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委托合同進行區分的思路,應按照委托合同的有償、無償的不同,對損害賠償進行不同的類型化。
關鍵詞 委托合同 任意解除權 限制
在委托合同不僅涉及一方當事人利益,對合同另一方同樣存在利益的情形下,對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權的進行限制就有必要,問題只是在于如何設置合理的限制方式和限制條件。本文對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情況下的損害賠償進行討論。
一、損害賠償的界定
以《德國民法典》代表的大陸法系中,將合同中存在的損害賠償分為兩類:實際損失與可得利益的損失。其中,實際損失是指受損害一方信賴合同能夠適當履行,并能夠得到履行利益的情況下,因提前支出的用于基礎性投入的費用或財產因違約而遭受的損失,又稱為信賴利益的損失;而可得利益是指如果合同若按照約定履行后,受損害的一方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本應當得到的經濟利益,所以又稱為履行利益或期待利益。信賴利益的賠償是使受害方恢復到未締約前的狀態,而可得利益的賠償是為了使當事人達到合同如約適當履行后本應達到的經濟利益。
我國合同法在損失范圍的界定上,實際上是采用大陸法系的“實際損失”和“可得利益”的概念。筆者認為,雖然我國《合同法》第 410 條對于損害賠償的范圍未有規定。但在委托合同任意解除一方應承擔損害賠償時,法院判決只賠償“直接損失”值得推敲。因為按照《合同法》第 97 條之原意,解除合同要求賠償損失是解除權人享有的權利,而對于《合同法》第 410 條的規定,解除合同是雙方都享有的權利,但因解除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需要解除人對被解除人賠償損失。兩者的損失賠償應屬不同。
合同在本質上是雙方利益的交換。當事人雙方之所以接受合同并都期望對方如約履行,如果一方發現自己違約所獲得的收益大于按照法律規定應當承擔賠償的數額,那么這樣的“合法規定”應該有促使濫用權利之嫌。
二、比較法考察
在德國,只有無償的委托合同。自委托人而言,解除委托合同難說可以對受托人造成損害,自然無須賠償。而自受托人而言,因為不能從合同中獲得利益,若要求其解除合同后還要賠償委托人的損失也沒有什么道理。只有在其因為解除時機不當而造成損害的時候才需要賠償。與我國有償委托相對的合同類型,在德國被認定為承攬、雇傭等有償事務處理合同。按德國民法典第 675 條的規定,要解除有償事務處理合同,就需要依據雇傭或承攬的規定。在雇傭的場合,根據德國民法典第616條,須存在重大原因才可即時通知終止。而在承攬的場合,根據德國民法典第649 條,定作人雖然可以隨時通知終止合同,但是承攬人有權請求約定的賠償,實際上就是定作人賠償合同的履行利益。
三、分析與借鑒
各國多對于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權的損害賠償問題都進行了類型化。而我國采用了民商合一體制,委托合同作為一個“兜底性的”合同,委托合同的內容包含實在太廣,除法律特殊規定以外,其他受托行為都可統一于傳統民法典的委任契約之下。這時如果仍然只是統一的規定其損害賠償范圍,難免顧此失彼,掛一漏萬。因此,也應對我國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權損害賠償范圍的確定進行類型化的區分。
筆者同意將委托合同進行區分的思路,應按照委托合同的有償、無償的不同,對損害賠償進行不同的類型化。
(一)無償委托與損害賠償
大陸法系國家多數,如德國、瑞士、法國等,均將“不利時期解除合同而造成的損害”作為任意解除委托合同的損害賠償范圍,只有德國僅規定了受托人對委托人的損害賠償義務,卻沒有規定委托人解除合同時對受托人的賠償義務。原因在于除了德國是無償的委托,其他國家的委托雖然原則上是無償的,但也存在有償委托。在有償委托的情形,不可能只存在委托人受損害的情形。
德國法這種將賠償限于受托人的“因不利時期解除而造成的損害”應該說是合理的,因為在委托的無償情形,委托合同的履行完全是為了委托人的利益,受托人卻無合同利益,所以無論委托人在何時解除,對受托人都難生損害。“受托人賠償委托人損失與不利之時期,乃是基于保護無償合同拘束力的合理信賴。”對德國法的規定,我國未來立法可以予以借鑒。
(二)有償委托與損害賠償
在有償委托的場合,情況較為復雜,需要類型化,茲具體分析如下:
1、任意解除應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解除權基于正當事由而發生的解除,另一種是沒有正當事由的解除。前一種解除是真正的解除,解除權的行使是合法行為;后一種解除只有解除之名。如果沒有正當事由,而于相對人不利時期為解除基于雙方信任為基礎的委任,沒有理由寬容,應當參照其他類型的惡意違約,令其承擔違約責任的損害賠償責任,也就是履行利益的損失。
應注意的,此種情況下如被解除人按照《合同法》第 110 條之規定要求接觸人承擔繼續履行的違約責任,從而維持合同效力,是否應當準許?筆者認為,參照違約賠償不等于就是違約,行使任意解除權從性質上來說,具有違約的特征,但又與違約有所不同。這種不同主要體現在是否可以要求“繼續履行”上,委托合同以信賴為基礎,強行另一方承擔繼續履行的義務對于委托合同實際上已無意義,而通過對受損害方履行利益的賠償,一方的損失也已經能夠得到彌補,另一方也得到了懲罰。在此,當事人不能選擇強制履行的救濟,只能被動接受“履行利益”的損害賠償結果。
2、在委托合同為雙務有償合同、當事人的合同利益不取決于其他法律行為是否成立、生效履行的情況下,損害賠償的范圍一般可按照履行利益的損失確定,較為適宜。
3、在委托合同為雙務有償合同、當事人的合同利益取決于其他法律行為是否成立、生效履行的情況下,損害賠償范圍一般限于信賴利益,較為適當。
(作者單位:航天長征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