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旅游資源是旅游業賴以生存的客觀基礎,但由于利益驅動,旅游經營者往往高強度地開發旅游資源,忽視旅游體驗,缺乏可持續發展觀念,本文主要從循環經濟模式下,探討旅游體驗論與可持續發展觀,以此促進旅游景區健康發展。
關鍵詞 循環經濟 旅游體驗 可持續發展
循環經濟理念是在當代資源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出現的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理念。它倡導的是一種資源環境友好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它強調最有效地利用資源,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從而把經濟活動對資源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近些年,由于利益驅動,旅游經營者往往高強度地開發旅游資源,對旅游資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從而導致了旅游資源的不可持續利用。因此,如何將循環經濟模式引入旅游資源領域,既能滿足游客需求,又可以實現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要重點探討的課題。
一、旅游體驗論
忽視游客體驗與缺乏可持續發展觀念是造成旅游景區發展的兩大問題的根源的。忽視游客體驗,產品就沒有市場;缺乏可持續發展觀念,旅游開發就犧牲了未來發展的基礎。一個成功的旅游景區必須既為游客提供舒暢的旅游體驗,又實現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到底游客需要什么?旅游體驗論為我們指導了方向。美國《時代》周刊曾預言,2015年前后,發達國家將進入休閑時代,休閑產業在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中將占據一半的份額,新技術可以把生命中50%的時間用于休閑。這一切意味著滿足人們休閑要求的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傳統經濟主要注重產品的功能強大、外型美觀、價格優勢,現在的趨勢則是從生活與情境出發,塑造感官體驗及思維認同,以此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改變消費行為,并為產品找到新生存價值與空間。旅游體驗是“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事物或事件的直接觀察或參與過程以及形成的感受”(鄒統釬)。因此,旅游體驗分兩部分:旅游過程以及對這個過程的感受。游客到底需要什么體驗呢?過去的游客是向往大自然的、缺乏經驗的大眾消費者。標準化的旅游產品就能夠滿足他們的要求。而現代旅游者尋求個性化的服務、靈活性、質量與物有所值、更多的冒險與多種選擇。他們有了更多的旅游經歷,需要更多的個人關注。
二、可持續發展觀
滿足了顧客的快樂體驗可以給旅游景區投資商帶來豐厚的收益,但是否一定會給社區帶來持久的利益,居民能否獲益,環境能否得到保護,生態多樣性能否得到豐富,這仍需要有新的發展理論來指導。這種理論就是旅游可持續發展觀。
早期的旅游景區開發方法的重點是產品開發、土地規劃與市場促銷,主要目標是景區經濟利益最大化,這種理念指導下的開發導致的結果是環境惡化、犯罪增加、游客與社區居民關系緊張、廣告引導的游客畸形消費等。隨著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旅游理論引入,旅游景區開發重視資源環境利用的永續性與社會的代內代際公平。可持續發展就是要消除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對立。旅游資源屬于人類共用的自然、社會資源,其開發利用應該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下,融入循環經濟的理念對旅游資源進行系統地、綜合地開發和保護,并將旅游的可持續消費融入一體,從而使旅游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旅游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
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應該基于循環經濟的3R原則,系統地減少和避免過多的旅游資源破壞,進行合理的規劃,從根本上減少和避免旅游廢棄物的排放,最終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旅游資源開發必須考慮到旅游資源及其環境的承載力,在承載力允許的范圍內對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并應該對旅游資源的破壞進行補償修復,實現旅游資源的循環利用,從而實現環境的生態平衡友代際平衡。
三、快樂體驗與可持續發展的融合
快樂體驗是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如果沒有關注游客的體驗,游客到一個景區如果沒有獲得快樂感,就沒有游客。許多旅游景區開發失敗的根源就是沒有給游客帶來新鮮感、親切感與自豪感,無法滿足游客的求補償、求解脫的心理。沒有了游客,還談什么旅游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快樂體驗的基礎。游客是通過“兩求”來實現快樂“三感”的。新鮮感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最密切,新鮮感來自于差異,差異來自于文化與自然的多樣性。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則就是維護景區文化的多樣性與自然生態的多樣性。可持續發展是新鮮感的基本保證。親切感來自于理解、賞識與交流,尤其是平等與相互尊重。這就要求顧客要尊重景區的居民、員工,尊重他們的文化、生活方式與習俗人,與他們平等相待,社區居民也以友好的態度接待游客。這正是可持續發展的代內公平原則。掠奪開發后產后的人造的、仿制的景觀以及地方居民商業化的微笑往往難以讓游客產生親切感。審美體驗必須是真實的,然后能才能給顧客以真實的面目。
共贏是基本的游戲規則。體驗思想與持續發展的最根本的結合點是:游客、社區與環境共盈。這是現代旅游發展的基本游戲規則。可持續的游客往往是更友善的、更文雅的、小規模的、對環境與文化影響第三的、在政策制定上重視地方參與的。
我國旅游資源的利用過程中存在著種種弊端和缺陷,主要原因是旅游經營經營者只重視經濟利益,忽視旅游者的旅游體驗,忽視環境利益和旅游資源壓力;旅游者不重視環境保護,忽視旅游過程中對旅游資源的破壞和浪費;政府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證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循環經濟是一種緩解資源壓力,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方法。旅游企業通過引用循環經濟理念,可以對其建筑及設施進行環境資源友好型的設計,提高旅游者的旅游體驗的快樂性,讓游客與社區、居民、環境等實現共盈,從而實現節約資源與實現經濟效益雙贏的面;旅游園區是循環經濟理念最大的受益者,按照循環經濟思路建設的生態旅游園區,盡可能把各種資源都充分利用起來,做到資源共享,各得其禮共同發展;旅游者也可以在旅游過程中要做到“減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環”,盡量減少自己的旅游行為對資源帶來的破壞作用,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課題基金:黑龍江省教育廳高職高專院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循環經濟理念的伊春市生態旅游區運行模式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2525143。
參考文獻:
[1]循環經濟概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51-52.
[2]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組.2010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