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葡國殖民管治下澳門司法權概述
1、清政府治澳司法權的大量淪喪
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澳門總督亞馬留關閉中國關部行臺,拆毀南灣等地稅館,驅逐清政府駐澳海關官員,不準清政府機構繼續存在,清朝官員及親屬被迫全部撤離。從1894年其葡事實上占領澳門,不僅停止向中國政府繳納租金和關稅,反向澳門華人,外國人征收田賦,清政府關稅權甚至主權被極大破壞,葡澳不僅打破無權管理中國居民的規定,而且幾乎實際獨占控制澳門立法和司法。
1862年清同治元年,葡國派澳督馬拉士到北京同清政府議約,最后協議時清政府可繼續在澳設置官府,但不得再提收租。1887年清光緒十五年,總理衙門提引渡逃入澳門罪犯的要求為澳葡接受后,中葡簽訂《和好通商條約》規定“在大清國地方,所有大西洋國屬民互控案件,不論人產皆歸大西洋官審辦。大西洋國人如有欺凌擾害大清國人者,亦由大清國官知照大西洋領事館按大西洋國律懲辦。葡國永遠管理澳門”豍。但是該條約并未滿足葡人對澳完全司法權的欲望。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慈溪太后欲廢除光緒另立皇儲,上海電報局經元善因聯合1231人發出發對廢立電報而遭清政府緝拿。清政府向澳葡總督交涉要求引渡,澳門保皇會對經元善權利救援,澳葡也想趁機否定《條約》“照向來辦法查交中國罪犯”條款,于是以經元善為政治犯為由拒絕引渡。后葡高級法庭復核確定經元善為政治犯,將其釋放并給與政治避難。從此葡人更進一步控制對澳司法權,中國政府對澳司法權則進一步淪喪。
2、葡國對澳司法管治
19世紀末葡國雖強調中央集權統治,但主張海外省立法司法和行政自治的殖民思想逐漸形成,1914年《海外省民政組織法》為澳門等海外省自主制定組織法提供了法律原則和依據,于是澳門在1917年制定首部憲法性文件——《澳門省組織章程》,將1920年開始執行的葡國《第7030號法令》于1926年修訂為《澳門殖民地組織章程》。葡國1933年頒布《葡萄牙殖民帝國組織章程》,于是澳門1955年制定《澳門省章程》。在1963年改為《澳門省政治行政章程》,1972年又修訂為《澳門行政章程》。澳門的政治和法律體制由上述章程所規范。1974年4月25日葡國發生政變,宣布實行“非殖民化”政策,放棄海外殖民地。《葡萄牙共和國憲法》規定“葡萄牙管理下的澳門領土是由適合它的特殊情況的一個章程所管理”,即澳門不屬于葡國領地而是葡管中國領土,將澳門視為特殊地區。
二、民國及新中國對澳門司法權政策
1、民國對澳司法權主張
民國政府對澳基本立場是,澳門是中國領土,必須予以收回。1887年《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是不平等條約,不承認其效力。1923年《中國國民黨宣言》,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以及1925年孫中山《北山宣言》都重申廢除不平等條約的主張。1928年12月19日中葡簽署《中葡友好通商條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同時廢止。新約包括廢除領事裁判權,在華外國人應受中國法律和法院管轄等內容豎。它是當時民國政府同列強普遍修約的組成部分,只解決了一般不平等條款問題,收回澳門或澳門劃界等問題因擔心英國等列強插手干預或談判陷入僵局而未列入修約議程。
1943年蔣介石在《中國的命運》中重申收回失地的決心,認為不平等條約內容包括領事裁判權。1945年日本投降后,澳葡表示愿把所有在澳日本人驅逐出境交由中國處理,引渡漢奸戰犯并查封其資產,設立廣州行營駐澳聯絡專員和肅查委員會辦理引渡案件。1947年4月1日中葡關于取消在華領事裁判權及處理其他事項之換文在南京互換并同日生效,要點包括廢除葡在華領事裁判權,葡人在中國境內受中國法律和法院管轄等內容。這意味著各國在華領事裁判權全部廢除,各國在華特權全部終結。
2、新中國對澳司法權主張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陸百廢待興加之外界封鎖,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人對港澳定下“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暫不急于收回,以保持兩個中立的對外“窗口”。同時聲明港澳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不承認外國強加于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中國將在適當時候通過談判解決相關歷史遺留問題。1972年,中國致函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聲明澳門問題完全屬于中國內政,根本不屬于所謂“非殖民化”范疇。
三、本時期澳門司法權沿革評述
1、司法權大量淪喪。這是明清政府長期忽視居澳葡人自治系統作用的結果,在司法管轄上逐步放松控制的惡果,也是中國國勢衰敗,中葡力量對比變化的必然,《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是其標志。所幸《條約》有條款規定“現經商定兩國派員妥為會定界址。
2、葡治澳合法性危機長期未決,華洋共處分治未完全解體是突出特征。議事會的自治角色和功能獲得葡人普遍接受明清政府亦將其看成另類“藩坊”之內部管理機構而默認之。除偶有司法沖突,議事會政治合法性未有重大爭議。但18世紀總督作為王室代表與其爭權,此令葡澳自治機構的合法性產生危機。至總督獲得對澳主導權后斗爭轉為以中葡兩國的對抗為主。雖然葡獲得對澳“永居管理”,但清朝官員依舊不時對澳明察暗訪。
3、葡國承認澳為葡管中國領土后,其對澳司法的控制逐步減弱。澳門整套司法體系雖移植于葡國,但開始相對獨立運作。與此同時中國對澳司法權能開始逐步恢復。
4、《中葡友好通商條約》新約主要提及雙方人員司法管轄歸屬的權力,它在法律上使葡人不在擁有對澳“永居管理”的權力,即中國至此在法理意義上完全排除行使對澳司法權的障礙,可以隨時收回澳門并全面實行獨立的司法權。
5、新中國政府雖然未實際對澳行使主權,但始終法理上確認和強調對澳擁有無可置疑的完全司法權。
注釋:
豍豎王鐵崖.中外舊約章匯編[M].第一冊,三聯書店,1957:528-529,6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