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光谷天地的“可可餐廳”,店老板王小喬正在彎著腰拖地。雖然名字叫“小喬”,王老板其實是個和藹的男老板。
見到市場營運公司負責管理的經理胡有華走進來,王小喬連忙把胡有華拉到門口,指著一張公示牌說,“胡經理,我連廚房的調味盒都更換成新的了,這個月可以給我升個A級吧?”
“生意不是喊來的”
胡有華還記得,兩年前,光谷天地的這片小餐飲,可不像現在這個整潔樣。
“這些小餐飲都是門對門,每家店都在出店經營,棚子幾乎和對面的門店連接在一起。”到了吃飯的時候,店主們就出來吆喝了:“進來吃飯啰,今天大優惠。”
這邊老板剛喊完,為了怕生意被搶走,對面的老板也吆喝起來了。
一時間,19家老板的吆喝聲此起彼伏,成為此處用餐時的一道風景。因為對這些商戶有明文規定,不能吆喝,胡有華帶著工作人員上門收罰款,喊一次罰款40元。店老板們不怕罰,交完錢,繼續吆喝。
胡有華想出了個主意。“你們一次罰40元,我收得也累,這樣,你們每個月上交1200元罰款,我給你們每家發個大喇叭,讓你們天天喊。”
40元罰款變成1200元,小老板們嘀咕“生意又不是喊來的”,于是,大家一起省錢,再也不喊了。
“滅小強帶來了新變化”
光谷天地的這片小餐飲,兩年前每家還住著一名常客——小強(蟑螂)。
市場內一度蟑螂橫行。
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召開動員會,要求整個市場每季消滅一次,但是小餐飲的店主們態度很不積極。
怎么辦?區食品藥品監管局與市場營運公司進行了溝通,要求營運公司協助職能部門對商戶進行管理。
經過一番商議,監管部門和市場管理部門拿出了新計劃:門面租賃合同從三年一簽,改成一年一簽。如果一年內餐館的衛生不達標,第二年的合同就不用簽了。
光谷天地附近人流量集中,消費群體也有實力,生意非常好。
小餐飲的老板們,誰也不愿意放棄這個賺錢的“金娃娃”。
既然不想放棄?那就達標升級。
為了便于管理,在區食品藥品監管局的指導下,19家小餐飲除了里面懸掛餐飲服務等級,外面的醒目地方,還會另外懸掛一張光谷天地餐飲食品安全動態等級A、B、C公示牌。一年12個月,如果有3個月,處于C級末尾的位置,那么,就不會續簽合同。
這樣一來,蟑螂們不見了。
“門口是A和B,我們才進門”
慢慢地,市民也發現了,門口那個公示牌原來是有“秘密”的。但凡A、B的小餐飲,必定干凈整潔衛生。
從旁邊一個大型超市出來的周女士,牽著兒子在門口選來選去,最后選擇了門口“A”級的一家餐飲店。
她說,自己就住在對面小區,“我去年年底才發現,可以站在門口選餐館。我認為門口張貼這種等級標識很好,吃飯時在門外看得一目了然,很方便。”
目前,19家小餐飲門店,一年來已經有16家,從門口流動的B級公示牌,真正升級成為了武漢餐飲等級的B級。
走訪時,在這個只有四五百米長的小餐飲集中地里,一家門口標明等級是“C”的餐館內,沒有一名食客,幾名店員正在里面做衛生。
“像這樣的小餐館,如果不改進,食客就不會進門,生意會明顯下滑,明年,可能就不會續簽合同了。”胡有華說。
采訪手記
整治小餐飲,以及整個食品安全環境的維護,絕不只是某個監管部門單槍匹馬能完成的,保證食品安全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共同努力,這當中既要有監管部門的履責到位,還要有市場管理方的主動作為,更要有食品生產經營者嚴格履行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同時,消費者的關注和監督不可或缺。只有各方齊努力,我們的食品環境才能健康安全、發展有序。
(來源:武漢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