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科競賽是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重要載體,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工程能力的有效途徑。依據卓越工程師能力培養目標和標準,以及學科競賽對卓越工程師培養的獨特功能,本文構建一種促進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學科競賽體系,以促進卓越工程師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 學科競賽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034-01
卓越工程師能力的培養與教育正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關注的熱點,我校是一所以工為主,建筑、工、管、理、文相互滲透且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學校。依照天津市教委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要求,現組織土建類、建筑規劃類、計算機信息類學生組建“卓越班”,這些學生將來會成建筑行業的工程師,著力提升學生的工程素養、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是培育工程師的核心。學科競賽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如何更好地發揮學科競賽的積極作用,為學生創新科技活動搭建廣闊平臺,培養學生成為卓越工程師,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1 學科競賽與卓越工程師能力培養的關系
1.1 學科競賽與卓越工程師能力培養的關系
高等學校要培養的卓越工程師是具備健全人格、專業知識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突出、國際視野寬廣的工程創新人才,其中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核心。而學科競賽是緊密結合學生教學課堂的基礎上,并結合專業新技術前沿和應用前景,以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科研創新精神,主動學習、科學思維和團隊合作等能力,建立符合卓越工程師培養要求的學科競賽機制,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培養高水平工程技術人才的有效途徑,也是“卓越計劃”順利實施的重要載體。
1.2 學科競賽的作用
(1)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科競賽一般都立足于學科前沿,內容涵蓋多個領域,突出創造性、創新性,要求學生具備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理論聯系實踐,有助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2)利于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科競賽的課題一般都具有現實意義,要求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需要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并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3)利于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科競賽一般采用半開放形式或開放形式,參賽學生主動在網絡、圖書館、數據庫中運用現代化工具收集資料并加以整理加工[2]。鍛煉學生挖掘資源、獲取信息,自主學習的能力。(4)利于團隊成員合作。隨著科學技術綜合化的發展,學科競賽的內容涵蓋科學、技術、經濟、人文、社會等因素于一體,需要具備不同專業背景學生分工協作、默契配合,最大限度發揮集體智慧和團隊精神。
2 構建新型學科競賽體系以促進卓越工程師能力培養
2.1 體系構建原則
基于對“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認識和理解,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科競賽體系必須基于對“卓越班”的學生培養規律的認識和實踐。參考美國及歐盟等高等院校工程師成長歷程表明,卓越工程師一般實踐周期長,積累經驗多,解決現場問題的能力強,工程實踐能力才會得到不斷的提高,他們的成長是從創新意識到創新精神再到創新能力逐步提升的過程。為此,按照卓越工程師培養規律和我校專業特色來整合不同形式的學科競賽,構建科學系統的學科競賽體系,服務于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1)堅持卓越工程師培養標準為指導。“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標準一般分為通用基礎標準、行業專業標準和學校培養標準三個層次,學校標準是以行業標準為基礎,行業標準又以通用標準為根據。當前我校對于卓越工程師的培養兼具學校專業的特點,構建科學、全面的學科競賽體系必須遵循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標準,同時要兼顧著系統性、協調性和階段性,著力于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并兼顧探索精神、團隊合作及其他相關素質的培養和提升。
(2)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為指導。卓越工程師的培養需要理論聯系實際過程的不斷積累,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工程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注意學科競賽體系設計的階段性,在不同的年級設計不同的競賽項目,有利于學生的順利成長。低年級同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操作、運用能力,培養實踐能力;高年級同學注重創新和實踐的結合,培養工程能力。這種由低級到高級循序漸進上升式的學科競賽體系,貫穿于學生整個大學生涯,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和階段性,有利于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并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興趣。
2.2 構建體系
本文結合學科競賽對卓越工程師培養所具有的獨特功能,對兩者進行探索與研究,結合我校特色及專業特點,構建一種促進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學科競賽體系。該體系不僅僅是多增加一些競賽類別、理論和實踐環節,而是根據低年級到高年級各個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知識層次、不同專業技能,宏觀把握,整體設計的一套適合于不同年級的完整學科競賽體系,以此來營造“卓越工程師培養”環境,在加強理論基礎課程、專業實踐課程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卓越工程師能力。
學生所學基礎知識包括綜合知識、專業知識、基礎知識,這些基礎課程是學科競賽的重要基礎內容,依據我校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按照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將學科競賽分四個部分,主要是綜合素養、動手實踐、創新設計和工程訓練,其中綜合素養包括社會調查、課外讀物、和科技講座;動手實踐包括項目訓練、課程設計、課程實驗;創新設計包括操作技能競賽、創新設計競賽、基礎知識競賽;工程訓練包括企業實習和企業實訓。卓越工程師能力培養不僅與競賽體系相互促進,與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相互關聯,同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體系對學科競賽的構建有著積極促進作用。
3 結語
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是個科學系統工程,要加強具備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工程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學科競賽是在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和新技術應用的基礎上,是以學科競賽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完成競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及研究的興趣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等。因此,應將學科競賽體系納入到“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中,通過學科競賽體系的構建、組織和實施,更好地發揮其在卓越工程師培養過程中的獨特功能。
參考文獻
[1]董方旭,況曉慢.高校學科競賽運行體系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10(14):32-33.
[2]柏連陽.基于學科競賽的新建本科院校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0(8):65-67.
[3]嚴巍.學科競賽與創新人才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1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