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股東現行公司治理結構中所處的弱勢地位,股東的權益往往得不到實際的保障,在某些情況下小股東只能成為形式的股東,面對“一股獨大”的大股東的侵害,小股東往往無力抗拒。除應允許小股東在特定情況下退股外,加強小股東退股權的制度保障也是很有意義的。
關鍵詞 退股權 制度保障 小股東
一、退股權的概念
退股權,也稱異議股東的股份回購請求權,它是異議股東在其公司存續其間,由于特定事項的發生,請求公司其他股東收回其所持股份的權利。該特定事項指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上就重要事項所作出的決議,如公司的合并的決議,公司分立的決議,公司解散的決議,變更公司章程的決議等,對此決議反對意見的股東有權要本公司以市場公司合理的價格購買自己所持公司股份的權利。從異議股東的角度而言表現為退出其在公司中所持有的股份,從公司其他股東的角度而言表現為回購異議股東在公司中所持有的股份。
二、回購小股東股權的意義
由于小股東現行公司治理結構中所處的弱勢地位,股東的權益往往得不到實際的保障,在某些情況下小股東只能成為形式的股東,面對“一股獨大”的大股東的侵害,小股東往往無力抗拒。所以,筆者認為,應當允許小股東在特定情況下退股,回購小股東股權還是有其存在的意義的。
首先,允許小股東退股并未違反法人的基本理論,也沒有沖擊公司法人制度。但是隨著市場的變化,公司的商業決策必然要隨著市場的變化作出合理的舉措,便是某些商業決策很可能會犧牲小股東的利益,在資本多數決原則,控股股東利用公司的商業決策侵害小股東利益,以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事件并不少見,而這種情況下,小股東再轉讓股票,很可能股票已經一文不值。而作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特別是小股東,在公司作出的決策完全與小股東利益無益時,因為有限責任公司的封閉性,并不像股份有限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還有轉讓股票的市場,允許此時的小股東擁有退股票無疑是對其的最好保護。
其次,公司的設立是眾股東意思一致的結果,當有的股東違反一致意思時,允許受害股東退股,是私法自治精神的高度體現。根據公司資本三原則,公司股東應該不能要求公司收購其股份而退出公司。但是公司是眾股東意思一致而投資設立的,可以說股東成立公司一種契約的結果,眾股東均有契約的自由,當眾股東對一項公司決議不能達成一致意思,特別大股東為了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侵害小股東的利益時,小股東有權退出公司,也即小股東享有與眾股東解除契約的權利。退股東突破傳統公司法的束縛,眾所周知,傳統公司中法有限責任公司具有封閉性和人合性,根據資本三原則,股東無權在公司成功設立后撤資,而且股東轉讓股也有很多限制條件。在這種情況,即使大股東侵害小股東的利益,小股東也無法退出公司。現代公司法賦予股東退股權,當大股東控股公司而小股東無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時、小股東行使退股權無疑是逃脫大股東“枷鎖”的重要途徑。
第三,對于債權人來說,公司信用應當是該公司現有資產而不是傳統公司法認為的資本,傳統公司法為了保障債權人似乎偏執了些,同樣筆者認為只要退股股東所在的公司:(1)資產大于負債時,應當允許股東退股,并不影響債權人實現債權;(2)即使該公司資不抵債,只要退股股東提出供擔保仍然不影響債權人實現其債權。
三、小股東退股權的制度保障
筆者認為立法雖然在保護小股東權益,明確股東退股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有些規定不是很完善,有待改進,需要在制度上加強對小股東退股權行使的保障。
1、完善《公司法》第75條的規定
為了更進一步保證小股東的退股權,應當增強小股東行使退股權的可操作性,但我國《公司法》75條的規定尚許多漏洞有待彌補。我國現行《公司法》僅規定了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享有查閱公司帳簿的權利,并沒有規定股份有限公司股東也享有該項權利,而實際上也應賦予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查閱公司帳簿的權利。《公司法》第75條第一款第二項中“主要財產”也沒有明確其標準和范圍。《公司法》第75條第一款第二項涉及到公司轉讓“主要財產”,但究竟“主要財產”是質的規定還是量的規定,符合哪些特征的財產才能成為“主要財產”,我國《公司法》都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有必要將此“主要財產”的標準進行準確的規定。
筆者建議將如下兩種情形認定為轉讓“主要財產”:(1)非因常規經營而轉讓的財產占公司現有總資產30%以上的;(2)非因常規經營而轉讓的財產雖未達到公司現有總資產30%以上,但足以對公司的發展、存續產生重大影響的。在缺乏法律明文規定的情況下,實踐中可以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可以在公司章程中明確規定何為公司“主要財產”,以及轉讓“主要財產”必須由公司股東會作出特別決議。如果大股東故意將“主要財產”的衡量標準人為的抬高,小股東的退股權將有可能被大股東剝奪。
《公司法》第75條第一款第二項中“公司合并,分立”的規定也可能會被人為的規避。由于我國公司法規定股東行退股權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公司召開股東會會議和有股東對公司分立,合并解散的決議持反對意見。而控股東完全可以故意不通知小股東參加股東會,而并且我國公司法沒有規定出席股東會的有效人數,這種情況下小股東必然無能為力。從現行的法律規定和實踐經驗來看,也只能是通過公司章程加以限制,但收效甚微。
2、一人公司的引入為小股東退股權鋪平了道路
我國新《公司法》還規定了一人公司,這對實現小股東的退股權的具有重要意義。傳統公司法認為公司是社團法人,公司股東必須兩人以上,如果允許退股會導致只有兩個股東的有限責任公司不復存在。而允許一人公司的產生必然會在傳統公司法的社團性作出突破,如果允許一人公司存在,即使只有兩個股東的公司中,一人退股也不導致公司的解體,危害性較小。此時,該公司可變更為一人公司。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城市管理監察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