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在合同解除上雖表面上是主張有溯及力,但對其深入分析后,絕大部分也是按無溯及力來處理的,僅僅是在非繼續性合同中仍然勉強保持有溯及力說的一小片陣地。由于有溯及力說存在眾所周知的嚴重邏輯矛盾,面對實踐的壓力,也不得不采取妥協的辦法,逐漸由合同滅失后的恢復原狀與損害賠償的二選一,演變為兩者的并存。如開始支持非違約方的信賴利益賠償要求,但既使這樣也明顯未完全滿足保護非違約方的合法利益。
關鍵詞 合同解除 溯及力
合同解除有無溯及力關系到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該如何適用,我國《合同法》雖然對合同解除制度做了統一規定,但是仍存在著許多不完善和不合理的地方,其中關于合同解除后是否具有溯及力,以及合同解除溯及力之恢復原狀的范圍、合同解除與損害賠償能否并存以及損害賠償的范圍都沒能有更合理的規定。我國的《合同法》對于合同解除的后果是以合同解除的效力形式來規定的。我國在合同解除溯及力方面,確定合同解除有無溯及力,至少應遵循下列原則:一是要做到盡可能周到地保護守約方的合法權益,制裁違約方,不利于取得最佳的宏觀經濟利益,有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二是滿足被解除合同的性質與種類的要求。
一、非繼續性合同的解除原則上有溯及力
因為對非繼續性合同的性質而言,合同解除時能夠恢復原狀,即所為的給付能夠返還給付人,這符合合同解除有溯及力的效果及標志。再者違約解除是對違約方的制裁,是對守約方的一種救濟方法,違約解除有溯及力在某此方面是很容易被守約方所接受的。第一,守約方已經履行其債務時,違約解除有溯及力對他有利,因為,在守約方已經部分或全部履行了其債務時,恢復原狀顯然能在數量上保證他獲得全部返還,即使是違約方獲得的紀念會已經減少或全部喪失,也無法免除返還的義務。更重要的是,違約解除有溯及力,在返還給付的效果強弱上也有利于守約方。比如,在給付物為動產的情況下,就能使給付物的所有權重歸于給付人,因給付人可基于所有權請求返還。在給付物已經辦理了過戶登記手續時,受領方就應負有注銷所有權登記的義務,給付人仍可請求變更登記重新獲得所有權。第二,違約方已經部分或全部履行了其債務時,違約解除有溯及力對守約方也有利無害。因為違約方已經履行其債務反而違約的情況,基本上屬于不完全履行,如標的物有瑕疵。在這種情況下,有瑕疵的標的物返還給違約方,對守約方才有利。第三,在當事人已經部分或全部履行時,合同雙方當事人都不愿意返還給付的情況下,違約解除有溯及力也不妨礙當事人的要求得到滿足。這時可以允許當事人放棄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而主張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第四、違約解除在有溯及力時,增加的返還費用,由違約方負擔。以上是我國在非繼續性合同中主張有溯及力的優勢的一些觀點,總體上是把無溯及力的效果給縮小了,因為采用無溯及力說,合同關系并未消滅,因此原有的各種損害賠償的約定仍然有效而且無溯及力說并不是不允許所有權返還給付,而是給予當事人以更多的救濟方式。
二、繼續性合同的解除原則上無溯及力
我國民法在租賃、借用、消費信貸等繼續性合同以使用、收益為目的,已經被受領方享用的標的物效益,是不能返還的,也就是不能恢復原狀。這也是我國民法的一種改進,是從實務中總結后對合同解除的部分修正。實際上這些合同解除后,給付人都只能請求對方返還相應的價金,若繼續按有溯及力來處理,除了增加不必要的迂回反復外,對當事人沒有任何好處,因此只能采用無溯及力的處理辦法。還有就是對于委托合同的解除也只能采取無溯及力說,因為如果委托合同解除后溯及到合同成立之初消滅,這會使受托人進行的代理行為全部失效,而一旦代理人在合同解除前與第三方實施了某些法律行為,成立了法律關系,就會危及到第三方的合法權益。這將給社會帶來極大的不穩定,嚴重擾亂經濟秩序。因此委托合同解除不能有溯及力。再有就是對于長期買賣合同,也不主張有溯及力,因為雙方均已從合同中受益,就沒必要讓他們都將利益放棄,此類主要是使合同解除后未履行的部分終止即可。
綜上所述,我國在合同解除上雖表面上是主張有溯及力,但對其深入分析后,絕大部分也是按無溯及力來處理的,僅僅是在非繼續性合同中仍然勉強保持有溯及力說的一小片陣地。由于有溯及力說存在眾所周知的嚴重邏輯矛盾,面對實踐的壓力,也不得不采取妥協的辦法,逐漸由合同滅失后的恢復原狀與損害賠償的二選一,演變為兩者的并存。如開始支持非違約方的信賴利益賠償要求,但既使這樣也明顯未完全滿足保護非違約方的合法利益。因為信賴利益賠償只是使違約方承受了經濟上的損失,對守約方則分文未付。如甲送貨給乙,貨物安排貨運公司送達,到貨后,已收貨后卻拒絕付款,甲無奈只得解除合同。依目前法律之信賴利益處理,甲可主張貨物的所有權返還,乙賠償甲運費,并再支付運費給貨運公司將貨物運回。最終甲浪費時間精力交易一回,分文未得,乙損失兩份運費,合同的最終受益方為貨運公司。因此,有溯及力說在處理對守約方的利益保護上顯得力不從心,而無溯及力說則在利益賠償上因不存在合同失效的顧慮,一般主張損害賠償應為履行利益,這就使守約方的利益得到更大的保護。履行利益是指有效成立合同正常履行能使守約方獲得的利益。通常可主張合同未履行的損害賠償又可主張合同解除的損害賠償,可以包含守約方訂立合同所支出的必要費用,守約方合同履行而做準備所支出的必要費用,守約方失去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機會所造成的損失,以及因返還所支出的必要費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