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美術課程標準一出現就給我們一個十分明確的信息,教師將與新課程同行,教師將與學生共同成長,教師必須樹立起一個新的教育觀念,促進美術教育從“精英型”走向“大眾化”,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精英型 大眾化 美術 教育觀 轉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202-01
新的美術課程標準一出現就給我們一個十分明確的信息,教師將與新課程同行,與學生共同成長,教師必須樹立起一個新的教育觀念。但是,長期以來,美術教育處于一個最不顯眼的位置,相對于“主課”來說,它是“副課”;相對于升學的“硬任務”來說,它是“軟任務”,正由于對美術教育的認識不足,所以形成了中小學美術課“小學湊合,初中壓縮,高中取消”的局面。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一大批有美術興趣愛好,有美術天賦的學生要么興趣被扼殺,要么被推向社會。社會上各種美術培訓班林立,魚龍混雜。許多學生在現行的學校教育中無法滿足自己對美術的愛好和求知欲,于是自發的來到培訓班學習,既使付出額外成本也在所不惜,以圖實現自己對美術藝術學習的渴望。還有一部分輔導班進行的完全是一種所謂的精英式教育,以各類藝術院校的招生為指揮棒,這是一種以高考為目標的速成群體,他們極端的地強調學生對美術技法和技巧的掌握,完全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養,審美情趣的培養,從根本上完全偏離了美術教育的實質,這是應試教育在藝術專業的產物。美術教育似乎成了一小部分“精英”的產物,這與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理論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那么,在新課標下,如何開展美術教育呢?
首先,我們必須轉變觀念,從人的全面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和定位美術教育,從教育的角度來認識美術課程。新課程美術教育是國民美術教育,是培養公民素質能力的必備教育。也就是說,以人的發展為本,相信每位學生都有學習美術的潛能,真正地使每位學生的美術才能都能得到充分的開發。所以說中學美術新課程是由技術型轉向人文型,由精英型轉向大眾型的可持續發展的美術教育。
現代教育觀念強調的是培養人的整體文化素質,而一個不懂美術的人,無論怎么說都是有缺陷的。在學校教育中,大多數的課程都是通過文字、符號等需要左腦功能完成的,是科學而又理性的。而美術活動則是通過形象、圖片等直接的美術語言來開發學生的潛能,是情感的、感性的。因此,中學美術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審美能力,培養觀察能力、開發學生右腦功能的極好機會,而且在平衡人的情緒,培養完整素質的人等方面也具有其它學科不能提供的價值和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其次,必須拋棄美術教學中傳統的評價模式。以往的評價標準,只是從純美術的角度出發,簡單的以畫得像不像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學科專業性強,是大多數學生對美術學習望而生畏或敬而遠之。從而導致美術素質教育曲高和寡、應者寥寥。新課標要求教師突破中學美術教學的切入點,使美術課由技術型轉向人文型,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美術素質的提高。縱向看待和評價每個學生的發展,激發他們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相信每個學生都有美術學習的潛能,鼓勵他們自信地參與到美術學習活動中來,積極肯定他們在美術學習中的些許進步,使他們個個在自己的基礎上朝目標方向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而不是讓每個學生面對同一標準,產生壓抑和挫折感,從而導致美術教育失去走應有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失去走向大眾化的基礎。
再次,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營造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氛圍。教師應該創設各種有效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松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我認為,一節成功的美術課,應是師生的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美術課教學以學生的收獲為歸宿,通過學習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美術技能,成功的完成美術作品,這無疑是教學的重要目的。但更為重要的是美術教學更強調過程的體驗、學習更強調個性培養。因為美術究其實質就是作者根據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悟,對真、善、美的創造再現。美術的魅力和樂趣也就在于美術活動本身的過程體驗。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通過一系列觀察、感受、體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構圖,設色,塑形等完成美術作品的過程,激發學生對美術的深刻感悟。學生的情感體驗與他的構思、設色、創作等美術活動息息相關,實際上學生美術活動的過程,就是將學生的情感、體能等綜合起來的情感歷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所經歷的是從體能到情感,從思維到創造的一次美的洗禮。
一節課,一幅美術作品技法或許簡單,表現或許稚嫩,作品或許粗糙,但這又有什么關系?重要的是美術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美德,陶冶了學生的情操。面對一副作品,只要學生能運用適合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他們自身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就應給予積極的肯定,鼓勵他們大膽探索,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不知不覺美術教育就滲入到每個學生的生活中。他們會驚異的發現學習美術并不是什么深不可測,高不可攀的事,任何人都可以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自己對生命、對美的獨特感受,這樣的美術教育也就走向了一條大眾化的發展道路。
由此可見,只有轉變觀念,面向全體學生,著力體現美術學科的特點,把握審美教育主線,美術課方能發揮其最大的育人功能和作用,才能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中學美術教育從傳統的所謂“精英”教育回歸到為人的素質全面提升而進行的“大眾化”發展道路上來,從而體現美術教育的本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