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衛生管理事業是保護和增進人們健康的社會公益性事業,提高衛生管理事業的水平,是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促進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條件。
關鍵詞 農村經濟體制 衛生事業
衛生管理事業是保護和增進人們健康的社會公益性事業,提高衛生管理事業的水平,是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促進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條件。衛生管理事業發展的基礎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它的發展不僅受資金投入水平的約束,同時還受經濟體制的約束,經濟體制改革對其產生了巨大的輻射與影響。因此,深入了解和剖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礎上進行的農村經濟體制變革對于農村衛生管理事業的發展所構成的影響因素,了解農村衛生管理事業曲折而獨特的發展過程,探討其相關性具有十分現實的探索價值。
一、農村衛生管理事業演變及歷史發展
解放初,中國人民的健康指標屬于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國家,到七十年代末,中國已成為擁有最全面醫療保障體系的國家之一,80%~85%的人口享有基本醫療保健,每逢國際組織對各國進行排序,按人均GDP,中國的排名雖然不高,但按健康水平,中國的排名則高得多,在世界上贏得廣泛的贊譽。
建國初期,我國政府即致力于農村衛生保健網的建立和完善,到1965年就初步形成了以集體經濟為依托的農村初級醫療衛生保健網,縣設醫院,公社設衛生院,大隊(村)設衛生室。公社衛生院兼有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和初級衛生保健技術指導及鄉村衛生行政管理的功能,成為三級預防保健網的樞紐,許多流行病控制都由公共部門管理,其籌資、治療、人員培訓等都是由公共部門來完成。
改革開放后,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我國農村全面鋪開,家庭成為農村的基本生產單位,絕大多數行政村變成“空殼村”——集體經濟解體,農村合作醫療失去了依托,曾經轟轟烈烈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大多數農村地區迅速崩潰;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由20世紀70年代末的90%迅速降低到1985年的5%。
進入新世紀,黨和國家在總結新中國50年來農村衛生工作的成績和問題的基礎上,對農村衛生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明晰的認識。2003年1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衛生部、財政部、農業部聯合制定的《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立過程中的問題做了具體、明確的規定和指導。
二、農村經濟體制變革對農村衛生管理事業的影響的現狀
1、對鄉鎮兩級衛生服務機構經營方式的影響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使農村經濟獲得巨大發展,為農村非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受其影響, 使部分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和村級衛生機構由單純集體辦醫轉變為承包經營、租賃經營、私人經營、鄉村醫生聯辦及個體辦醫等多種形式。伴隨著經營方式的多樣化以及公有成分的降低,導致盈利性經營和自負盈虧的特點凸顯。
2、對農村衛生資源分布的影響
我國衛生資源的布局和結構很不合理,主要表現為:城鄉衛生資源配置呈現倒三角。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30%,卻集中了70%~80%的衛生資源,大醫院不但有著高精尖的設備而且有很多兼具學歷和資歷的醫生,城市里醫院設置過多,競爭相當嚴重,造成一些城市大醫院的衛生資源相對過剩,而占總人口70%的廣大農村只占全國衛生資源的20%,在有些村里甚至沒有村醫,這不可避免的導致了農村衛生資源的嚴重短缺。豍
3、通過法制手段規范農村衛生管理事業
在向新的體制轉軌中,醫療衛生機構要逐步擺脫衛生行政機關過多的行政干預,變成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經濟實體,其生存和發展將更多地轉向依靠醫療衛生服務市場上的競爭。醫療衛生服務市場的特殊性決定了建立市場規則更加重要, 這是維護消費者權益,保證公平競爭的前提條件之一。目前醫療衛生服務市場上出現的某些混亂現象, 恰恰是市場發育不成熟、法制不健全的表現。因此,要發展醫療衛生服務市場,就必須盡快建立和完善醫療衛生行業法規, 使醫療衛生機構的所有者和經營者都能夠增強法制觀念, 依法辦事, 以明確經營者的經營方向。豎
三、農村衛生管理事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村的生產經營方式產業結構和城鎮建設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現行衛生經濟領域中,尋找一種適應新形勢的農村衛生經濟運行模式十分必要。
1、探索農村醫療機構產權形式多樣化
在醫療衛生領域中,對政府辦的公有制醫療機構也將“有進有退”。可以預期,農村衛生體制改革的趨勢,將呈現醫療機構產權形式多樣化格局。豏
2、加大對農村衛生事業的投入
財政投入歷來是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政策支撐, 起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近年來, 由于市場經濟的影響,政府對縣級及以下衛生單位的投入較低, 對鄉鎮衛生院的預算投入也不能兌現, 嚴重影響了衛生服務的可及性。使許多醫療單位成為實質上的自收自支, 農村衛生經濟的發展受到了嚴重威脅,同時,農村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也很難得到滿足。
3、發揮市場機制,拓寬農村衛生服務機構的籌資路徑
在保證國家財政對農村衛生的投入占主渠道地位的同時,要拓寬衛生經費籌資渠道,動員社會各界廣泛籌集資金, 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農村衛生籌資體制。如合理調整消費支出結構,積極引導和鼓勵全社會和農民個人增加健康投資;鼓勵企業和個人捐資助醫;在農民負擔的鄉村統籌資金中,要按一定比例提取農村衛生經濟發展資金等。豐
注釋:
豍李孝玲. 新時期農村衛生經濟制度改革途徑探討[J].
豎朱敖榮,權循珍,夏北海,江啟成,左文遠. 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村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J].
豏李厚沖,包章炎,何可忠. 農村衛生體制改革的思考[J].
豐唐穎,曲江斌,張西凡. 論新時期中國農村衛生經濟改革[J].
參考文獻:
[1]陳錫文.中國農村經濟體制變革和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J].農村衛生,2001(1).
[2]李衛平.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與衛生改革[J].衛生經濟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