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如何在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最佳增值,以取得更好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 社保基金 營運監督 增值保值
在新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如何在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最佳增值,以取得更好的社會效益,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和思考。政府管理的投資于政府債券的基金,由于過于強調安全性而使得實際投資收益率過低(在物價指數較高時甚至是負數);而社會保險基金對經濟增長有獨特的作用,即如果投資的體制與方向能有效地利用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現代金融手段,并適應市場經濟原則,則能有效地配置資本資源,促進有效資本形成,拉動經濟增長。從這個意義上講,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已上升到對國家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較高層次,這是符合現代經濟發展趨勢的,社會保險基金進行多樣化投資已是大勢所趨。因此,如何規避風險,盡快建立規范的社會保險基金營運監督體系,是我們當前需要認真研究的重要問題。
社保基金營運監督體系應包括營運機構資格認定、投資決策監督、營運監督主要指標設計、不良資產的清收監督等四大內容。
一、對營運機構資格的認定
我們認為,社會保險基金為了實現有效、安全增值,可以利用金融機構的行業優勢、人才優勢和管理優勢來實現;而對營運機構的選擇和資格認定(實行準入制度),就成了社會保險基金營運監督的首要問題。
1、 托管金融機構的資格認定。承擔社會保險基金投資營運的機構應符合以下條件: (1)必須是法定的金融機構;(2)必須是連續三年來遵守國家制定的各項經濟法律和政策,無違法、違紀等不良記錄,具有良好的社會聲譽的金融機構;(3)必須有連續三年來團結、廉潔、守法、奉公,能力強、富于開拓進取精神,深得群眾信賴的領導班子;(4)總資產、凈資產的規模必須連續三年來位居同類金融機構的前五名;(5)流動比率應連續三年來位居同類金融機構的前五名;(6)凈資產收益率應連續三年來位居同類金融機構的前五名;(7)在金融機構資信等級中為AAA水平。對全部符合上述條件的金融機構,確認其社會保險基金營運資格。準入后,可以設計將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基金委托其經營,單獨建帳,單獨核算,并要求其盈利水平要高于該托管機構前三年平均凈資產盈利水平;在此基礎上允許該托管機構按盈利總額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用(比如說5%~8%),對社保基金營運增值部分實行免稅優惠政策。同時,社會保險監督機構應對營運機構密切跟蹤,一旦發現其有違反金融法規行為,或有關準入指標下降至不合理程度,又沒有合理解釋時,應取消其營運資格。
2、按國際慣例組建社保基金公司。將社保基金的監管和營運分離,社會保險管理機構專司社保基金的監管;社會保險基金公司專司社保基金的營運,承擔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職能。社保基金按照國際慣例,結合中國實際,進行規范性的組建和運作,將所托管的社保基金,在國債市場,甚至資本市場上選擇風險小且收益好的資產進行投資組合。這種方式可以使社保基金的運作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進行法制化、規范化、市場化的監管和運作,使社保基金的管理運作體系更趨完善,更好地實現社保基金的運作目的,更大地發揮其社會保障的職能和效應。
二、投資決策監督
營運機構獲準營運資格或社保基金公司組成后(可稱為社會保險基金托管機構),必須運用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結合實際情況,規范營運。在投資決策監督體制上,可考慮采取社保基金托管機構內部控制監督→社保行政監管機構監督→社保監督委員會監督的三個層次的決策監督模式。三個層次的投資決策監督既密切聯系又各自分工,從監管的角度看,一個層次高于一個層次,這樣構成確保社會保險基金投資決策科學、規范的有機整體。
社會保險基金托管機構的內部控制監督。在受托的金融機構或社保基金公司內,應建立風險控制決策系統:(1)建立以一級法人制為核心的授權分責制度,變分散、失控的決策系統為統一管理、集中控制、分級負責的決策系統;(2)建立與個人責任密切聯系的集體決策制度,由個人專斷或無人負責、推諉拖沓的決策系統,轉向集中集體智慧、明確決策人責任的決策系統;(3)建立專家論證制度,對重大投資項目,組織有關專家論證,作出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