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從教學方面以及學生學習方面結合實踐等維度,提出了優化電工學教學的實踐探討,希望能夠給予同行以教學經驗的交流與共享,提升電工教學質量水平。
關鍵詞:教學 電工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126-01
1 教學方面的優化
1.1 合理的設計教學內容
電路是電工、電子技術的基礎,電路是電流的流通,電路承載著電流傳輸的功能。電工教學與電子技術相比,其主要方向為電機控制以及電工基礎技術應用。所以其主內容主要包括電路分析、電路暫態分析、正弦交流電路、三相電路的分析以及交流電動機的可編程控制最后到數字電路等。
電工教學,我們可以認為是中學電路知識的延伸,但是其涉及的知識又高于中學知識,對于電工電路教學,應該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所以在教學方面應該合理選擇,筆者認為應該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學習,因為復雜的電路分析都是由簡單的基礎知識演化而來。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訓練,比如要求學生掌握基爾霍夫定律,分析判斷電路中的電位判斷,以及電路的分析方法,比如電阻的串聯,并聯以及電路的等效變換等,都是電工教學的基礎知識內容。在強化基礎教學內容后,筆者會對基礎知識進行拓展,比如對復雜電路的解析。
比如,在學習基礎電路的等效變換后,筆者對電路進行引申,隨即在繪制了如下電路。
該電路為一Y型電路,筆者要求學生對該電路進行等效變換,將其等效變換為△電路,變換的條件都已經給出,要求變換后計算出等效電路對應的電阻與電壓,為何需要在此引申,有的老師在見解時會直接跳過,但是筆者會讓學生自己研究,而后講解,因為在學習三相電路中需要用到該知識,提前的教學鋪墊有利于后期的教學。
1.2 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電工學專業注重技術,課本教材中的電工學理論有時候較為抽象,難以理解,實際接觸后,比如到后期學習過程中,電工中的三相電路,電機等設備多樣化,操作復雜,不好掌握,特別是可編程控制系統。由于理論性較強,如果只做幾道題,就能讓學生明白,或者讓學生今后參加工作后,能有所用,那么這樣的想法就較為不太客觀。
比如,在電工中的電路的暫態分析,就較為抽象,因為我們的日常教學所介紹的電氣元件基本上都是電阻,而考慮問題時都考慮其達到穩定狀態的電路特性,其實,實際的電路并不如此,比如電容,其通交流,隔直流,在通交流時,當達到一定的時間,才能使其達到穩定狀態。那么對暫態到底有什么用呢?我想這是學生應該感興趣的地方。在課堂教學中,筆者會提出這些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繼而對其產生興趣。
除此之外,在電工教學中,如前文所述,一般都會由簡單向復雜的方向進行教學,但是筆者認為在某些場合確并不這樣,適當的優化,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就以電路的暫態分析為例。RC電路的全響應包括零輸入響應與零狀態響應,在上課的過程中,通常會先講零輸入響應,而后再講零狀態響應,繼而再講全響應,但是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向學生講解全響應,既然當穩態為0時,則為零狀態,當暫態為0時,則為零狀態響應,這樣可以有效的優化課堂教學。
2 學生學習方面的優化
對學生學習中所存有的問題進行分析,我們不難得到,學生學習的首要問題便是其學習的內動力不足。學習的重要支配力量便是學生的內動力。在其學習的整個過程里,學生了解客觀事物的內動力是求知動機。
所以在進行授課時要結合其所學專業,舉出實例,對其進行引導,使學生對本章節內容產生興趣。比如在學習電工前,學生都學習了微分以及積分,但是如和用電路將其實現,筆者認為,這是一方良藥,所以在學習微分電路之前,在黑板上寫了一個簡單的微分式,以該微分式為契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完成本章節的教學過程。
筆者認為,在電工學的整個教學過程里,教師要注意從多方面對學生的興趣進行激發,使學生的求知、求動、求異、求趣等心理得到滿足。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進行教學方法的更新與授課,教學意識要以學生為主體。比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視聽相攜,使知識點更只管形象的呈現出來,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其更易被學生接受。尤其是對教學難點以及教學重點的處理時,對多媒體、投影儀等教學方法盡可能多的使用,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學效率,如利用動畫,繪制微分電路的輸入電壓與輸出電壓波形等。
除此之外,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操作、勤思考、勤動腦,彼此之間相互交流,使其切身體會到知識是如何產生以及發展的,使其經由切身實際來獲得知識、拓展能力以及提升素質。
3 實踐環節的優化
教學的目的在于實踐,通過某些原理實驗,讓學生進行設計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這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深入認識電工技術,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現象中分析相關電工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對電工學的認識。
比如筆者在講解控制電機的時候,就要求學生自己設計控制電路,要求電機反轉1分鐘后,再正轉1分鐘,并對設計的控制電路進行評價,而后再進行實驗,當學生能夠自動控制電機的運轉方向與運轉速度后,筆者再要去學生設計開環控制電路以及閉環控制電路,通過實驗,加強學生的實踐環節。除此之外,筆者會經常寫一些簡單的電路積分方程,讓學生用電路實現,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與實踐操作能力。
總之,電工學教學過程,應該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大多數的知識對他們今后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在優化電工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多提及實踐,多涉及實踐,讓學生所學知識有何之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完成電工學的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江超,趙桂芳,李艷生,等.師范院校電工電子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8,6(4):78-79,112.
[2]徐英鴿,韓行,嚴潔,劉沛津.非電專業電工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高教論壇,2006(5):88-89.
[3]蘇小林.高職電類技術基礎課程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3):131-1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