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學生在課堂中帶著自己的認識、經驗、興趣等參與課堂,會不斷的萌發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想法。而教師要對學生的這些想法及時的進行把握,借助學生提出的難點、疑點和錯點,適時的調整教學方法,從而靈活的駕馭整個教學過程。本文主要針對技校數學課堂中對生成性資源的捕捉,使學生在自由的空間里張揚個性和學習知識。
關鍵詞:生成性資源 技校數學課堂 動態生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118-01
生成性資源,指非教師預先設計的,而在課堂中存在的,通過師生、生生及學生與書本之間的互動所產生的資源,主要涵蓋了對話中產生的行為及問題等信息。在課堂中,對這些生成性資源及時的進行發現和合理的運用,不但能夠體現出教師在備課時的廣度和深度,也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智慧的體現。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教師如何抓住生成性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探討。
1 用起點營造動態生成
在技校學生的數學學習中,教師應該抓住學生思維的起點,促進課堂動態的生成。在課堂中,應該重視學生的學習基礎,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并非一張白紙或者容器。要面對學生的認知起點,將學生學習的過程體現出來,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中,要充分的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經驗,將學生的情感體會考慮其中,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等資源,需要注意的是,在設置起點時,不能過低,也不能過高,防止學生出現懂裝不懂或不懂裝懂的現象。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隨時留意學生的課堂表現,找準學生學習的起點,調整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實現在原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主動的去構建學習過程,提高教學的生成性和體驗性。
2 借錯點體現動態生成
學生畢竟是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出現錯誤表明學習的過程比較曲折,能反映出學生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師也可以沿著這個方向去教學。錯誤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正確的先導,所以,教師在面對學生的錯誤的時候,不能對學生加以責備,而是要將錯誤看成是一種可利用的生成性資源去對待,巧妙的對其進行利用,可以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錯題往往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可以理解為學生在對新舊知識進行表象或概念命題中的區別和聯系出現了“編碼錯誤”,這種現象在每一個人的學習中都會存在,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盡管針對某一道題而言,結果是錯誤的,但是這是學生真是的思維的結果,能反映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規律。因此,教師要對學生解錯中的合理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其根本原因,并與正確方法之間的聯系進行比較,從而使這個錯誤成為教學中的有利資源。總之,對待錯誤,作為教師來說,應該辨證的來看待,不能只是責罵學生,應該轉變思維,借“題”發揮,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 用疑點關注動態生成
數學學習中的疑點,也是教學中的寶貴資源,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啟發劑,只有有了疑問才能開啟思維進行思考。西方學者曾說過:懷疑是走向哲學的第一步。同樣,對于數學而言,疑問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數學學習中,學生能夠提出自己的疑問,也就說明學生對某一知識點是用心去學習、去思考了的,表明學生已經深入的學習過。因此,教師要提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質疑,要鼓勵學生多提問,讓學生將自己的疑惑和見解表達出來。作為教師來說,在教學中要采用引導的方法讓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思考,對發現的問題積極的進行探索,用探索的到的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就學習方法而言,這是一種轉變,是對學生潛在的批判精神和問題意識的激發。因為疑問來自于學生,學生勢必會想盡辦法得到答案,因此,也會投入更多的熱情去尋找答案。一旦學生的這種主動性被調動起來,那么在課堂學習中,也必然會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 抓亮點凸顯動態生成
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有自己的個性,尤其是現在的學生,個性都比較鮮明,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個性往往會產生諸多的亮點,教師也會對學生的這些看法或想法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這都是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所沒有想到過的。而這些亮點往往也是學生瞬間的靈感和頓悟,稍縱即逝。所以,教師要緊緊抓住這些機會,不要嫌麻煩,認真的去傾聽學生的看法,并給與肯定,對存在問題的看法,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和點撥,從而讓學生知道自己的看法也是一個知識點,這樣課堂中就會有無數的知識點慢慢出現,學生的知識面也會不斷的擴大,整個課堂也會變得豐富多彩。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組應用”的課堂教學中,本人根據教材中的方法進行講解,對例題“雞和兔共有16個頭,44只腳,那么雞和兔分別由多少只?”進行研究。在講課的過程中,突然在后排的一個學生在小聲的嘀咕:這樣想太繁瑣了,把每只兔子剁掉兩只腳,把每只雞子剁掉一只腳不就完了。聽到這位同學的話后,我開始一愣,然后讓這位同學到講臺上來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雞和兔總共44只腳,把兔子的腳全部砍掉,雞的腳砍去一只,那么44只腳就剩一半22只,這22只腳就包含了雞和兔子兩部分,一部分是16,那么兔子的只數就是22-16=6只,雞的只數就是16-6=10只。待這位同學講完后,全班同學都情不自禁的為其鼓掌,學生們也都興致盎然。因此,本人就組織全班學生分組對這位同學的見解進行討論。隨著課堂中不斷的討論,很多學生也在討論的過程中不斷的舉手發言,也出現了很多新奇的想法,直到本堂課的結束。由此看來,在課堂中捕捉到有價值的信息很重要,不但能從中提煉出知識,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不斷的思索中迸發新的知識的火花。
5 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對于技校數學課堂來說,不簡單的知識知識的延伸,更應該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作為技校數學教師而言,應該及時的發現學生意想不到的疑點、亮點,抓住學生的起點和錯點,充分的對這些點進行利用,發揮教學機智,捕捉教學中的動態生成的各種因素,進行動態的教學,才能夠使技校數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不斷的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黃志能.淺談如何提高技校數學課教學效果[J].現代企業文化,2010(20):207-208.
[2]仇默.淺談如何優化技校數學課堂教學[J].新課程(教師),2010(12):181.
[3]孫曉艷.關于技校數學教學的一點思考[J].科技資訊,2009(8):172-173.
[4]戎國梁.優化技校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的探索[J].科學時代(上半月),2011(5).
[5]陳盈.數學課堂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問題與對策[J].出國與就業(就業教育),2012(5):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