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江西農業大學為例,對農學專業的植物病理學在理論教學、實驗教學以及實習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簡要闡述,并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提出相關教學建議。
關鍵詞:農業植物病理學 范例教學法 網絡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100-02
植物病理學是一門闡述植物病害發生、發展規律,植物與病原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以及病害控制的科學。其目的在于保護植物免受或減少病害,獲得農業生產的優質、高產和穩產。該門課程是高等農業院校農科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在農業專業的學習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農學專業本科生的培養方案做了相應的調整,使得植物病理學教學中逐漸顯露出不少問題,本文以江西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為例,簡要闡述相關問題與教學建議。
1 農學專業植物病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1.1 課時較以前有較大壓縮,老師和學生負擔加重
農學專業的植物病理學理論課程分總論與各論兩部分,涉及的內容較多。在高教改革形勢下,該課程的課時壓縮了很多,然而教學內容卻保持不變。以江西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為例,10級的植物病理學與昆蟲學合并為植物保護學,理論部分課時縮減了約一半,實驗部分課時也做了大量刪減。這樣教師要完成以前的教學內容難度就很大,像以往那樣將所有知識點詳細講解幾乎不可能,但是必要的知識點又不能忽略,如此一來教師的負擔大大加重。相應地,學生在知識點的學習上相當于蜻蜓點水,難以吃透,要更好地掌握知識點也比較困難,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加重了。此外,一些實驗要求充足的理論知識才能順利進行,課程理論部分課時的縮減致使實驗部分的教學受到了很大影響,實驗的效率和質量都有所下降。因此,整個理論和實驗部分的教學效果都不太理想。
1.2 學生對課程缺乏興趣,老師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植物病理學的基本理論多而且較抽象,很多知識點都需要學生反復記憶。課堂上單純地講授知識點容易使學生的思維產生疲勞與厭倦,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植物病害的病原為例,真菌、細菌、病毒、線蟲、寄生性種子植物以及這些病原的一般性狀、主要類群和各類病害的診斷基本都要靠強記才能掌握。而這些知識點涉及的內容極多,學生要憑記憶掌握這些知識點的難度很大。
另外,植物病理學相關課程的教學基本上是教師通過多媒體講授,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比如,在講授病原物的侵染過程和作用機制時,多媒體動畫將其形象化和直觀化,提升了教學效果。但是多媒體課件的內容大多是課本知識點的復制和簡化,時間一長學生容易感到厭倦。而且,老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與交流,有時學生也很難跟上課件的進度,在根本上難以提起學習興趣,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1.3 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資源利用率不足
無論是傳統教學模式還是現在應用較為廣泛的多媒體教學,都很難在課堂上進行知識擴展,導致學生從課堂和課本學習到的知識比較狹隘,學生也很難深入學習。高教改革形勢下的植物病理學課程課時壓縮后,這種局限性更加明顯。但是在這樣一個信息時代,網絡、圖書館等都有大量的學習資源可供利用,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利用這些資源以獲得課堂上沒有的知識,了解更多相關專業的信息。但實際上,經過調查,課前預習、課后鞏固課堂內容的學生并不多,在網上和圖書館搜集相關資料的學生更少,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很普遍,各種學習資源的利用率相對來說都很低,這致使很多學生對植物病理學的學習效果不佳。
1.4 學生實踐技能不足,教學實習安排不合理
植物病理學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實驗和實習在課程的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學中發現學生在實驗課程以及實習教學中的實踐技能顯得不足,比如在一些實驗操作當中,很多學生不能規范、熟練地使用實驗儀器,順利完成實驗。以觀察植物病害病原為例,在制作臨時玻片時,很多學生不能正確地進行切片、挑片、壓片等操作,導致實驗不成功,達不到實驗目的。部分學生簡略的觀察病害和病原標本,草率完成實驗報告冊比較常見。另外在實習過程中,對于一些常見的植物病害,很多學生都不能正確識別。
其次,教學實習安排不合理。農學專業植物病理學課程秋季實習一般安排在9月中旬。此時田間植物病害種類比較豐富,易于觀察。但是由于9月中旬該門課程的學習才剛開始,學生的理論知識還十分匱乏;若是選擇課程結束后再進行教學實習,那時南方地區田間作物病害種類又太少。這樣就導致實習的效果不是很好,理論與實踐沒有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2 應對相關問題的教學建議
2.1 范例教學法應用于理論教學
范例教學法是通過對教材中關鍵性問題的實例進行研究,引導學生理解學科知識結構,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掌握同一類知識的方法。在教學上,它通過“個”的本質特征去探討“類”的事例,對個別事例進行歸類,使學生從“個”的學習遷移到“類”的學習。
以江西農業大學農學院農學102班為例,老師在該班級植物病理學教學理論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教學為主同時輔助應用范例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較為輕松,對知識點也都有較好的掌握,不少學生對該課程有一定的興趣,并且在期末考核中的成績要優于其他班級。總的來說,范例教學法應用于植物病理學理論教學具有以下優點:
(1)應對植物病理學課程改革給老師和學生帶來的影響。
范例教學法在植物病理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學習任務,課時壓縮而內容不減帶來的一些問題可以得到較好地應對。同樣以植物病害的病原為例,教師可以在不同病原物引起的侵染性病害中各選取一種典型作為范例,全面地講解病原性狀、類群及病害診斷方法等基本問題。對余下的內容可以選擇性的稍作提示,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可以從教師講解的范例中聯系到各類病原的相關知識并且進行學習、類比、總結。這樣一來,老師不需要對所有知識點都詳細講解,只需在課堂上將教學內容有代表性地講述,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自發性的學習。這樣以來,學生課堂上的學習任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且不會易于感到厭倦,學習效果相對來說會更好。
(2)激發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老師通過講解典型范例切入教學,教學內容不會過于繁雜且教學過程不至于枯燥。而學生在對“個”的學習中獲得比較本質的、規律性的知識后再進行“類”的學習會讓他們輕松地對所學知識更加深入,學生學習任務減輕的同時會慢慢獲得學習的興趣。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課堂上對范例的學習,到對某一類知識的學習、類比、總結,需要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不斷地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地進行這一過程,這將促使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2.2 網絡教學平臺的輔助使用
網絡教學越來越多地運用于高校教學,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相比傳統教學模式,網絡教學更能培養學生信息獲取、加工、分析、創新、利用、交流的能力。隨著網絡的發展,各高校的網絡教學平臺也迅速普及起來,在教學過程中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在植物病理學中使用網絡教學平臺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反映有關植物病理學的知識面拓寬了,并且對以后的職業選擇有了更多的了解。可見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能克服植物病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少問題:
(1)減輕教師教學負擔,增加師生間的互動。
如前面所述,高教改革后,農學專業的植物病理學課程課時大大壓縮了,老師很難再在有限的課時內詳細講述所有知識點,學生也很難將所有知識點學習到位。而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老師可以上傳課堂上的課件供學生課后學習,學生通過瀏覽課件可以及時鞏固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及時學習在課堂上沒有明白或者遺漏的知識點。如此,很多不能在課堂上講解透徹的問題,老師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更深入地學習,這也使老師的教學負擔得以減輕。
另外,網絡教學平臺的運用可以使互動性不夠得到有效的改善。網絡教學平臺設有教學材料、答疑討論、教學郵箱、課程作業、研究型教學等版塊,老師可以在上面布置作業,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則通過及時完成作業鞏固學習內容。同時,老師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相互交流和討論相關問題,解答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各種疑惑。因此,網絡教學平臺的運用能使班級學生學習該課程的氛圍將更好,積極性也更高。
(2)擴充教學內容,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在對植物病理學的學習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利用各種資源影響到了學習的效果,這一問題也將隨著教學過程中網絡教學平臺的輔助使用得到改觀。老師在教學材料版塊中上傳的教學課件、相關知識點的網頁鏈接以及參考文獻等,使教學的相關內容有了很大的擴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同時網絡教學的性質以及改革后植物病理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將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通過老師的答疑和對相關問題的探討,以及通過課件和相關文獻等資料對知識點進行更深入的了解,逐漸形成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將逐漸得到提高。有興趣的學生甚至可以進入研究型教學版塊中,對植物病理的相關主題進行探究,這一過程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3 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于實踐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在各類學校中都有比較廣泛的運用。
同樣以江西農業大學農學102班為例,在該班級植物病理學的實驗教學與實習過程中并沒有采取該種方式,但是通過與該班級其他課程的實驗教學相對比,發現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采用能使實驗教學獲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學生草率完成實驗報告的現象很少,在進行實驗和實習過程中的表現都較好。因此,在對植物病理學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建議使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以取得更好教學效果:
(1)改善學生實踐技能不足的現狀。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布置相關實驗任務后,每個小組相當于一個小團隊。小組中各成員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時會有一種使命感,這將促使每個小組成員更加積極地進行試驗,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使實驗操作在不斷進行的過程中規范化。另外,每個小組成員可以起到榜樣或者監督的作用,營造出良好的實驗氛圍和學習氛圍,在這種環境中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提升個人實踐技能。同樣在教學實習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獲得這樣的效果。
(2)提升實踐教學的質量。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由于小組成員間學習上的互補,小組合作可以使實驗中操作不當和實驗處理不正確等情況得到有效的解決。小組成員在不斷的思考、總結、交流過程中完善每項試驗。部分學生為完成實驗報告冊草率進行試驗的現象會得到有效抑制,試驗質量會有較大提高。在課外實習教學中,教學質量也會因小組成員間的相互學習有所提升。
2.4 多種教學手段綜合使用,合理安排實習
顯然,每種教學手段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單一地使用某種教學方法難以達到教學目標。因此,在植物病理學教學過程中,需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適宜的教學手段,綜合使用不同方法才能取得更好地教學效果。而學院在安排教學實習時,應當綜合考慮季節、理論課程進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安排最佳的實習教學時間,或者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應調整,使實習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袁軍海,張紅杰,張愛香,等.農業植物病理學理論教學內容的改革[J].農業與技術,2011,31(20):109-111.
[2]易龍,蔡樂.普通植物病理學實踐性教學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3):126-129.
[3]張亞玲,臺蓮梅,靳學慧.農學專業植物病理學實驗課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3):96-97.
[4]王海光,馬占鴻.對植物病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思考及措施[J].農業教育研究,2008,56(3):20-22.
[5]吳近昕.范例教學法之多維淺析[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3):89-92.
[6]劉海燕.高等教育中范例教學法的問題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9(11):136-138.
[7]韓立福.小組合作學習概念重構及其有效策略[J].教育與管理,2009(4):3-6.
[8]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3(2):68-72.
[9]倪向東,李盛林,曹杰,等.網絡教學平臺在課程輔助教學應用中的利與弊[J].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0(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