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學生為主體”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彰顯職教特色”是構建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新模式的重要支點。本文圍繞“立足學習主體,彰顯職教特色”的教學觀點,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策略作初淺探析,旨在探索提高中職語文教學實效性的教育教學方法。
關鍵詞:中職語文 學習主體 職教特色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111-01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要遵循語文教育規律,突出職業教育特色。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探索富有實效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語文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以學生為主體”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彰顯職教特色”是構建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新模式的重要支點。然而,縱觀語文課堂教學,“學者無趣,教者無味”現狀普遍,中職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令人堪憂,究其原因,普遍的觀點認為主要是學生文化基礎差、職校“重專業輕文化”思想影響,但筆者認為關鍵是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業務能力的原因。課堂上還沿用初中或普高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方法及手段單一,本來對文化課就不感興趣的中職生怎么能喜歡上語文課呢?那么中職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就無從談起。怎樣才能調動中職生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實現中職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呢?筆者認為“立足學習主體,彰顯職教特色”是提高中職語文教學實效性的關鍵所在,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的操作來實現這一策略。
1 降低知識難度,關注情感體驗
針對中職生的實際情況,立足學生未來的專業發展,本著以“夠用、實用”的原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控制好難易程度,循序漸進、層層遞進。中職學生大多語文基礎差,底子薄,現行的語文教材大多亦順應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所選的內容大都篇幅短小,難度不大,但文體多樣,一方面,根據不同的體裁內容選擇教學的側重點,有意識地降低知識的難度,如在閱讀課教學中重點是突出語文基礎知識,注重對字、詞、句的讀寫釋義,在此基礎上適當進行能力訓練和提高;在古典詩文的教學中,對課文要做詳盡的注解,并用現代漢語對全文加以翻譯,譯文力求準確流暢,這樣做,意在讓學生學習時減少疑難,提高學習古典詩文的興趣;另一方面,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語文所滲透的人文精神和審美因素,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實現語文情感育人的功能。課堂中首先要創設輕松的學習環境,教師經常走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討論,共同探討;用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語言,主動與學生交流情感,創設師生情感交流的氛圍。其次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如情境教學法、品誦教學法、參與自主式教學和討論互動式教學法等相結合,提升學生對文本情感的感悟和體驗,提高教學效率和增強教學效果。
2 優化教學內容,強調語文應用
以就業為導向是中職語文同普高語文的最大區別。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最終要落實到學生未來職場需要的語文應用上。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立足語文自身,重視語文作為其他學科的基礎工具的性質,同時強調中職語文的特色,主張應用型語文。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密切聯系專業實際,優化教學內容,增強語文教學的實用性,這對于學生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語文教學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突出實用內容,體現專業特色。聽說和應用文的寫作能力是很實用的技能之一,教師要努力創設語文的應用情境,培養學生根據特定情境恰當應用語言材料和語言范式進行恰當表達的能力。例如,筆者在酒店服務與管理班教學知識短文《說話要文明禮貌》時,聯系本班專業特點,將口頭表達訓練課變為學生“迎賓送賓”內容進行教學,創設情景,師生共同合作,或由老師扮演顧客、學生扮演服務員,或由學生互換角色,著重訓練學生與顧客溝通交談的能力,整節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第二,以專業為突破口,巧妙地把語文學習同學生所學專業聯系起來。筆者先后教過汽修班、計算機班、電子電器班等語文。在作文課中,我根據各專業的不同特點,設計與專業有關的題目,讓他們主動作文。同樣是說明文練習,在汽修班設計學生寫介紹汽車維修過程及保養等內容的文章,在電子班則要求寫收音機構造之類的文章,而在計算機班則要求他們寫一些與網頁制作有關的文章。以此來適應職校的專業特點,以使學生具備一些走上工作崗位的基本技能。第三,語文教學應靠近日常生活,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把語文學習生活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引進生活中的例子,談及生活現象,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引入一些白手起家的創業者經歷,開展人物介紹、行業介紹等教學,在鍛煉學生口才的同時,訓練了學生的信心,增強其學習的積極性。
3 注重學法指導,鼓勵自主探究
中職學生語文基礎較差,綜合素質也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強。針對這一情況,教師不僅要改進自己的教法,同時更要注重改變學生的學法,使學生由被動學習改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能學”。而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關鍵在于教師的首先示范。以中職現行的語文基礎模塊教材為例,一般每個單元第一篇課文作教師指點學法的示范例文。首先,圍繞具體目標,在老師對文章深入淺出理解、分析、研究、感悟、歸納的基礎上,總結出這一類文章或語段的學習方法來。然后精心設計教案。最后組織示范教學。這個過程中,可以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同時又要誘導學生積極參與思考、討論,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僅給他們答案,更重要的是要明確講清閱讀分析時出現的問題,對如何分析、為什么這樣分析這一動態思維過程。比如:文章的字詞教學,老師讓學生找出自認為是生字詞的,自己查工具書解決,不能查工具書的,或者因拼音不過關不知怎么讀、怎么理解的,可以詢問或寫在黑板上,讓同學或老師幫助解決。堅持這樣做,學生不但知識有收獲,還形成了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蘇占先.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問題與對策[D].河北師范大學,2008.
[2]蒙承陸.優化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探析[J].廣西輕工業,2008(5):151-152.
[3]蔣華強.建構“問題情境—自主探究”的生本課堂文化[J].上海教育科研,2011(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