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中職京劇賞析課程的教學過程的剖析,研究如何通過課堂一系列教學活動的安排,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主動的學習音樂,并在重點突出的教學內容中探尋到京劇藝術中蘊含的無窮魅力,使其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并激發對京劇藝術的熱愛。
關鍵詞:京劇賞析 蘇三起解 智取威虎山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198-01
本課選自中等職業學校素質教育叢書《音樂欣賞》(高鐵,主編)第六單元“戲曲”中的“京劇欣賞”,選取教材中的傳統京劇《蘇三起解》和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的片段。教學重點是京劇表演的藝術特征,以及傳統京劇和現代京劇的異同。整堂課教學包括以下五大環節。
1 創設情境,課題導入
為營造課堂濃郁的京劇氛圍,上課之初由教師發揮特長,演奏鑼鼓經,學生隨之進入多媒體教室,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教學意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提問“你所熟悉的京劇劇目?”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并活躍課堂。結合學生回答,引出課題“傳統京劇、現代京劇之比較賞析”。
2 審美體驗,觸發情感—— 傳統京劇《蘇三起解》
(1)自主合作,知識導入。鑒于中小學階段已學習相關京劇要素,如臉譜,所以知識導入采用學生展示、教師歸納的方式。即課前教師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上相關京劇網站學習,課外搜尋京劇常識,做成圖文并茂的演示文稿在課上展示分享。此時學生儼然成了老師,教與學角色變換,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性,在熱烈地課堂氛圍中,學生們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了解了京劇的四大行當、伴奏樂器等京劇基本常識。學生對京劇藝術的熱愛之情由然而生,初步達成了教學的認知目標和情感目標。網絡資源大大拓展了教學內容,演示文稿方便了教學呈現,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習變得主動積極。
(2)欣賞體驗,學習審美。教師提問《蘇三起解》的劇情,檢驗學生課前預習,從劇情領悟“邪不壓正”潛移默化實施德育教育。在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作品的人文歷史背景,擴展學生的人文視野,提升其人文素養。欣賞京劇《蘇三起解》之《蘇三離了洪洞縣》,提示學生關注唱段內容并思考:①屬于哪個行當?②伴奏樂器?③唱腔的特點?④動作有什么特點?⑤舞臺布置和道具的特點?期間,引導學生體會京劇表演的三大特點,和學生一起完成填表并總結:綜合性、程序性(行當、音樂、動作)、虛擬性(道具、時空、動作)。這是聽覺切入教學,以喚起學生多種感官一起參與,在直觀、趣味、富有感染力的情景下,通過觀其形,辨其色、聽其聲、會其意來學習欣賞。并提示學生關注唱段的內容,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欣賞,深化學生對京劇常識和特征的體悟和認識,并學會辨別京劇要素。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外部刺激多樣化,學生可獲取更為清晰的音樂形象,強化情感共鳴。
(3)實踐表演,深化體驗。教師出示《蘇三離了洪洞縣》譜例,由教師分句范唱,學生模唱,感受唱腔委婉起伏的特點。再聽錄音模唱,體驗京劇的唱腔。邀請幾位學生上臺,模仿傳統京劇的表演動作,教師示范并指導,之后師生合作表演。體驗教學法便于調動學生,將課堂變成展示自我的舞臺,在學生自主感受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模仿和表演京劇藝術。在欣賞教學中融入視譜能力、歌唱技能的訓練,這能更好地感受京劇的表演特點,加深審美印象。而師生合作表演體現的是一種平等的教學思想,這一活動既強化了學生對音樂風格的感受體驗,又營造了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使他們在輕松愉快中學到了知識和技能。
(4)搶答游戲,激發興趣。該環節規則:以5~6人分組,每組派代表做搶答,允許組內同學進行補充,使每個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之中(①臉譜:用看圖識別;②京劇行當:看圖辨行當;③伴奏:看圖+聽音辨樂器;④唱腔:聽音辨唱腔)。以“京劇常識Flash搶答”的形式對欣賞京劇藝術所需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一方面強化學生對京劇常識的記憶;另一方面這一活動的方式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參與的形式能增強學生的體驗。教師對相關知識補充提升,教學評價既要鼓勵為主,又要實事求是。
3 對比欣賞,深化審美—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大唐貴妃》
(1)欣賞體驗,學習審美。教師提問《智取威虎山》劇情,檢驗學生課前預習,從劇情感受解放軍的有勇有謀,潛移默化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教師補充作品的人文歷史背景,擴展學生的人文視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欣賞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之《甘灑熱血寫春秋》,提示學生關注唱段內容并思考:①舞臺布置的特點?②伴奏樂器的特點?③服裝的特點?④歌詞的含義?引導學生體驗現代京劇的特點。以聽覺切入教學,喚起學生多種感官一同參與,在直觀、趣味、富有感染力的情景下,通過觀其形,聽其聲、會其意來學習欣賞。并在欣賞之前提示學生關注唱段的內容,以實例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欣賞,以此深化學生對現代京劇特征的體驗和認識,學會用所學的京劇要素對該片段進行鑒賞。
(2)實踐表演,深化體驗。出示《甘灑熱血寫春秋》譜例,教師分句范唱,學生模唱,感受音樂所抒發英雄的廣闊胸懷和豪壯氣勢。再聽錄音模唱,體驗現代京劇的唱腔。教師指導完整演唱。該環節深化對現代京劇的體驗。
(3)對比欣賞,探索異同。教師介紹《大唐貴妃》劇情,擴展學生的人文視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欣賞現代京劇《大唐貴妃》選段,提示學生關注唱段內容并思考:①舞臺燈光布置的特點?②伴奏樂器、演唱方式的特點?③舞蹈動作的特點?引導學生體驗現代京劇的特點。師生共同對前面對比欣賞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傳統京劇與現代京劇的異同,此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感性體驗上升到理性思考,提高對戲劇、戲曲藝術的鑒賞和想象力。
4 思考探究,提升能力
教師設置問題:(1)傳統京劇與現代京劇的關系?(2)你更喜歡傳統還是現代京劇?為什么?(3)你對京劇的普及與推廣有何建議?學生分組討論。討論中讓學生各抒己見,鼓勵學生自主思考,積極探究傳統與現代京劇間的繼承與發揚關系。
5 練習總結,升華審美
(1)結合專業,拓展實踐。課后作業: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結合京劇元素,分組制作一部京劇推廣或動畫短片(5 min)以分組展示。以中職學生特點與專業特色,利用計算機動漫制作技能,結合京劇元素再創作,誘發學生實踐京劇的興趣,鼓勵學生實踐多樣的探究性藝術。一方面提供學生交流展示的平臺;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2)總結歸納,升華教學。京劇表演的藝術特征、傳統京劇和現代京劇的異同等。京劇藝術與時俱進,但始終保留其藝術精髓,遵循“舊中有新,心中有根”法則。
參考文獻
[1]高鐵.音樂欣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