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高職院校發展迅猛,而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問題也日益顯現,這也對加強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及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策略和思路,為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特點和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學生 管理工作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高職教育的發展也從數量增長轉向內涵性的質量提升。這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學生管理,高職學生有其特殊性。深入研究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認真分析高職學生現狀,探討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及對策,加強和改善學生管理工作,將是高職院校的迫切需要。
一、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現狀與特征
1、生源質量逐年下降,學生自信心不足。
近年來,各地高考錄取率逐年升高,高職院校雖然學校層次不高,招生基本都能按計劃招滿。但錄取分數普遍不高。 新生進入大學后,由于自身基礎不扎實、學習能力較差。有一部分學生擔心難以順利完成學業,難于就業,學無所成。 壓力未能及時轉化為動力,開學短暫的新鮮感過后開始厭學,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的選擇,甚至選擇退學。
2、個人理想與現實差異導致自卑心理。
高職院校的大多數學生也都有過遠大的理想和目標,經過高中的努力,希望踏入自己理想的本科重點院校。但是因種種原因而未能考上理想的高校,由此產生心理失衡,甚至產生自卑心理,懷疑自己的能力,表現出學習沒有目標,不思進取,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熱情,對班級集體活動不感興趣,很難適應大學的校園生活。
3、學生生活環境優越,自我意識強。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基本上都是90年代以后出生,這批學生普遍生活環境優越且獨生子女比例高。 獨生子女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同樣出現在高職院校校園中,并且逐漸成為校園的主體。獨生子女在學習環境、經濟條件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獨生子女目中無人、狂妄自大、個人主義、自我意識較強、不懂得關心和體諒他人。
4、思想放松、缺乏進取心,但思想活躍呈現出多元化。
高職學生剛剛脫離父母,初步自立,思想不成熟。有些學生認為高考結束,進入大學校園后就意味著“享受生活”,有了“熬出來了”、“該放松玩一下”的感覺,完全沒有了高三那種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競爭意識。不注重養成良好的習慣,缺乏應有的道德素質。在校表現為上遲到、逃課曠課、上課不認真、對學校的管理規定視而不見甚至嚴重違規。
另一方面,高職學生思想卻呈現多元化趨勢。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拓寬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尤其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機、平板等終端設備的普及,使學生不僅從書本上、課堂上、會場上接受思想教育,還受到社會和國際上的影響,這使大學生們的觀念不斷更新,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復雜多樣。同時,一些錯誤思想和不健康的文化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特別是互連網上的虛擬世界對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使不少學生把學習時間耗費在網上聊天、游戲上,個別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學生更是沉迷于網絡而不能自拔,造成思想上的空虛。
5、高職院校學生對就業形勢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
近年來高校教育發展迅速,全國每年都有幾百萬的應屆畢業生走向社會。就業形勢嚴峻 ,應屆畢業生供求關系出現一定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學生所學專業與市場需求差異的矛盾;畢業生的實際能力與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差異的矛盾;畢業生過高的期望值與市場標準差異的矛盾。這種現狀對高職學生心理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1、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弱后。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對象是廣大在校學生,他們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獨具個性的個體。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依然沿用傳統學生管理模式,尤其是中專院校升格為高職院校后,管理思想觀念陳舊。高職院校的管理工作仍以管理者為主體,忽視學生主體性地位。還沒有擺脫把學生只當作管理對象來管理的缺陷,學生管理實施方法較為單一,采取較為硬性管理方式。另一方面,有些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照搬本科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既沒有體現自身辦學特色,又無法顧及高職學生的特殊性。管理理念缺乏主動性和科學性,沒有真正把握高職學生工作的規律。
學生管理工作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高職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不斷培養高職學生思想活動的獨立能力、道德價值的選擇能力、理智思考的判斷能力, 才能保證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
2、高職學生的特殊性決定管理工作難度大。
近年來由于高校的擴招,錄取分數線逐年下降,高職學生生源質量有所下降,學生的基礎知識普遍不扎實,自主學習能力不強。有的學生入校后就抱著“混日子”的心態,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進取心,產生逃避學習的心理。有的學生則不能及時調整心態、端正態度,感覺前途渺茫,對專業不感興趣,期望值不高,學習缺乏主動性。
當前,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學生大多出生在90年代后,學生成長時的家庭環境相對富裕,并且獨生子女成為學生主體。他們很少參與社會勞動,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不少學生養成自由散漫的習慣,不顧集體、他人感受,自私自大。這使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管理工作難度加大。
3、高職學生管理工作隊伍匱乏,不穩定。
2006 年 9 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 所要求的輔導員數與所帶學生人數之比為 1:200。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高職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很多院校的專職輔導員配備遠遠高于之一比例。有的院校根本就沒有專職輔導員,專職教師兼職輔導員、外聘的輔導員隊伍因水平參差不齊,對學生的管理工作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學生管理工作涉及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事務非常多,過于繁雜,如:催繳學費、日常監管、心理輔導、學生就業等。所花在學生身上的精力就會明顯減少,使得大部分學生很少與輔導員交流。
另一方面,在學校中輔導員群體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扶持和培養,內心容易失衡。輔導員的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方面不能與同等條件的專職教師等同,使輔導員對自身前途感到迷茫,轉崗、離職的較多。學生管理人員雖然事務繁雜、任務重,責任大,待遇卻相對較低,付出與回報脫節,嚴重影響了學生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影響了學生管理隊伍的穩定。
三、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對策與創新
1、“以生為本”,樹立學生工作管理新理念。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者要解放思想,順應新形勢,更新管理理念。要從學生特點和需求出發,樹立“以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高職學生管理工作新理念。
要確立學生校園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這是“以生為本”的學生管理工作前提。要依靠學生會和班級干部的力量,充分發揮學生黨團員的模范帶頭作用,選拔優秀學生參與到學生管理工作中。積極引導學生做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工作。
強調“以生為本”并不是忽視管理者的作用,要重視學生管理工作者的主導作用。學生管理工作者要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工作新理念,一要體現育人導向,把嚴格日常管理與引導大學生遵紀守法、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結合起來;二要提高師德師風和業務水平;三要為大學生辦實事解決實際問題,使大學生在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從而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以生為本”全員育人的良好氛圍和工作格局。積極引導學生把個人的理想與學校的教育目標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內在的成才動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充分發揮管理者的主導作用。
2、構建“以生為本”的高職學生管理制度。
在高職學生管理工作新理念下,構建“以生為本”的學生管理制度,規范管理,結合自身學院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管理工作。面對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和凸顯的問題,高職院校學院管理工作者必須在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校風學風建設、校園安全教育等方面建章立制,使學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時,還要根據不斷發展變化的形勢,及時調整和完善管理制度,做到與時俱進、具有時效性和針對性。
“以生為本”的學生管理制度是高職學院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系統的的、可操作的、符合學生特點和需求的規章制度。要促使學生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 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才能有效加強學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員也才能在準確把握并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人性化管理,做到 “以學生為本, 以制度為準”。此外還要建立“以生為本”的管理機制。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生管理工作中去,充分發揮其主動性,改變以往的從屬和被動地位;針對學生的年齡、性別、專業、成長背景等特點進行差別化管理,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3、建設一支高素質、德才兼備的學生工作管理隊伍。
高職院校輔導員及學工干事是學生管理工作隊伍的中堅力量,打造在一支專業能力強、高素質、相對穩定的輔導員與學工干事隊伍是做好學生工作的關鍵。首先要創新和完善輔導員及學工干部的選聘方式,應選者的整體素質作為招聘輔導員的主要標準,同時完善試用期和退出機制,從而使學生管理工作隊伍的建設得到加強;其次要加強學生管理工作者的培訓和進修,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避免“重使用輕培訓”的現象。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積極組織學生管理工作者參加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培訓,努力形成以崗位自學為主,多種培訓形式并舉的培訓新模式。再次是要完善學生工作管理隊伍的激勵機制。傳統激勵方法指限于提高經濟利益,這樣雖然能得到短期的激勵效果。要保證學生管理工作者隊伍的穩定性,就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長效激勵機制。如職稱評定制度,職務晉升制度等,在輔導員聘任過程中以職級制落實其待遇。
面對高職院學生管理隊伍建設出現的新情況、新任務,需要采取切實措施完善學生管理工作隊伍的選聘機制、培養機制和發展機制,確保將學生管理隊伍建設落到實處,這樣才能激勵優秀人才積極投身到學生工作,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從而為學校教育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高素質的學生工作管理隊伍。
參考文獻:
[1]姜大源. 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7.
[2]張雙會. 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06(5).
[3]羅崢. 淺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現狀及對策研究[J]. 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1(3).
[4]魏芬. 基于以人為本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J]. 科技創業, 2011(5).
[5]蓋曉芬. 關于高職學生管理制度創新的思考[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 2007(8).
(作者單位: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英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