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合作學習中消除優等生的權威,體現了地位平等與機會均等,確保了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小組活動,充分發揮小組內每個成員的作用。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雖然層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應該樹立整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四、把握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最有效的時機
1.獨立思考或解題遇到障礙時,進行合作學習。當學生在獨立學習和解題時,會遇到似曾相識但又不能立即解答的問題,這時候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因為,此時學生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有一種特別想得知結論的急切心情,這時候的小組合作無疑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這時候的合作交流也一定會是成功的。
2.學生意見有分歧時,進行合作學習。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意見不統一,學生各抒己見。如這樣一道判斷題:圓的半徑與它的面積成正比例,一部分學生認為對,一部分學生認為錯,爭論不休。這時如果聽教師講,效果可能不會很好,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互相對自己的看法說說理由。問題越辯越明,而且學生記憶非常深刻,也不會再思維定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好習慣。
3.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進行合作學習。在教學活動中,當學生遇到短時間內個人無法完成的操作活動,可以依靠集體的力量來解決。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象創造,小組成員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提高。既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意識,又使學生增強了參與意識和成就感,興趣盎然,樂在其中,得到了豐富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探索硬幣正反面朝上的概率時,需要進行許多次的試驗,僅靠一個人要花費很多時間,此時可開展合作學習完成。組長分別安排組員擲硬幣、記錄數據、統計數據、發言匯報等多項工作,并且輪流試驗各項內容,達到共同完成這一實驗的目的。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參與活動,并且通過自己的思考、實踐及與他人的討論,尋求合理的答案,從而體會到合作的樂趣,共享合作的成果。
4.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時,進行合作學習。如讓學生探求測量學校教學樓高度的方案,因方法的多樣性,我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以便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通過分組討論后,得到多種測量方法:①直接測量教學樓的高度;②先測量每層樓層的高度,再計算教學樓高度;③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測量地面上的腰長,求出教學樓的高度;④利用同一時刻實物與影子的比相同,測出教學樓的影子,再通過計算獲得結果;⑤用鏡面反射的原理求出教學樓的高度;⑥利用標桿等。通過合作學習,所獲得的方法比教師單一說教要豐富并且生動得多。
五、合理進行合作學習的效果評價
從合作技巧、合作效果、合作是否愉快、進步程度等四方面對合作小組和個人進行評分評獎,并做好記錄,填寫在各小組的學習卡里,也可以用喜訊的形式在班上公布或向家長報喜,激勵學生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評價可分層次進行:①學生的自我評價。個人有什么收獲、經驗或教訓,都可以在小組或班上進行自我評價;②小組成員相互評價,個人從組員相互的評價中發現自己的長處或不足,用以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③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相互評價,促進組內的合作與組際之間的合理競爭;④教師對小組或個人的評價。一般以小組評價為主,個體評價為輔。評分可以分為“達標分”和“進步分”等,重在發展性的評價導向,鼓勵人人達標,組組奪標成功。
總之,課堂教學中嗎,只有教師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恰當地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合理地進行合作學習的效果評價,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取得實效,煥發課堂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唐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