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面對頻發的自然災害、人身傷害事故、校園暴力事件等,人們的生命和財產遭受巨大損失,應急避險能力的培養迫在眉睫。在體育教學中開展應急避險能力的培養能夠使應急避險相關知識、技能、能力得到最為廣泛的普及,獲得最為高效的成果。本文通過介紹應急避險能力的概念和基本要素,分析了體育教學中應急避險能力培養的內容和方法,最終證明體育教學是應急避險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體育教學 應急避險能力 培養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自然災害、人身傷害事故、校園暴力事件也頻頻發生,學生應急避險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擁有較好的應急避險能力,不僅能夠使學生在面臨危險情況時采取有效措施保護自己,同時能夠在其他人遇到險情時獲得有利幫助。體育教學擁有教學形式靈活、實踐性強、體育教師能夠將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更好結合的素質等優勢,因此將學生應急避險能力的培養融入到體育教學中成為不二之選。
一、應急避險能力的概念
所謂應急避險能力,就是面對突發事件、處在危險環境時,能夠根據已經掌握的有關知識、技能、能力,盡量保持清醒的頭腦,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自救或互救,使危險環境對人身的傷害降到最低甚至是免受傷害。
應急避險能力包括三個基本要素:(1)應急知識,即了解和掌握一些突發事件相關的信息、特征、危險因素等知識。只有對突發事件的相關內容有所了解,才能夠在突發事件發生時不慌亂并且有針對性的采取救助措施。這是培養應急避險能力的理論依據。(2)應急技能,即面對突發事件和危險環境時所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例如基本的防身技能和制敵技能。這是實施應急避險能力的手段。(3)應急能力,即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包括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心理素質等多方面的能力。這是運用應急避險能力的保障。應急知識、應急技能、應急能力作為應急避險能力的基本要素,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二、體育教學中應急避險能力培養的內容和方法
根據應急避險能力三個基本要素的要求,體育教學中應急避險能力的培養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認知能力、生理機能、身體形態、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應對技能、應急預案、情緒管理。
(一)認知能力的培養內容和方法
對認知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自然災害,如火災、水災、地震、泥石流等災害的相關知識的普及;意外事故,如車禍、溺水、觸電、中暑等災害的相關應對知識;人為傷害,如盜竊、搶劫、勒索等災害的相關應對知識;急救和報警電話的號碼、所述內容以及注意事項的相關知識。培養方法主要是在體育教學的理論課程上加強以上相關知識的介紹和講解,在體育教學的實踐課程上也要對涉及以上內容的方面進行講解。
(二)生理機能的培養內容和方法
對生理機能的培養,主要是了解機體新陳代謝水平與各器官系統達到的工作效能,如神經系統功能、心肺功能、骨骼和關節的功能等等。培養方法是加強體育教學實踐課程中的體育鍛煉,利用各種形式的體育鍛煉方式,如拉伸運動、力量訓練、有氧運動等,改善生理機能,使機體新陳代謝水平與各器官系統的工作效能達到最佳水平。
(三)身體形態的培養內容和方法
身體形態是指體型、姿態等,簡單地說就是要避免肥胖。在培養方法方面主要是通過體育教學實踐課程中的體育鍛煉改善和塑造良好的身體形態。
(四)身體素質的培養內容和方法
身體素質主要是指人體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度和柔韌性等,人體通過以上能力的配合和發揮進行有效的活動。針對每個方面有不同的訓練方法,集中在實踐課程中進行訓練:力量方面可以通過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得到加強;速度方面可以通過短、中、長跑進行鍛煉;耐力方面主要是通過長跑等形式,注重過程中意志品質的培養;靈敏度方面可以通過肢體配合的體育游戲得到訓練;柔韌性方面可以通過各種柔韌練習項目進行訓練。
(五)運動能力的培養內容和方法
運動能力主要是一些基本的走、跑、跳、攀爬、游泳等。在培養方法上,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各種突發事件的特點和所需的運動能力,設計不同的情景、模型和游戲,使學生在課堂的實踐訓練中獲得較為真實的體驗和提升運動能力。
(六)應對技能的培養內容和方法
應對技能主要包括基本的急救技能、生存技能、逃生技能,急救技能主要是人工呼吸法、心肺復蘇法、胸外心肺按壓法、氣管異物海氏腹部沖擊法、止血、包扎等;生存技能主要是學會在野外或危險狀況時能夠維持生命;逃生技能主要是針對火災、地震發生時的應對措施。這些技能同樣主要是在體育教學的實踐課程上得到學習和練習。教師可以通過示范進行講解,最后由學生進行練習,指出存在問題或誤區,使學生在實踐訓練中真正掌握這些應對技能。
(七)應急預案的培養內容和方法
應急預案主要是學校的管理部門針對一些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如地震、火災、食物中毒、流行病、暴力、偷竊、搶劫等制定好預案。例如,制定地震、火災發生時學生在宿舍或教師的撤離預案;制定集體性校園衛生事故預案;制定校園安全事故預案等。同時,學校要進行模擬演習以保證預案的有效施行。
(八)情緒管理的培養內容和方法
情緒管理主要是控制不良情緒,在突發事件發生時保持自信、冷靜的狀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引導和感染,使學生保持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
三、體育教學是應急避險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應急避險能力的培養除了需要必要的理論講解外,還需要實際的訓練才能夠真正掌握應對突發事件和危險情況的知識、技能和能力。體育教學作為伴隨學生由小學到大學的必修課程,課程設置具有連續性,能夠幫助學生由淺入深的系統掌握應急避險能力的相關內容。另外,體育教學具有形式靈活、實踐性強的突出特點,應急避險能力的培養,如生理機能、身體形態、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應對技能、情緒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形式靈活的實踐訓練達到較高的學習效果,幫助學生在不斷的實踐訓練過程中真正掌握教師傳授的內容,同時糾正錯誤理解和實踐誤區,使學生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能夠進行及時、正確的自救、互救和救助他人,減少突發事件帶來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2012年河北省教育廳項目 編號GH132043
參考文獻:
[1]簡敏. 大學生應對校園突發事件能力構成及培養途徑[J].社會科學家,2006(7):89-91.
[2]王強,閔彬彬. 論體育教學中學生應急避險能力的培養[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9(1).
[3]王強,王莉. 創建學生應急避險課程體系的構想[J]. 科技信息,2010(10).
[4]吳曉蓉,白芳麗. 論應急避險教育的人本價值及施行路徑[J]. 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3).
[5]靳春菊. 學校體育應加強對學生應急避險能力的培養[J]. 體育教學,2009(9).
(作者單位:河北聯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