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其校內管理工作也關系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水平。新時期教育部門對高職院校教學工作給予了宏觀性的指導,要求高校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及時調整現有的學生管理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越的校園學習與生活環境。本文分析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內涵,對學生管理工作提出相關的策略。
關鍵詞:以人為本 高職院校 學生管理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208-01
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著重于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能夠為生產型企業提供更多的技術類員工,全面提升了企業的生產與經營實力。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提出之后,高職院校也開始對校內學生管理工作進行了調整,“以人為本”思想在實際管理改革階段發揮了重要的引導作用。
1 以人為本的基本內涵
從思想觀念發展的歷程看,當代中國以人為本最早出現于黨政教育思想,適用于對黨政機關及人員辦事的實踐指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高等教育也開始引入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結合兩種適用的環境,以人為本的基本內涵如下所述。
1.1 黨政中的以人為本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強調把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科學發展觀并不否認經濟發展、GDP增長,它所強調的是,經濟發展、GDP增長,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保證人的全面發展。人是發展的根本目的[1]。
1.2 教育中的以人為本
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邁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各項事業發展都依賴于人才力量的發揮,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現代化建設問題。人才培養關鍵在于教育事業的發展,高等級人才更是要注重于高等學校的教育工作。對于高職院校來說,“以人為本”則是“以學生為本”,學校一切的教育活動必須依賴于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便是以人為本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未來高校教學改革的主要趨勢。
2 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對策
學生信息管理系統是一般管理信息系統的特例,是管理信息系統在教育教學管理領域的應用,是針對教育教學管理的大量業務處理工作而開發的管理軟件,總體任務是實現學生信息關系的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和自動化。其主要任務是用計算機對學生各種信息進行日常管理,如,查詢、修改、增加、刪除,另外還考慮到學生選課,針對這些要求設計了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現代高等教育正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學生管理工作也要采用更多的信息科技,以減小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這是“以人為本”管理模式的必要條件。
分布式。計算機信號傳輸本質上是對學生信息的綜合處理,按照約定了數據協議加以調整,方便了高職院校教育信息的全面性傳輸。校內學生管理工作流程里,可根據信號發送端、接收端等兩點之間的距離,選定不同的信號傳遞方式,以免信號載體不合適而影響了教育信息的傳遞效率。例如,許多高職院校設定了分校區,可在各個小區設定分站點管理模式,以主校區為中心,對所有校區學生進行宏觀性的管理。
遠程式。信號傳輸是計算機技術應用的典范,利用數據信號為傳播媒介,可以準確地收發管理信息指令,幫助高校管理人員及時地解決學生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高職院校借助計算機平臺建立語音傳播室,由指揮人員根據課堂教學情況提供相應的調整指導,借助語音信號下達新命令,科學地指導了學生專業教學的優化創新[2]。高校學生管理采用遠程模式,還體現于遠程教育平臺的應用,師生可在網絡平臺上互動教學。
共享式。資源共享是學生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可借助網絡優勢開展相關的工作。除了能夠完成各種信號傳輸的任務外,計算機用于高校教學設備調控也具備了信號保護功能。密碼技術是保護信號安全的主要手段之一,使用密碼技術不僅可以保證學生管理信息的機密性,也能夠加快高校數據庫資源共享建設的進程。學生管理系統建成之后,師生可借助網絡共同享受專業教學資源,這極大地解決了課堂教學的不足。
3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綜合策略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臺下,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有了先進的技術為支撐,這為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實施提供諸多幫助。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創新,應充分利用上述有利的條件,以校內學生管理實況為基礎展開工作,這樣才能發揮出最佳的學習管理成效。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主要對策有以下幾方面。
秩序方面。為維護普通高等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應當注重學生管理中的秩序準則。一般情況下,高校可依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制定一套實用的學習管理秩序,約束教育人員的校內管理行為,保障學生在相對優越的環境下完成學業。
培養方面。高等學校要以培養人才為中心,按照國家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將管理與加強教育相結合,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3]。高職院校要全面推廣技術型應用人才培養的戰略模式,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保證專業人才的職業價值得以實現。
思想方面。高等學校學生應當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應當樹立愛國主義思想,具有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
法律方面。“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中的核心思想,倡導了“人”在一切社會實踐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必須尊重人的主體地位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遵守公民道德規范,遵守《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遵守學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4]。
4 結論
“國家發展靠人才”,教育是培養各類人才的主要方式,不斷完善高等教育體系是加快人才培養的最佳路徑。大學生是高校提供教育指導的主要對象,只有學生參與到專業課程教學中,才能充分體現出高校的教育價值,倡導以人為本是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重要思想。
參考文獻
[1]于浩.高職院校專業教育模式缺陷及改進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0,29(4):16-18.
[2]巫雨明.我國高職院校學習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應用[J].學科教育發展,2010,22(7):30-32.
[3]燕羽龍.基于以人為本思想下的技術型人才培養方式[J].揚州大學學報,2010,17(11):51-53.
[4]項斌.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機制的創新與實施研究[J].理論與運用,2009,19(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