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放大學建設是電大轉型發展的必然,縣級電大實現跨越發展,應主動適應新的轉型發展需要,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準確定位,自覺履行職責和義務,強化溝通宣傳,明確辦學方向,提升辦學實力,探索辦學新路,積極融入開放大學建設浪潮中,為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做出貢獻。
關鍵詞:縣級電大 適應 開放大學建設 發展
中圖分類號:G7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086-02
開放大學是伴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應運而生的,是不拘形式,沒有圍墻的大學。立足于終身教育體系,以構建學習型社會為重要支柱,因此,是一個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和廣覆蓋的終身學習平臺。新的辦學理念、辦學模式、辦學特色,帶來的生機與活力,對電大尤其是縣級電大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筆者認為,縣級電大主動適應轉型發展的新形勢,更新觀念,準確定位,自覺履行職責和義務,必然有利于推進地方開放大學的創建。
1 加強學習,適應新形勢
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是開放大學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加強學習,正確認識開放大學建設的戰略意義,準確把握開放大學的辦學特點,探索適合地方經濟發展的多元化繼續教育新路,是縣級電大早日躋身開放大學建設行列的基礎。
(1)加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開放大學是在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組建起來的,但相對于廣播電視大學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是一種質的超越,不是簡單的翻版和疊加,舊瓶裝新酒的事情。我們認為,作為縣級電大,基本的辦學實體,要充滿信心,站在國家開放大學建設全局的高度,認識開放大學對人的未來發展的意義,對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性,自覺克服思想上的局限性,觀念上的不適應性,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利用網站、印發資料等形式,關注、了解、匯總國家對開放大學創建的相關政策、文件、領導講話精神和會議精神,把握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推進的相關信息。圍繞國家開放大學建設這一主題,組織教職工就學習情況寫體會、談感受;就辦學情況,提建議、尋思路,積極營造氛圍,全新地認識、理解開放大學。
(2)加強學習,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管理人員自身的業務素質,增強標準化管理意識,提高整體管理水平,是開放大學建設的基本要求。縣級電大由于方方面面條件的制約,管理基礎、管理素質、管理能力都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堅持鉆研業務,學習系統管理知識,尤其是數字化管理技術,力求熟練掌握并運用;二是結合具體工作,針對崗位,司其職、盡其責、傾其能,不斷尋找差距,修補充實提高;三是健全管理制度,建立規范的管理系統,使之有章可依,促進各項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從而提高管理水平。
(3)加強學習,強化技術更新。《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方案》中明確提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建設國內一流的網絡平臺”,“實現覆蓋全國用戶的高速網絡訪問服務”。加強系統知識培訓,聘請技術專家開展新技術、新成果、新信息等培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組織外出參觀取經,為我所用;堅持自學鉆研,進行技術培訓和研究,充實理論知識,熟練操作技能。強化系統意識,依靠、利用系統資源,提高縣級電大對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運用程度,逐步實現教學、管理、科研、服務網絡化、信息化。
2 準確定位,明確新方向
縣級電大是老百姓身邊的大學,農村高等教育的搖籃,明確在國家開放大學建設中的地位、作用,堅持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行業的辦學方向。抓住開放大學開放性特點,圍繞地方經濟發展戰略,利用現代遠程教育平臺,營造適合學習者自主學習需要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圓更多想學習的學習者的大學夢;以開放教育為主體,繼續做好學歷補償教育,加大非學歷教育工作的力度,幫助學習者做好就業技能培訓,下崗轉崗培訓、就業再就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服務發展需要;整合社會教育資源,通過系統優勢,發揮龍頭作用,促進社會各類教育形式的相互融合,普及共享,使學習者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形成覆蓋全區的學習網,為構建學習型社會鋪路搭橋。
3 溝通宣傳,贏得新關注
(1)切實溝通,爭取一路綠燈。《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方案》提出要“探索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形式多樣、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繼續教育并重、充滿生機活力、更加開放靈活的辦學模式”。很顯然,開放大學的創建,地方黨委、政府的主導決策至關重要。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和協調,要做到一方面電大從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重新調整、定位辦學目標,提升對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的貢獻力,樹立“有為才能有位”的思想。另一方面積極爭取領導的重視和政策的支持,讓地方黨委、政府逐步了解國家開放大學,在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的同時,落實在行動上,出臺一系列能夠促進經濟發展,推進開放大學建設的地方政策法規,鞏固系統成果,更新拓展辦學思路,為開放大學建設一路綠燈。
(2)積極造勢,擴大社會影響。首先利用報紙、網絡媒體,擴大社會宣傳;其次發揮學員網的作用,利用學員人脈,宣傳開放大學建設,讓社會知曉電大在地方經濟發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知曉開放大學建設是國家人才培養改革的重大舉措,是電大轉型發展的必然,為開放大學建設積極造勢,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贏得社會的普遍關注。
4 提升實力,應對新挑戰
(1)搶抓機遇,增強辦學實力。開放大學具有面向全社會公眾辦學的開放性。電大三十多年的辦學實踐,已經建立起來的各項遠程教育支持服務系統,對促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構建學習型社會,開拓新的更大的空間,有著無法替換的優勢。開放大學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和數字化資源的廣泛應用,彈性化的個性學習方式,讓學習者足不出戶就能查閱、瀏覽學習資料,獲取足夠的信息和更多的知識,滿足方方面面的發展需要。抓住這一新的發展機遇,借助開放大學覆蓋全國的天網、地網資源,全面升級,架設國家互通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立交橋”,互補互利,實現雙贏,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健全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步伐。
(2)全員參與,做好招生工作。開放大學的創建,招生依然是關鍵,招不到學生,無異于紙上談兵。招生有無吸引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對電大的認知度,反映了電大自身的辦學問題,當然也影響著開放大學建設的進程。安徽省電大系統唯一一所縣級試點直管學院—— 廣德學院,近年來,以學員為本,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年年逾千人。現擁有20個專業,118個教學班,在籍生3100余人,融開放教育、奧鵬網絡教育和在職研究生課程班三類辦學形式。他們的做法對落實招生工作,創建地方開放大學,有一定的啟示:一是利用人脈關系,把招生部署落實到社會各層面;二是采用常年登記制:①走鄉串鎮,走村到戶,現場宣傳,摸底登記;②跑機關、跑企業、跑個體,動員決策領導,集體登記,再統一報名。三是實行首問制,對前來電大咨詢的誰接待誰解釋誰登記,并負責聯系通知。四是激勵機制,對在招生工作中,貢獻突出的,不但給予精神鼓勵,還給予適當的經濟獎勵。力求人人能參與,人人有貢獻。
(3)專兼合力,打造優秀團隊。培養和造就一支既具現代教育思想又能適應現代遠程教育發展需要的專兼結合的穩定的國家開放大學教師隊伍,是縣級電大普遍關注的問題。由于教學上不受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管理,地方教育部門在布局規劃、調整決策發展地方教育的時候,不能兼顧到電大,而且找不到地方政府對電大政策幫扶的法律依據,因此,兼職教師在地方開放大學創建中,較長時期內依然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繼續對兼職教師的聘用、培訓和管理,迫切而重要。一是嚴聘嚴管,重思想學術,抓技術操作;二是結對培訓,互幫互助,探討合作;三是健全機制,及時溝通,增強反饋。縣級電大教師隊伍建設,必須著眼長遠發展,在著力打造專職隊伍的基礎上,滲透素質過硬、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同心協力,共同鍛造團結合作的優秀團隊。
(4)自我加壓,強化服務意識。開放大學不但技術要求越來越高,而且服務質量也越來越高。由于學習者大多是從業人員和個體勞動者,個性差異大,文化程度參差不齊,為他們提供完善的學習支持服務,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就必須一要從我做起,樹立以工作為重,以學習者為重,服務至上的理念;二要想學習者之所想,急學習者之所急,用陽光和微笑,熱情和周到為學習者認真做好每個環節的工作,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三要在工作中自覺自我加壓,把支持服務貫穿于學習的全過程,切實提升服務質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強國必先強教,把人口大國打造成人力資源強國,任務重,時間緊,縣級電大舉足輕重。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凝心聚力,加快發展,不斷完善支持服務體系,主動融入開放大學建設中,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載體,搭建開放靈活、功能強大的網絡平臺,開發數字化學習資源,探索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發展道路,不斷提升辦學能力和服務水平,為實現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龍筱剛.依托縣級電大建設開放大學的探討[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1(4):10-12.
[2]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2013年秋季招生簡章[Z].
[3]胡錦濤.2010年7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講話[Z].
[4]楊志堅.國家開放大學的歷史使命[J].中國高等教育,2011(1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