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設施園藝學》是一門系統理論和生產實踐結合較強的專業課程。打造精品課程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更有效的獲取知識。本文以《設施園藝學》課程為研究對象,結合江西農業大學教育教學的實際,對該課程內容優化、立體化教材開發、教學方法手段改革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教學研究與改革,并針對當前打造《設施園藝學》精品課程不足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為該課程申請校級、省級精品課程奠定基礎。
關鍵詞:精品課程 教學改革 實踐 設施園藝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176-02
園藝生產是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現代園藝生產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設施園藝的發展[1]。21世紀的設施園藝學,是一門集現代園藝學、環境工程學、信息技術學和現代農業經濟學為一體的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同時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隨著高新科技革命的不斷發展及知識加速更新,該學科被不斷賦予新內涵[2],而社會對設施園藝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超越了簡單的知識積累,更傾向于綜合能力的拓展[3]。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課程組成員近兩年來以打造《設施園藝學》精品課程為目標,對課程教學內容選取、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等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等方面進行了積極地改革嘗試,并結合現階段課程存在的不足給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1 《設施園藝學》精品課程建設探索
1.1 改革課程弊端,優化課程內容
教學內容的改革和適時更新是課程建設的核心。《設施園藝學》作為江西農業大學園藝本科專業一門主干課程,授課歷史久遠,并具備了成熟的課程體系。然而近年來高校專業課程調整、課程學時數壓縮、新技術更新等問題不斷涌現,如何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理解、掌握,并能靈活運用《設施園藝學》課程,課程組通過教學改革與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設施園藝學》課程的特點是知識點繁多且相互關聯,是一個比較龐大的體系。把知識點由點及線再延伸至面,讓學生融合貫通,需要認真地組織課堂教學內容取舍。首先,教學中各個章節內容仍以基本原理為主,著重添加了國內外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和進展,如大塊玻璃覆蓋可減少骨架遮光;溫室覆蓋材料內側鍍膜可減少熱能損耗;高效節能LED冷光源;天然氣加溫替代煤炭和石油等。其次,增加了實例分析和實踐。
如實踐教學環節,課程組在先前園藝設施類型調查、穴盤育苗實驗安排基礎上,增加了芽苗菜工廠化生產、水培育苗、設施園藝在生產的應用等針對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的實驗。在課外,課程組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種類型的實踐活動,如參觀設施園藝企業、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科學創新基金項目,通過激勵學生積極思考,發現產業和行業存在的問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積極性。
1.2 立體化教材的積極開發
教材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教學思想和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4]。目前,課程組使用的教材以南京農業大學李式軍主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設施園藝學》第二版為主,以中國農業大學張福墁主編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設施園藝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鄒志榮教授主編的《園藝設施學》、南京農業大學郭世榮主編的《無土栽培學》和華中農業大學別之龍主編的《工廠化育苗原理與技術》等教材為輔。經過2年的努力,課程組構建了以“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設施園藝學》為基礎,以針對性強的教學大綱、實驗指導書、試題庫為補充,以電子教案、電子課件、電子參考書等網絡資源為依托的多媒介、多用途、多層次的教材體系。該教材體系,充分體現了“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重實踐”的精品課程教材的要求,不僅利于知識結構的系統化和規范化,還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有效的資源保證。
1.3 活躍課堂氣氛,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高等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保證[5]。《設施園藝學》課程是一門實踐操作性極強的課程,因此,課程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先進的教學手段,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如教師在授課前預先布置相關題目,要求學生課后查閱有關資料,通過課堂討論使學生加深了對有關教學內容的理解;授課中采用多媒體教學與實物教學相結合,加深了學生對設施園藝類型及應用的感知;在課堂上強調基本理論、方法和前沿知識并重,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對學生實驗效果評價等。結果表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創造性。
1.4 組建教學團隊,重視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設施園藝學》教學團隊由5位教師組成,其中博士3名,在讀博士1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成員涉及設施學、蔬菜學、花卉學等多個專業領域,是一支由知識、職稱、學員結構合理的動態發展梯隊。在2年的團隊建設中,授課由課程組教師共同承擔,成員來自于華南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西南大學等。不同高校的學習背景讓每位教師可充分發揮各自專長,百花齊放,讓學生了解不同地域的園藝設施特點,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進效果。
此外,課程組鼓勵成員積極參加各種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目前,課程組成員主持各級科研課題9項、教研課題3項,將科研平臺、成果與教學緊密結合,有力促進了教學。
2 《設施園藝學》精品課程建設的不足與思考
2.1 形成科學的精品課程建設理念
作為“精品課程”,必然需要一個“精品課程支撐理念”作為建設和發展的航標與方向[6]。目前,課程組大部分老師并沒有真正深刻認識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和意義。《設施園藝學》作為我校園藝專業的骨干課程,授課歷史悠久,創建精品課程的最大阻力來自于傳統觀念。由此,《設施園藝學》精品課程建設不可避免會遭遇新、舊教學理念的撞擊。這要求課題組成員正確反思“教育”與“教學”的差別后,樹立起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和教育質量觀念。在知識傳授上,不僅給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選擇方法的能力、接納新知識的學習能力、與人溝通協作的能力和進行項目合作的社會能力等。
2.2 加強師資培養,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實施者。《設施園藝學》課程組中,教學團隊存在學歷高職稱低或職稱高學歷低問題,這說明學校由于各方面原因對高學歷、高職稱人才引進力度不夠,導致課程整體教學水平還有待提高。精品課程建設需要逐漸形成一支以主講教授負責,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加強師德建設。課程組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做到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積極參與學生溝通交流,做到全方位啟發學生。第二,教學團隊建設。主講教師或課程負責人要有較高的學術與教學水平,有豐富的科研背景及成果。該負責人既是課程改革與建設的主要責任人,又是教學任務分配、教學研究以及課程教學資源的學術組織者和領導者。第三,專業素質和科研水平建設。課程組應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有目的、按計劃地安排全部專業課教師深入生產第一線進行實踐鍛煉,培養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此外,專業課程教師應該具備科研經歷,積極開展教學研究科研教學有機融合。
2.3 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
網絡教學資源建設一直是大多數高校課程建設的短板。即使對于已立項的精品課程,國家提出要實現網絡化的要求,各高校認識到網絡建設的重要意義,但網絡資源建設和應用也還仍處于起步階段。究其原因,主要的癥結在于高等學校對課程網絡建設缺乏有力技術支撐和技術指導,缺少統一的、合適的網絡教學平臺。
然而,課程的網絡化建設和教學資源的共享可以突破傳統課程學習的時空限制,是現代課程建設的必然方向。開放共享的網絡技術平臺能讓《設施園藝學》課程得到開放、共享、交流,并在更大范圍內將知識傳播開的效果。因此,課程組應該采取相對的對策,構建統一的網絡教學平臺,將相關的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教學測驗及答案、該課程的最新動態及進展及時更新到網絡并免費開放,鼓勵將網絡課件、授課錄像等上網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帶動其它課程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朱進.《設施園藝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初探[J].長江大學學報,2012,9(6):55-57.
[2]吳麗君,李志輝,趙思東,等.《設施園藝》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3):114-115.
[3]肖旭峰,喻曉強,范淑英.《設施園藝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2(31):165-166.
[4]張武威,黃宇星.精品課程的課程內容知識組織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9(275):66-70.
[5]石現峰,張昀青,龐巍.高等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幾點建議[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8,8(2):107-109.
[6]袁德寧.精品課程建設及課程支撐理念的變化[J].中國大學教學,2004(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