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作為高等教育主陣地的大學課堂存在的種種弊端,不斷地顯現了出來,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成為了每個教育工作者所必需面臨的頭等大事。
關鍵詞:大學課堂 問題 解決辦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109-01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大學擴招的不斷進行,我國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教育轉入大眾化教育階段,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已經成為關系到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大學課堂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陣地,它的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的水平,但是我國目前的大學課堂卻存在著種種問題。
1 大學課堂存在的問題
1.1 教師缺乏教學藝術
大學教學藝術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全面體現,包括教師的品德修養,知識結構,思維特點,個性特征等因素。它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教學效果,進而影響了高等教育的質量。但是,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普遍存在著大學教師教學藝術缺乏的問題。
首先,教師的能力水平、知識經驗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一個合格的大學教師應該具有三方面的知識:深厚的專業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基礎文化知識。近年來,全國各高校的快速發展,由于師資力量的缺乏,青年教師成為了其中的主力軍,由于學校對青年教師缺乏培訓,這直接導致了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的缺乏。
其次,教師往往以完成知識講授的任務為主,大學課堂就成了教師的獨角戲。我國現存的大學教師評價機制,主要以科研為主,這就導致了大學教師科研任務重,而本身大學課程的安排也比較緊,所以教師一般以完成知識講授任務為主,缺乏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大學課堂成為了教師的獨角戲。
再次,教師的教學千篇一律,缺乏創新。現在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是一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但是課本知識的更新卻遠遠跟不上科學知識發展的進度,而大學教師也習慣了照本宣科,內容年年相同,缺乏對新知識的補充。
1.2 大學生主動性不足、缺乏學習熱情
對于大學生來說,學習是主要任務和天職,但是經過激烈的高考競爭進入大學之后,相對寬松的學生管理方式使學生對課業降低了要求,學習熱情降低,出現了種種問題。
首先,學生自學能力差。大學學習的許多知識領域超出了他們已有的生活范圍,但大學生普遍缺乏對課程的預習與復習,對專業課的學習浮于表面,缺乏深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精神。
其次,學生學習目標模糊。一些學生一直把考入大學當作終極目標,目標一旦達成,便缺少了方向感,在思想上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而且學生們習慣了教師考前劃重點,為了考試而考試,上課缺少了動力。
1.3 師生之間缺乏交流
美國心理學家林格倫認為:教師與學生進行單向溝通,即教師講、學生聽,效果最差;教師與學生雙向溝通,同時允許學生之間的溝通,效果較好;教師成為相互溝通的中心,并且促使所有學生雙向溝通,效果最佳。由此可見,在大學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交流至關重要。而目前的大學課堂一般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師生之間缺乏信息的溝通。這種交流的缺乏所造成的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隋性;其次,阻滯了學生交際能力的發展;最后,它混亂了學生的學習目標。傳統教育將學生塑造成考試的機器,認為交流只不過是浪費時間,這種教育重知識,輕能力;重功利,輕素質,它所塑造出來的優秀學生在踏入社會后所受的打擊也是意料之中的。
2 解決大學課堂存在問題的方法
面對著我國大學課堂目前存在的種種問題,大學教師和教學管理者應當遵循高等學校教學原則,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1 提高大學教師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建設專業化的大學教師隊伍水平
高校要重視大學教師要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哈佛大學前校長柯南特曾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師質量。一個學校要站得住,教師一定要出名。”為做到這一點,首先,在大學教師的綜合評價中,我們一方面注重專業知識、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視教學能力。其次,高校要對新教師和青年教師進行必要的崗位培訓,組織教師學習學習《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高等學校教學工作規范》等相關內容。最后,學校要經常組織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和青年教師進行座談,對他們的實際教學提供指導。
2.2 調動學生學習的的積極性,打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點明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只有學習者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習質量。為做到這一點,高校首先要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良好的課程設計和教學方式,一方面,教師要嚴格按照教學計劃授課,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另一方面,教學內容要和實踐聯系起來,通過實例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高校要允許學生自主選課,不同的學生愛好不同,學校在設置課程時既要考慮到知識的全面性,又要考慮到學生不同的興趣取向,留給學生一定的選擇余地。再次,大學教師要和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大學教師要平易近人、友好和樂于助人,只有這樣,學生在遇到難題時才會主動求助老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3 加強課堂交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所謂“教學”應該是教學相長,是教師與學生就專業知識進行溝通的文化。在課堂教學師生交流中,應該是學生和教師一起探索學習問題的創造性活動,師生從各自的經驗出發進行溝通和合作,師生間、同學間平等交流,真誠溝通,互相借鑒,取長補短;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再僅僅是知識的接收器,還是知識的發生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而且學習了交際與合作,而這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雅斯貝爾斯曾經強調:“大學的理想要靠每一位學生和教師來實踐。”而沒有理想的大學課堂,就沒有理想的大學教育,由此可見,大學課堂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大學的教育質量和大學生的學習成效,我們要以學生為本,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積極探討教書育人的新途徑、新方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竇坤,龍寶新.論當代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的動力、主題與走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3):39-42.
[2]孟慶男.論大學課堂的體驗性教學[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0(4):160-163.
[3]王有升.論綜合性大學教師教育的體制創新[J].教育發展研究,2010(1):61-64.
[4]許海深,劉穎.試談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價值取向[J].教育探索,2010(3):48-49.
[5]鐘秉林.論師范大學的發展與教師教育的改革—— 以北京師范大學的改革探索為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