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些年高職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各類高職院校面臨學生就業考驗。在就業教育中,大力度開展創業教育是就業教育的新方向。本文中筆者分析了當前影響高職學生選擇創業的幾類因素,主要是個人的人生價值追求、成熟的創業條件、濃厚的創業環境和自身的創業素質。從影響因素入手則可追尋到解決方法,以期順利開展創業。
關鍵詞 創業教育 人生價值 創業條件 創業環境 創業素質
近些年來,我國高職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無論是在辦學數量、規模上還是在辦學質量上,均較前些年有所突破。但與此同時,高職院校畢業生大規模的涌入社會,也帶來了新的社會適應性問題。在探討高職學生就業教育的方面,關于創業教育的研究探討逐漸走進人們的視線。
何謂“創業”。在我國,關于“創業”最早見于《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現代漢語詞典》對“創業”的釋義為“創辦事業”。國內外學者對創業的理解見仁見智,各抒己見,綜其觀點可將“創業”理解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創業”,就是創業者(企業家)運用組織力量,秉承創新理念,堅持獨特風格去尋求機遇、整合資源、創造財富、謀求發展,以實現價值追求的過程。廣義的“創業”在創業主體上更為寬泛,可以是法人、自然人,也可以是社會上各個行業的人。在創業領域上,廣義的“創業”也不僅僅局限于經濟領域,政治、文化、教育等領域都可以成為創業者發揮的廣闊舞臺。根據李肖鳴博士的觀點,確切的關于“創業”的定義是:創業是不拘泥于當前資源約束,尋求機會、進行價值創造的行為過程。
一、高職院校加強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1、緩解嚴峻就業形勢的必然訴求。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急切需要能夠滿足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我國的高等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經過多年來的探索,已成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高級技術實用性人才的主力。但隨著社會需求的增加和企業對高職學生從事于基層工作社會接納程度的提高,高職類院校一度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使得高職大學生畢業人數激增,同時不少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上趨于盲從,一部分專業疊加累計開設,造成畢業學生就業領域狹窄,滯留大量就業勞動力,就業形勢陡然嚴峻。我們從各大新聞媒體上都紛紛聽到這樣一則消息:“今年是史上最難就業季,699萬大學畢業生難圓中國夢。”甚至出現數千本科生爭一清潔工崗位,碩士生博士生爭考城管職位種種罕見就業奇聞。
可見,畢業生是否成為“失業生”,不僅僅關系學生個人的前途,影響家庭的安定幸福,更是社會是否和諧安定的穩定因素,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那么,面對每年遞增的高職畢業生,調整就業觀念,開拓就業視野,積極合理開展創業教育不失為疏通就業渠道、創新就業教育的新拓展。
2、緊跟世界就業教育的課程步伐。
世界上大約有600多名大學,至少開設一門創業學課程。德國、瑞士、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以及印度、泰國、印度尼西亞等發展中國家,普遍利用職業教育開展創業課程,實施以創辦中小企業為目標的創業教育。美國的創業教育課程涵蓋著從小學、初高中、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直至研究生的全部正規教育中。據統計,美國有超過500所大學提供創業課程和學位,創業課程成為大學以上學歷教育的必修、輔修或培訓重點項目。英國從中小學開始就開設“青少年商業家”的課程,注重對中小學生創業技能的開發和興趣培養。英國大學還為18至25歲的在校大學生設計創業項目。在日本,從大學到國家各個層面的創業競賽方興未艾,通過把創業競賽中的經驗加以總結提煉融入到高校開設的創業教育“綜合課程”中,把創業競賽和課程體系較好地融合起來。
我國創業活動則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的創業教育可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各高校的自主探索時期,第二階段是從2002年4月至今,創業教育得到教育部重視后開始的試點階段,這一階段各試點院校分別通過不同的方式對創業教育開展了不同程度的探索。至2012年8月,教育部頒布《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和“創業基礎”教學大綱,規定了創業基礎要納入學校教學計劃。
二、影響高職學生創業意愿的因素分析
1、強烈的人生價值追求。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就業形式出現轉變,一種由體制內就業向體制外就業轉變,另一種由機構化就業向個體化就業轉變。在個體化就業中,個體自主性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質。自主創業就是這一特質的集中表征形式。高職學生的個體主體意識越來越強烈,他們的主體意識就是重視自己作為獨立個體的存在,這種主體意識在職業生活中就是創業精神。我們了解到,一部分高職學生抱著給別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板的心態,自己的事業更會有激情,會更投入,這部分學生往往會具有創業意識;還有一部分學生,明顯的80后、90后個性標簽,特立獨行天馬行空,不愿意拘泥于公司的制度約束,寧可自己辛苦打拼事業,這部分學生也具有創業的潛在意識。
當下,社會對于創業的輿論導向,使得一部分學生產生強烈的財富渴望,個人成就動機十分強烈。脫貧致富,自強自立,實現自我價值成為這部分高職學生的強烈愿望。對于比爾蓋茨、張朝陽等財富象征的創業成功典范,則成為這部分學生的偶像追求,財富夢想的追求就在他們的心中埋下了種子,所以這一部分的學生也會產生創業的想法。
2、成熟的創業條件。
有道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想成功創業,則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業條件,實現夢想才不是畫餅充饑。根據蒂蒙斯的創業模型,創業的因素可分為:創業團隊、創業機會和創業資源。創業的團隊要求團員具有共同的價值觀和愿景;創業機會往往是一個新的需求,或是一個需要被滿足的需求;而創業資源則是指新創企業在創造價值過程中需要的有形或無形的資產。據此分析,一個有意愿創業的高職學生,必須要具備創業的機會、資源。創業的機會,需要他有一雙能抓住機會的雙手,創業機會的來源多數為這幾個方面:模仿他人、意外之事、生活中不協調不方便之處、創新改進、政策變化產業調整、人口變化認知改變、新技術和新發明的出現。發現機會,則需要學生經過創業教育具備基本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業的資源來源于有形或無形的資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源:政府創業項目的資金支持、政策支撐、導師指引;家族創業資源和人脈資源共享等。可從以下案例理解成熟創業條件。
案例1:小l原本是某高職院校大一的學生。當年因高考分數原因錄取到個人興趣不濃的專業。入學后,小l發現無論自己怎么努力也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小l來自福建安溪,當地盛產中國名茶“鐵觀音”,家里也一直有人從事茶葉買賣。小l找家里親戚、朋友籌借了二十多萬元,承包了當地的幾畝茶園,購置了幾臺茶葉生產機器,請了當地的臨時工人,開始了自己的茶葉生意。沒想到,茶葉豐收的第一年竟然贏利二十多萬元,還清了所欠債務。現在,小l的茶葉生意越來越紅火,產品不止“鐵觀音”這一個品種了。小l打算在經營茶葉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在這個案例中,小l正是擁有家鄉盛產茶葉的渠道優勢,有足夠的產品來源;又借助家族一向經營茶葉生意的渠道優勢,獲得家人朋友資金支持,才能夠順利走上創業成功的康莊大道。
3、濃厚的創業環境。
事物的變化發展均由內外因共同起作用,內因雖起主導作用,外因的影響作用也不容忽視。在引導高職學生創業的教育道路上,營造創業氛圍也是激發學生創業意念的因素。可從三個方面來烘托渲染創業環境:
第一,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開展的程度。現下,是否每個高職均有開設創業課程,創業課程是否作為必修課,普及的力度究竟有多深,這些都影響著學生創業的意念。目前高職院校的創業課程多數作為就業指導課程的一部分內容,承擔創業課程的老師大多是德育老師。若充實創業課程的師資力量可從三個方面補充:一是從事職業生涯規劃、就業與創業調適指導的本校教師,持有職業生涯指導教師資格、心理咨詢師資格的教師擔任比較妥當;二是邀請從事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講座的法律、稅務、工商部門、企業、投融資機構的專業人士;三是實際富有就業指導經驗與創業經歷的企業成功人士來校講座。這里我們不難看出,第二、第三類教師的補充比較有難度,面臨著資源少、時間緊迫、指導不精細的矛盾。這里隨著創業教育的改革,教育部信息中心中國大學生創業項目辦公室正在對創業教育做一項大膽的教學試點改革,將創業教育與在線教育相融合,推出了“慕課”這一網絡課程試驗。慕課,英文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縮寫,意為“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例如上海高校課程中心即研發了《創業基礎》通識課的“慕課”平臺,邀請著名創業課程專家講授創業知識,制作成碎片式小視頻,學生即可通過網絡平臺隨時隨地學習創業知識,大大解決了創業教育師資難充實的問題。
第二,高職院校校園創業文化氛圍。如果整個校園文化中比較推崇創業模式,學生在看到身邊同學、往屆同學的創業成功事跡后,必然激起創業欲望。烘托校園創業氛圍,可利用優秀畢業生資源。如各院系可按專業將各專業優秀的往屆畢業生創業成功事跡印發成冊在就業招聘季來臨之前宣傳,邀請創業成功的畢業生回母校現身講座經歷,利用宣傳欄、校園網等平臺大力宣傳,潛移默化的會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創業的萌芽意愿;再如,可利用學生社團平臺,組織好、發動好、宣傳好創業競賽、創業計劃比賽等校園活動,使校園就業文化樹立創業的標識。
4、自身的創業精神素養。
據一項對近百名創業者進行的個人素質調查顯示,個人創業者認為自身各項素質中最重要的是能力素質;在創業基本素質中,創業能力是排第一位的;而據調查顯示,創業能力中最重要的幾種能力排序分別為:立志創業的獨立創業能力、專業職業能力、經營管理能力、抓住機遇應變能力、創新創造能力、人際關系和社會競爭能力、承受能力、從這幾者我們可以看出,作為一名創業成功者,這些能力的取得取決于他具有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創業精神,具有強大的心理調節和抗壓承壓素質。而這些職業素養的培養,也正是職業教育的德育目標。所以,職業教育的有效開展也是創業教育的有力補充,二者融為一體。
綜上,在就業形勢如此嚴峻的今天,高職院校大力度開展創業教育確實是探索就業教育的新方向、新途徑,個人的創業意愿有來自于個人、學校、社會幾者的因素影響,若在教育實踐中,從這些影響因素著手,則能夠解決高職學生創業顧慮,順利推進高職創業就業工作開展。
參考文獻:
[1]王世華.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以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創業教育實踐為案例[D].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2]萬芬.試析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教育渠道與拓展[J].職業教育研究,2011.9.
[3]胡玉璋.高職大學生創業的影響因素及改進對策[J].出國與就業,2011.11.
[4]張文強.大學生創業障礙及對策探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12.7.
(作者單位: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