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會計專業的教學也要追求有效性,學生能在課堂有效的學習知識,要做到老師從教材的研究做起,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重視實踐教學,布置科學的作業,老師還要加強自身的業務水平。
關鍵詞:會計 有效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170-02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職學校也在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為,只有課堂有效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在短短的一節課內學到最多的知識。在中職會計專業的教學中,同樣也追求有效教學。會計這門學科的實踐性很強,職業性和開放性的特點都很鮮明。要求在學習的學習過程中多動手、多動口,來加強實踐;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它的職業性也很強,要求社會尤其是企業參與專業建設則體現了會計專業的開放性。以上這三個特點決定了會計專業課堂教學追求有效性的重要意義。筆者從事中職專業教育多年,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學習有效性,讓一堂課真真實實的開展,讓學生盡多的獲益。下面就自己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1 認真鉆研教材
只有老師對教材熟悉、吃透其精神,那么在教學時才能游刃有余,為有效教學做的首要條件。《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等課程都是會計專業的主要課程,對于中職的學生來說,如果學好這幾門課堂,對于他們以后的成長及就業都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老師特別要上好這幾門課堂,在上課之后,根據教學內容,認真設計教學目標,把教學內容熟記于心,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把握每一節課的教學重點,根據所制定的目標,對部分內容進行合理的取舍,適當歸并會計專業基礎課。我們知識會計專業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我們老師不能按照課本上的面面俱到,而是對課本里的主要內容進行提煉后再講,對于一個章節中如果有難點較多時,可以分散在幾個課堂中重點講解。講解時內容不要過于分散,而是具有一定的邏輯關系,讓學生聽起來是一環扣一環,這樣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針對一些實際性的操作問題,需要幾個同學共同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會計專業應進行很大的改革,特別是教材內容,但是,現用的教材還是比較陳舊,新《企業會計準則》相關內容還沒有列入教材內容,我們要通過自己辦法,在網絡上查找相關的內容適時的引入課堂中,來開拓學生的視野。比如說新會計準則中,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這一項內容的教學,后進先出法的運用已經沒有了,而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等還是可以保留的,對以后的運用還是有幫助作用的。以前的方法可能會給公司會造成毛利率和利潤的不正常波動。所以說,會計教學的內容要及時更新,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2 教學方法要科學而又靈活
會計是一門專業,既有理論也有實踐,而作為一名專業課教師,要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在課堂中實施,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基本的理論通過例子來真正的理解。在教學方法上,要做到科學而又靈活,比如,知識的因地制宜性,還要看學生的個體差異情況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舉一個例子:《基礎會計》里“財產溢缺的確認與記錄”一課與第七章與第八章的內容是具有一定的聯系的,如,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的記錄方法、何為賬證核對、賬賬核對和賬實核對等內容。如果我們只是單獨的講第五章,學生可能會對財產溢缺的產生原因了解不太方全也不清楚,所以為了避免這一現象,我把這三章放在一起學習,暫時跳過第六章。在講授時,先讓學生完成一個,以甲產品為例,先根據相關資料學習填制記賬憑證,接著用平行登記法完成明細帳和總帳的登記工作,接下來再進行結賬和對賬的最后工作。通過這一教學的步驟的設計,學生先通過動手完成此程序,再進行理論的學習,了解會計憑證的填制和會計賬簿的登記等概念。接下來,我再假設給出一個期末實地盤存甲產品倉庫實有數額,通過完成賬實核對工作之后,再將財產溢缺產生的原因,以及概念、確認與記錄的方法全起來講,如此一來,我在講解時把那些難以理解的把抽象問題形象化了,學生可以直觀的感受到,第二,學生的動手去做,理解了這些知識的真實性,學習起理論來也會具有直觀性,學生對內容更容易理解,知識、操作等能力都都么了提升。
3 通過作業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
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用作來練習的方法來檢查,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情況如何,作業可以在課下做,做作業的時候一定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這樣,能提高學生的做題速度,也規范了作來的完成形式。比如,在《財務會計》一課的講授過程中,有“應收票據”的內容,對“應收票據貼現”的相關知識點,老師從設計教學計劃,到上課,再到對學生的提問、學生的練習等,規范的完成教學內容,在最后的小結中,再回顧了教學內容,特別強調了在計算過程中注意之處,如,得出的貼現利息金額與會計分錄中的“財務費用”賬戶的金額之間的關系不是對等,計算貼現利息;金額的目的是為了取得貼現凈額,從而確定會計分錄中的“銀行存款”賬戶的金額;會計分錄中的“財務費用”賬戶的金額一般是倒擠出來的等,這就是這節課的教學主要內容,也是教學重點。在批改作業時,要把學生出現錯誤的地方進行記錄,哪一道題錯了幾個,有多少同學做錯了這個題等,可以清楚的了解學生對哪些知識掌握的好,哪些地方需要加深理解等。
4 重視教學實踐,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會計專業就是一種操作的專業,在具體的工作中,需要動手的地方有很多。對這方的教學要加強,多讓學生動手做,在做中理解理論知識。可以對典型的實例進行討論,找出如何才能解決這一問題,反復練習,同樣的問題再碰到時就可以很輕松的了。會計工作做起來很繁瑣,職專性很明顯,既有理論的也有實務性,所以,學生有分析問題能力與記憶能力才可以將工作做得井井有條。但是,這些能力的取得只靠看書本是不夠的,還要不斷的動手操作才要吧熟悉工作的流程。因此,實踐教學一定要加強,而且是最重要的教學內容。比如,《財務會計》課程中,就是對一些企業中發生的具體經濟問題,要求具有分析和判斷后進行實際賬務處理的能力。因此,對于學生的實際訓練,就應該用企業真實業務為原始依據,進行仿真業務資料的實際崗位實習。崗位的確定要根據財務會計的內容進行的,可以設立以下崗位:第一,是會計出納核算崗位;第二,是存貨核算崗位;第三,是固定資產核算崗位;第四,是工人薪酬核算崗位等等。在操作中,把每個崗位上貼出崗位名稱、崗位義務等。這些具體操作訓練,讓學生真正感覺到了會計的實際工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覺得自己就是一位工作人員,參與主動性提高了,學習熱情也大大提高。所以,我們對學生的訓練就可以建立的實習基地的方法,讓學生在仿真的經營活動中,體驗會計工作,既提高了他們的業務能力,也培養了他們工作的責任感。
5 老師自身不斷進步,為有效教學作好保障
首先,中職會計專業在工作中要求操作人要細致、嚴謹,不能出現一點點錯誤,所以,對會計的要求很高,不但有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有敬業的精神,所以,有好的學生還需要有一個好的老師,會計老師的文化基礎要和熟練的專業技能與較高的操作水平,能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述,能把難的理論簡單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都能聽懂,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面對不同的學生,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要有所區別,教學步驟符合學生的理解規律,只有這樣,學生的興趣才能調動起來,增進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那么,整個課堂也是活躍的,學習氛圍好。
其次,會計專業的發展十分迅速,所以知識的更新也很快,知識的更新首先從老師做起,老師及時更新觀念,把新的知識提前掌握,把最新的知識教給學生。當然,新老師更要提高自己的責任心,缺少教學經驗。所以,中職會計專業的老師,要根據專業的要求,從不同的角度學習會計新知識,來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讓自己快速成為一個與時俱進的優秀老師。
總之,中職會計專業教學,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無論教學方法、教學觀念、教學內容都要合理的安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炬堂.有效教學法在財會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0(22):156.
[2]魯學榮.改革會計課教學培養技能型人才[J].臨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3):88.
[3]李霞.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探討[J].經濟師,2009(6):48.
[4]羅振軍.中職會計教學面對的挑戰與對策[J].科技信息,2010(1):82.
[5]黃麗青.淺談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J].消費導刊,2009(5):126.
[6]徐薇.會計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J].知識窗:教師版,201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