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第二課堂活動被視為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大學生業余參加生命科學實驗研究是國內高等醫科院校第二課堂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校和指導老師應當在科研啟蒙、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培養、科研道德觀等方面對學生予以導心、導學和導向,使大學生通過參加第二課堂科研活動受到初步科研訓練、培養科研道德品質、激發科技創新思想、增加實際動手能力、提高科研綜合素質。
關鍵詞:醫科大學生 第二課堂 導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087-02
我國高等醫科院校的整個教育活動可以概括為第一和第二課堂活動兩部分。第一課堂以教學為中心,以基礎和專業知識的教學為主體,主要包括課堂教學、實驗、實習和設計等。第一課堂的教學比較規范,有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課程標準、課程進度、選定的教材和輔助教材以及課程作業和考試等等。第二課堂活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是在第一課堂時間以外由學校安排或學生自主選擇的一切學生教育活動,主要包括大學生課外科研實驗、社會實踐以及其他的課外文化、娛樂項目等,是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而進行的除“第一課堂”外的教育實踐活動。當前,高等教育處于轉型驅動、創新發展的新形勢,由于市場需求的變化和調整以及社會競爭加劇,對高校的人才培養要求越來越高,高校也越來越重視和加強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與培養,而第二課堂活動則被視為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因此,促進開展和引導好大學生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活動,更好地發揮第二課堂活動加強和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實際作用,是大學本科教育和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
1 第二課堂活動現況
在國內高等醫科院校,大學生業余參加生命科學實驗研究是第二課堂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很多學校對醫學生參加業余科研活動非常重視,配有指導老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第二課堂活動開展的力度和效果參差不齊,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比如有的學校只注重表面形式和內容多樣化,實效管理不夠;有的學校第二課堂活動帶教老師相對較少,甚至教師不愿多花時間和精力指導學生;有的學校對有不同科研興趣的學生是否參加活動、參加什么樣的活動缺乏正確引導,不少學生甚至盲目參與活動,后來又因各種原因半途而廢。雖然大學生是高校第二課堂活動參與主體,但學校和帶教老師有必要的管理和指導責任。在活動中帶教老師與學生直接接觸,因此,如何在以下幾方面正確地對學生導心、導學和導向以及悉心帶教是第二課堂活動能否健康開展、學生是否能達到培養科研能力、增加實踐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關鍵。
2 發揮第二課堂活動導向的積極作用
2.1 科研興趣和科研啟蒙導向
醫科院校的學生所參加的第二課堂科研活動很大部分是屬于生命科學或醫學研究內容,學生參與教師科研課題實驗是該活動的主要形式。由于學生在此之前尚未接觸科研,尚未得到系統訓練,肯定會有許多問題,面臨很多困惑。為發揮第二課堂科研活動培養人才和提高科研素質、增加實踐技能的作用,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對生命奧秘和醫學研究產生興趣。興趣是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動力,有興趣才能投入、才能持續、才能出成效。科研興趣與帶教老師的導向有關,因為學生在參加活動的初始有可能興趣廣泛,沒有明確目標,什么都想做,做什么都新鮮,也可能沒有特別感興趣的題目,參加過程僅僅是為了拿選修課學分,對科研不是很投入,遇到困難時甚至半路退縮、不了了之。所以第二課堂活動指導教師如何正確引導和培養、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尤為重要。我在給大三學生上《局部解剖學》這們課時,在一些意欲參加第二課堂活動的學生中,有位學生對解剖學知識與臨床實際結合的應用解剖學科研很感興趣,表達想要利用業余時間參加臨床應用解剖科研活動,通過交流溝通,我注意予以興趣導向,讓該生從幾個備選課題中選擇了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并指導他持之以恒地做完課題。
2.2 相關知識儲備和系統性科研訓練導向
學生對有興趣的研究課題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感覺已學過的知識不夠用,或者很快上手后因相關知識儲備不夠,不能順利地做課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針對研究課題做好充分的基礎知識和相關科研資料的查閱和學習,好比砌墻蓋房打地基一樣。有了這些扎實地相關知識,才能進一步深入進行課題工作。學生在剛開始接觸科研活動時,不能系統地知曉科研活動過程及其規律,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了解科研活動全過程和各個環節的相互關系,如查閱資料和分析研究背景、選題和科研設計、實驗、結果分析、撰寫論文等等,使學生有充分地思想準備和足夠的時間安排,來完成科研課題。通過參加科研活動的全過程,受到系統訓練,為今后參加生命科學研究或進一步研究生階段的深造學習打下較好基礎。如前述我指導的那位大學生,從查閱參考文獻、研究方案設計、利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做實驗,一直到分析和討論實驗結果、撰寫科研論文等等,該生受到了科研啟蒙和系統規范訓練,結果所撰寫出論文被專業核心期刊錄用發表。該生經過類似研究生科研過程的訓練,打下了較好的科研素質基礎,本科應屆畢業后以優異成績考上臨床碩士研究生,并且很快順利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課題研究中。
2.3 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導向
轉變教學模式,培養具有知識拓展能力、勇于探究和能進行創造的高質量人才,是當前我國高校教育改革重點之一。高校利用有特色的第二課堂教育、科研活動,補充和延伸第一課堂的教學,全面推進綜合素質教育。青年學生意氣風發,求知欲旺盛,精力充沛,好奇心強,勇于探究。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實踐和創新能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應著力構建一種適合大學生成長發展、充滿新意的活動模式并倡導具有創造精神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在開展大學生第二課堂科研時,從文獻檢索、資料收集、文獻資料閱讀、資料鑒別、歸納綜述、發現和提出問題、邏輯思維和綜合分析、文字表述等最基本的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思想方法,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著力引導科研創新意識和培養創造能力。此外,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學生發展鮮明獨特的個性,個性培養的過程能激發大學生的創造性。鮮明的個性和充滿活力的創造性是一個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因此,要為參加第二課堂科研活動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一定的條件和氛圍,引導他們敢于向權威挑戰,勇于獨立提出問題、驗證假設;有計劃地組織他們討論,為他們提供思維磨擦與碰撞的機會,為學生的探討提供更為開放的學術環境;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集體合作,集體討論甚至爭論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的活躍和發展。簡言之,第二課堂活動是培養大學生科研素質和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為廣大學生提供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對學生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完善知識結構,激發創新思維大有益處。盡管如此,對學生進行增強動手能力和培養基本操作技能的導向也不容忽視。有些學生參加第二課堂科研活動時對動手實踐不重視,只想查查文獻寫寫綜述盡快發表,我們對這種情況予以正確引導,介紹科研活動實踐中動手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白:醫學有理論有實驗,更需要親自實踐。只有自己動手實踐,才能學會實驗方法和熟練掌握基本科研手段和技能,通過實驗才能完成科研設計方案,才能驗證研究假設,客觀地得到研究結果,才能深有體會地閱讀對比參考文獻,理解參考文獻,把握課題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實事求是地深入分析研究結果的科學意義。
2.4 科研道德觀導向
目前,很多醫科高校在優秀大學生的選拔培養和評比中,將大學生是否參加第二課堂科研活動和發表科研論文或者是否獲得科研獎勵等作為重要的參照條件。這一方面起到了鼓勵大學生參加第二課堂科研活動、促進人才綜合素質培養和提高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導致在大學生中間出現了一些負面影響,我在帶教過程中發現了一些不好苗頭:如有些學生參加科研活動或多或少是從既得利益出發,有些學生沒有正確認識科研活動的長期性和復雜性,只是想短平快地獲得科研成果,為自己爭取評優評獎提供和增加條件,有的學生相互之間封鎖科研資料、互相爭名次,有的在實驗中浮躁馬虎,沒有仔細觀察和客觀地分析以及對比科研結果,草率地認為自己的實驗結果是新的發現等等。這些情況的出現不利于第二課堂科研活動的健康發展,更不利于學生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所以帶教老師有責任對學生在科研道德品質方面予以正確導向。教師要教育和引導學生在科研活動中注重培養自己的科研品質,正確對待科研成果排名和利益分配,克服急功近利、目的和動機不純、不愿科研合作、爭名奪利、短期效益、科研態度不端正等苗頭,培養能相互合作共事的能力,提倡科研誠實,摒棄造假、剽竊、主觀臆斷。還要能實事求是、客觀地對待實驗成敗,科研過程要有耐心、要有敏銳地觀察分析能力等。
3 結語
通過對參加第二課堂科研活動大學生進行諸多方面正確導向,讓學生在直接了解和經歷了科研基本過程后,使他們得到類似研究生培養的初步訓練,增長了第一課堂以外的知識。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可喜的科研積累。如,有的學生本科期間在國內核心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還獲首屆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三等獎1項,有的學生本科畢業就考上研究生,并且因為第二課堂科研活動的積累和所打下的科研基礎很快就能投入研究生階段的課題工作。在長期帶教學生參與第二課堂醫學科研活動后深刻體會到:指導老師應當在科研啟蒙和相關基礎知識儲備、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培養、科研道德觀等方面對學生予以正確導向,使大學生通過參加第二課堂科研活動受到初步正確的科研訓練,增加知識、提高科研綜合素質和實際動手能力,得到創新性思維的啟迪和培養,接受科研道德觀的教育和科研條規的約束,獲得增強克服困難和勇于探索生命與疾病奧秘、獻身醫學事業的精神動力,努力把自己培養和鍛煉成適應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專門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清武.寓教于樂理念下大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建設[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9):123.
[2]陳義厚,周思柱,馮進.創新大學生第二課堂的研究與實踐—— 以機械呂牌專業為例[J].創新,2008(5):116-117.
[3]馬林,趙實,孫靜.以“挑戰杯”為龍頭深入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J].科技資訊,2008(5):229-230.
[4]楊志清.論大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創新[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10):106-107.
[5]葉政.提高大學生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實效性淺談[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27(6):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