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票據責任人不得以自己與出票人之間的免責事由對抗持票人。票據責任人不得以自己與持票人前手之間的免責事由對抗持票人。
關鍵詞 票據責任 免責 例外
在一般的民事責任制度中,只要法律規定了免責事由,那么當責任人主張該事由時就可以免除責任,而不受其他限制。但是票據責任具有它的特殊性,票據責任主體的多重性,決定了票據免責事由在適用時要受到限制,存在例外情況。
一、票據責任免責例外的含義
票據免責事由的例外,主要指票據抗辯的限制,是指票據責任人不得以自己與出票人或者與持票人的前手之間的免責事由對抗持票人。在票據的各種免責事由中,所有票據責任主體均可免責的事由是隨票據本身而發生并存在,無論票據轉讓至何人之手,這種免責事由都隨票據而存在,并由新的票據責任人行使。所以,對此類免責事由不能限制,也不應限制,這是保護票據債務人所必需的。在加強對票據責任人保護的同時,票據法更注重促進票據的流通,為此又有必要對特定票據責任主體可免責的事由進行限制。因而對特定票據責任主體可免責的事由的限制,也就是將此類免責限制于直接當事人之間,不允許直接當事人之間的抗辯擴大到其他人之間的票據關系中去。故票據免責事由的例外,就是說票據經流轉至直接當事人之外的他人后,直接當事人之間的免責事由原則上切斷,不得以直接當事人之間的免責事由對抗任何非直接當事人。
二、票據責任免責例外的立法例
各國票據法關于票據免責事由的例外的規定,有積極限制型立法和消極限制型立法兩種模式。
1、積極限制型的立法模式。采取這種模式的票據立法,一般規定凡正當持票人均可向票據上的所有責任人請求付款,而不受前手票據權利瑕疵和前手相互之間對人抗辯的影響,唯有在法律明文規定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相應的免責事由。此種立法例多為英美法系國家所采用。例如,《英國票據法》第 38 條第1款第 2
項規定:凡正當持票人,其持有匯票不受任何原有當事人所有權瑕疵的約束,同時不受適用于原有當事人的少數個人抗辯事由的約束,并可向所有對匯票負有責任的當事人主張付款。
2、消極限制型的立法模式。采取此種立法模式的國家,一般將票據債務人不能免責的事由進行歸類列舉,并規定除此以外的其他事由均可主張免責。例如《日內瓦統一匯票本票法》第 17 條、第 19 條和《日內瓦統一支票法》第 22 條、第 23條均規定:票據上的責任人,不得以其與發票人或者與持票人之前手個人之間存在的免責事由對抗持票人,但持票人明知其取得票據行為對責任人有損害而仍惡意為之者,不在此限。我國《票據法》關于票據免責限制的規定屬消極的限制立法模式。《票據法》第 13 條第 1 款列舉了通常的兩種免責事由的例外:票據責任人不得以自己與出票人或者與持票人的前手之間的免責事由,對抗持票人。除此之外的其它免責事由均不受限制。
三、票據免責例外的具體規則
根據大陸法系國家的票據法及我國票據法的相關規定,票據免責例外的規則主要有兩方面:
1、票據責任人不得以自己與出票人之間的免責事由對抗持票人。所謂票據責任人自己與出票人之間的免責事由,主要是指責任人與出票人之間基于票據基礎關系而產生的免責事由,一般有兩種情形:其一,票據承兌人或付款人給予資金關系的缺陷(如:出票人資金不足、出票人與付款人之間的資金關系已經取消或者不成立等),與出票人之間形成免責事由。其二,除承兌人、付款人之外的其它票據責任人,基于原因關系的缺陷,與出票人之間形成的免責事由。
2、票據責任人不得以自己與持票人前手之間的免責事由對抗持票人。所謂票據債務人自己與持票人前手之間的免責事由,主要是指責任人與持票人前手之間在基礎關系中發生的免責事由,通常包括以下情形:其一,票據責任人與持票人前手作為直接當事人,基于轉讓票據的原因關系缺陷而存在的免責事由。例如,甲作為票據上的收款人而持有票據,因支付購貨合同款項將票據背書轉讓給乙,乙又背書轉讓給丙,而甲與乙之間的購貨合同后因為違反合同法而歸于無效;如丙持票向甲行使追索權,甲不得以其對乙(丙的前手)的免責事由對抗丙;只有當持票人為乙時,甲才能夠以原因關系無效向乙行使抗辯權。其二,票據責任人與持票人前手作為保證人與被保證人,為進行票據保證而發生的免責事由。其三,付款人或承兌人與持票人前手之間,在票據關系之外另有債權債務關系而發生的免責事由。
四、票據免責例外的限制
各國票據法在規定票據免責例外的同時,也規定了票據免責例外的限制。所謂票據免責例外的限制,是指票據責任人可以以自己與出票人或持票人的前手之間的免責事由對抗持票人的情形。票據免責的例外重在保護債權人的利益,以維護票據的信用和流通,而票據免責例外的限制則著力于保護票據債務人的利益,可以說是民法上一般抗辯原則的復歸。
票據免責例外的限制,在大陸法系國家票據法中主要表現為惡意抗辯,在英美法系國家票據法中主要表現為知情抗辯。例如,依據《日內瓦統一匯票本票法》和我國臺灣地區“票據法”的規定,票據免責例外不適用于惡意取得者,即持票人受讓票據時明知票據債務人與出票人或持票人的前手之間存在免責事由,或與其前手同謀企圖加害于責任人的,票據責任人可以持票人系惡意取得進行抗辯要求免責。英美票據法上的知情抗辯主要包括:票據記載不完整,或偽造、更改的向持票人丙承擔票據保證責任;此類免責主張,只能對作為直接當事人的甲(出抗辯;票據取得人知曉當事人的債務已全部或部分撤銷,或責任解除;票據取得人知曉票據行為代理人是為自己的利益而為代理行為;對票據逾期的知情等。
(作者單位:青海省格爾木市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