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這是黨中央對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作出的全面部署。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國企基層黨組織是黨基層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黨必須要切實加強國企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創國企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新局面。
關鍵詞 國企 基層黨建 措施
一、國有企業基層黨建的內涵及意義
國企基層黨組織是依照黨章的規定,經上級黨組織的批準,在國企中建立的基層組織,其成員構成是國企中的黨員干部和職工,是黨在國企的組織基礎,發揮政治核心的重要作用。由于國企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而國企又是產業工人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客觀上對國企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企黨組織建設不僅關系到黨的領導基礎是否穩固,國家經濟能否穩定快速發展,也關系到企業自身能否長遠發展。
國有企業是黨執政的重要經濟基礎,基層黨建工作不但能夠促進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對于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監督黨的路線和執行國家法律法規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國有企業是執政黨參與經濟發展的載體,做強國有企業,保證國有企業的社會主義方向,同時為國有企業提供強有力組織保障,促進國有企業員工工作積極性,是目前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國有企業的增強,能夠促進國有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黨的建設不但保證了國有經濟的發展,保證了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而且對于非國有經濟也能起到帶動的作用。目前國有企業是國有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國有經濟中國有成分的資產價值和利潤的增高,提高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讓企業能夠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也是堅持和鞏固了黨的領導,促進黨的建設和基層黨組織的創新,這就更加有必要發揮黨建優勢。
加強國企基層黨組織建設,有利于國企本身的科學發展。國企自身發展需要優秀基層黨組織提供政治保證,國企基層黨組織在客觀上彰顯著國企的性質,國企基層黨組織的各項作用得以有效落實,也充分顯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國企基層黨組織的存在和發揮作用,不是企業負擔和累贅,而是國企有別于其它企業的重要標志和有力保障。將國企基層黨組織的作用與現代企業制度有效結合,國企就可以在管理上更先進,監督上更透明,經營上更富競爭力和創造力,發展上更科學。
二、國企基層黨建存在的問題
(1) 國企基層黨組織建設定位不明確。 當前,在市場經濟的大改革下,國企經濟布局和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調整,產權結構和管理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革 。圍繞經濟建設抓黨建是當前國企黨組織建設的中心任務,但是在如何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也抓好基層黨建,如何做到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這個問題上,卻成了一個疑難雜癥。事實上,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互相統一的,經濟建設是國企發展的中心,黨建是國企的政治領導核心。而在實際工作中,某些國企偏廢其一,只重視經濟建設,而忽略了基層黨建,在短期內可能收到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長期下去這樣是很危險的,偏廢了黨建等于丟了黨的領導,這無疑不利于國企的長遠發展。所以必須充分認識國企黨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確基層黨建在國企中的職能定位。
(2)決策機制不完善,民主集中缺乏落實。近年來,國企成為腐敗重災區,尤其是國企一把手的腐敗案件層出不窮,近日中石油集團連續查出五名高管貪污腐敗。原因就在于一把手權力過大,重大決策上獨自拍板,獨斷專行。如果國企權力制衡機制得不到健全,國企在改制、投資、轉讓、評估等重大環節決策時,國有資產就難以得到保障。一把手的獨斷專行有許多方式,有時會將大事化小,各個擊破,減少決策阻力,最終在整體上實現個人意圖;有的是大包大攬,瞞天過海;有的是以利益均沾為誘餌實行以權謀私。權力失控導致腐敗,決策機制不完善導致決策出現問題,這些問題決策一般表現為偏離目標,決策有悖于國家政策,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相抵觸;違反決策程序,先入為主,經驗主義,缺少反饋;對企業實際缺乏深入認識,思想封閉,決策盲目;監督乏力,決策機制不健全,滯后于形勢發展需要。
(3)群眾機制不協調,矛盾集中缺乏溝通。隨著改革的深入,國企職工的民主意識、參與意識和監督意識逐步強化,而有的領導干部卻沒有重視,還沿襲舊有的管理方法,難免會產生黨群關系上的不協調。黨群關系不和諧,根本原因在于黨員干部沒有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群眾觀。有的國企業黨員干部官氣十足,對職工態度冷淡,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有的黨員干部不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對職工反映的問題充耳不聞,不為職工排優解難;有的黨員干部決策時不同職工商議,不管不顧職工的意愿和承受能力。這此問題雖然出現在少數黨員干部身上,卻危害非常嚴重,影響了黨組威信。習近平指出,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只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才能做到堅如磐石。
如果對上述問題不引起足夠重視,黨風就會變壞,人心會渙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基就會動搖。
三、加強國企基層黨建的建議措施
(1)明確國企基層黨組織的職能定位。 江澤民在2000年5月的一次講話中特別指出: 在國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中,無論企業資產怎樣重組,產權關系怎樣變化,內部決策和經營機制怎樣調整,黨對國企和國有控股企業的政治領導,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都必須堅持,不能有任何削弱。國企基層黨組織之所以有這樣的職能定位,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這是由我黨的性質決定的。企業是黨執政的社會經濟基礎,不管企業組織形式發生什么變化,發揮黨組織的作用不能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創新,不是企業社會主義性質的改變,我們固然需要學習借鑒外國的成功經驗,但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發揮黨的政治優勢。(2)這是由我國股份制企業的性質決定的。雖然國有集體制企業由原來的單一國家所有制變為國家集體私人等多種成分并存的股份制,但是,企業仍以國有股為主,這種股份制企業依然是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企業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性質沒有變,企業的社會主義經營方向沒有變所以,國企必須要明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職能和政治核心作用。
(2)提高黨員素質,建立高素質干部隊伍。提高黨員素質,前提是黨員加強自身黨性修養,基礎是基層黨組織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國企基層黨組織應該結合職工黨員的職業、崗位和業務實際,增強相應的能力,黨員的先進性不僅體現在思想覺悟上,也體現在過硬的業務能力和一流的工作業績方面,體現在對所在企業的生產和企業文化的貢獻上,這客觀上要求國企基層黨組織既要引導廣大黨員學好政治理論,又要通過制定相應制度,運用多種手段強化黨員的業務學習和崗位培訓,增強他們帶領群眾前進的實際能力。依照覺悟高、技能高、業績高的標準來提升黨員素質。黨的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他們的素質和能力,直接決定著黨的執政方向和成效。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時的重要講話指出:“要注意培養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標準,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班子。”國企中黨的干部是黨與職工群眾聯系的紐帶。全面推進國企發展的關鍵在于建設一去高素質的領導干部隊伍,特別是在生產規模迅速擴張和管理跨度不斷加大的新形勢下,要促進企業的有效管理和持續發展,就必須依靠各級領導干部的帶頭作用。
加強國企領導班子和干部建設,首先必須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堅持對企業重大問題如企業重大發展戰略、重要人事任免、職工重大利益的相關事項,通過集體決策;其次必須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堅持中心組學習制度,選送領導干部參加上級黨校學習培訓,引導年輕干部理論聯系實際,把維護職工的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三是必須加強制度建設,開好班子民主生活會,班子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善意批評,有效溝通,形成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圍,打造過硬的領導班子,使之在國企中起到“領頭羊”的作用。要把學歷層次高、發展潛力大的優秀年輕干部充實到企業各級領導班子中,優化班子結構,增強整體功能,堅持德才兼備,完善干部推薦、考察、作用等各環節的制度建設,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職工們信得過的干部選撥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著力完善學習機制、績效考評機制、民主例會機制、黨政議事機制、激勵機制和廉政建設機制,讓職工能夠感受到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進性。
(3)堅持把服務群眾作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根本價值取向。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優勢,是黨的寶貴資源和傳家寶。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扎根于群眾之中,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做好群眾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的過程實質就是服務群眾的過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最終要落實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上來。堅持把服務群眾作為根本價值取向,是適應黨所處歷史方位變化、提升黨在基層執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落實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的具體體現。我們要始終堅持這一根本價值取向,自覺把基層工作重心轉移到服務上來,把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要求落實到基層黨建工作的各方面,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黨的一切工作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十八大提出“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深刻表明我們黨更加注重順應時代要求和人民期盼,在聯系和服務群眾中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我們必須緊緊圍繞這個新定位、新要求,扎實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參考文獻:
[1]吳美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探索[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 王建華.加強和改進企業基層黨建工作的思考[J].企業研究,2012(12).
(作者單位:江漢油田采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