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機電專業的學生,是高職院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機電類學生安全意識的養成,是確保校內實習實訓安全,確保學生實現零距離上崗,較好的對接企業的需要。筆者針對校園、企業、社會對高職學生的要求并結合高職機電類學生的實際情況,詳細闡述了高職機電類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高職 機電類學生 安全意識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139-01
1 學生安全意識培養的必要性
機電類學生安全意識培養既是企業對機電類人才的要求,也是學校進行基本技能訓練的需要,更是學生成長的要求。
1.1 學生成長環境決定
據筆者對幾所高職院校機電專業學生來源構成調查,來自農村的占78.5%。而農村學生中,父母雙方在外打工的又占農村學生的81.6%。也就是說高職機電類學生中直接接受父母教育與管理僅占學生總數的36%。接受爺爺、奶奶或委托其他人員管理與教育的達到64%。爺爺、奶奶的管理雖可能嚴格,但因年歲過高,管理很難到位,加之爺爺、奶奶這一輩普遍所受的教育程度不高,他們基本不知道什么叫安全,那就更談不上進行安全教育與培養了。其他人員管理與教育會更加放任。既是21.5%的城市子女中,過多的學生也是在網絡環境中成長,接受的網絡游戲也是暴力與兇殺,因此,腦海中也并沒有“安全”二字。
1.2 學生個性特征決定
筆者在高職院校工作多年,發現高職院校學生有以下特點:部分學生自我要求不嚴,不良習氣較重,沒有責任感,忽視對國家安全法律法規和校內安全管理規定的認識;個別學生無理想抱負以及克服困難的毅力,體現上課遲到、吸煙,實習實訓中工作不嚴謹。部分學生好動,做事盲目,不按程序要求去做;部分學生逆反心理嚴重,以我為中心,老師要求做的,偏偏不按老師要求去做;部分學生心理問題日漸明顯,感到迷茫、苦悶、煩躁、焦慮,做事情往往不能自始而終。
1.3 實訓要求決定
高職機電類學生技能培養基本上是在校內完成的。且高職學生的每一個技能訓練模塊要么是在機械操作加工過程中進行,要么是在電類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中進行。每一個技能訓練模塊如果不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不遵守其操作程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如在普通車床進行外圓加工時,操作者在裝夾工件時,如果未按要求將工件夾緊,會造成工件墜落損壞機車,甚至還有可能使工件外飛,造成人身傷害。再者操作者工作隨意,帶手套留長發等,就會造成操作者人身傷忘。
1.4 企業對機電類人才要求決定
高職機電類學學生就業往往是一些制造業企業,到企業后總是在生產一線從事設備的加工工作,而每一樣設備都是有嚴格的操作規程,如果不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作業,就有可能發生嚴重的生產事故。加之,現代企業把安全生產放在企業管理中第一位,先講安全再講效益,因此,就需要高職畢業生具有較強安全意識。
2 學生安全意識培養的有效方式
心理學認為,一種意識的形成不能在自然自發的狀態下形成,而必須在外界影響下才能形成。因此,要使高職機電類學生形成安全意識,就必須要有外界的影響。
2.1 教育引導
教育引導簡單地說就是輸送和傳授,是指通過教師的引導,把安全意識漸漸進入學生心靈。因此,教育引導中就需做到“四個”慣穿。一是學生班會活動中要慣穿安全教育;二是學生活動中要慣穿安全教育;三是實習實訓前要慣穿安全教育;四是實習實訓過程中要慣穿安全教育;且要做到“四個”到位。一是教育引導的形式要到位;二是教育引導的內容要到位;三是教育引導的方法要到位;四是教育引導結果的認定要到位。這樣才能教育引導具有更強的說服力,才能取得實效。
2.2 氛圍引導
氛圍引導就是通過周圍環境的感染,讓學生形成安全意識的一個過程,氛圍營造是外界影響的一項重要措施。氛圍營造不能一概而論,應根據場地性質、用途來合理營造。學生宿舍是學生休息與生活的場所,營造氛圍時就應營造一些與生活有關一些安全警示;教室是學生全面學習知識的場所、也是學生相對集中且集中時間相對較長的場所,氛圍營造時就可泛一些;實習實訓場地是學生進行技能訓練的場所,也是最易出現安全事故場所,因此,氛圍營造要具體且要考慮每一個細小的環節。
2.3 案例引導
案例引導就是通過對一些典型案例分析,讓學生感悟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的重要。案例引導要注意時效性。采用的案例其發生的時間不能太久,否則學生認為是當時的生產條件不夠;案例引導也要有針對性。選擇的案例要與學生專業相關,這樣的案例才會引起學生共鳴。再次案例引導要注意案例的偶然性及普遍性。既要選擇一些意想不到的案例也要選擇一些普遍且易發生的案例,這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做事得先講安全,使他們的意識真正產生一種升華。
2.4 活動引導
活動引導就是通過開展一些活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形成意識。活動引導內容要實,形式要新。其內容應是與學生生活及實習實訓有關,且組織的形式既要符合學生性格特征,又要符合校情與班情。對機電一體化專業就可組織一些安全用電、以及車間設備故障等模擬活動,讓學生在模擬實踐中鞏固學到的安全知識。當然,活動引導也可采用一些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加深對安全知識的理解。
3 學生安全意識培養應注意的問題
機電類學生安全意識培養時,還應注意處理好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
3.1 實效原則
安全意識培養的落腳點就是取得實效,要取得實效首先要健全組織,就是要這項工作要有人去管。班級可成立學生安全管理委員會,將學生動員起來來,把安全管理的工作落到每個學生的身上。其次可實行班級安全日報制度,對每日班級的安全現狀每日一報,使安全信息及時反饋。再次要健全相應的安全檢查、反饋制度。如,安全信息報告制度、班級安全檢查制度等。
3.2 獎懲結合原則
安全意識培養的各項工作是要靠組織去落實的。雖然安全工作無小事,是任何一級組織任何一個單位管理過程中的一種管理理念。但設置一定獎懲可更進一步提高每級組織的責任意識,也可提高每個員工的安全意識。設置獎懲要注意時間性,既獎懲評比時間不能跨得過長,太長就難以產生激勵;獎懲也要注意層次性。要根據不同層次設置不同的獎懲辦法。如大一、大二、大三的獎懲辦法就應分別制訂。再次獎懲應注意其可行性。設置的獎懲辦法應符合實習實訓的要求,班級管理的特點,不能一蹴而就,這樣的獎懲才有實際性效果。
實踐證明,教育學生要注重方法,符合認知規律,僅憑一些“大道理”或“強制”的方法,是難以收到好的效果的。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無形之中為學生樹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