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社會經濟得到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拜金主義思潮卻越演越惡劣,誠信嚴重缺失。本文分析了贛州誠信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 社會經濟 誠信 體系構建
贛州,江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政治,經濟,商業,文化,科教亞中心城市。改革開放以來,贛州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的成就,與此同時,人們對利益的過分追逐,同時,社會上的個人主義、拜金主義思潮嚴重沖擊著這里長期堅守的“忠信禮義孝”傳統觀念。
一、誠信體系存在的問題
1、誠信價值觀淡薄。贛南地處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及贛南文化底蘊一代代地影響著贛南人民,形成純樸的民風,但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同時缺乏誠信宣傳教育,人民心中功利心的驅動力超出了誠信的力量,在宣傳培育方面廣度深度不夠,誠信氛圍不濃,導致誠信意識滑坡。
2、制度機制滯后。盡管我國立法了一些誠信方面的法律,如《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下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但如《信用法》、《信息征集運行法》等誠信的根本法尚未立法,影響了誠信體系的建立完善。另一方面,我國尚未真正建立誠信體系的制度機制,如誠信體系的制度安排、誠信體系的經費保障、各級政府在誠信建設方面的職責及考核等,還未真正作為重要議題予以落實。
3、信息市場尚未建立。信用及信托關系不發達,資金往來過程中,現金支付仍然是主要形式,這使得生產經營活動承擔了額外的流通費用,據不完全統計,現金支付在經濟往來中在我國占到了80%,而另外20%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信用支付,主要是建立在親情、熟人、朋友傳統意義上的信用支付,而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僅占到20%,信托關系也不發達,受人之托、代客理財還不規范,不能取得廣泛的信任。
4、經營者信用缺失復雜化,多樣化。主要表現在失信頻率高發、失信主體多元、失信手段多樣、失信形式隱蔽、失信后果嚴重等。
二、構建誠信體系的建議和對策
1、培育當代誠信觀。誠信理念在我們源遠流長,但傳統的誠信文化有時代的局限,加之時代的發展和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等資本主義自由化浪潮的沖擊,傳統的誠信觀已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贛州是江西人口最多的地級市,要發揮社會信用體系的強大功能和現代誠信觀的輿論作用,從思想上廓清人們的認識誤區,確立義利并重的現代誠信價值理念。要營造誠信養成教育人人有責的理念,誠信教育要從小孩教育抓起,建議在贛州小學、中學,甚至大學都開設《誠信》這們課程,注重對行政相對人誠信的教育,通過辦理證照或者其他服務的機會宣傳誠信理念,要通過辦理板報、懸掛標語、發放宣傳資料、張貼誠信方面的美圖、在各媒體發布誠信公益廣告等形式,采取別開生面的形式,多角度多層次的開展誠信宣傳,營造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濃厚氛圍。
2、建立發達的信用市場。一是建立企業和公民個人全面的信息記錄庫,并保證記錄信息的真實合法。政府要培育專業的信用信息專業采集機構和中介服務機構,確保征集的信息及時、真實。此外政府信息公開是信用服務市場發展的基礎,政府各相關部門要在保護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要依法公開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服務發展,服務民生;二是推動信用信息市場化。要鼓勵擴大信用產品使用范圍,培育信用服務市場需求,支持信用服務市場發展。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培育和發展種類齊全、功能互補、依法經營、有市場公信力的信用服務機構,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加工、提供信用信息,鼓勵信用產品的開發和創新,滿足全社會多層次、多樣化、專業化的信用服務需求。
3、建立的信用建設系統。對信用建設系統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如“金稅”、“金關”、“金質”等信用建設系統,但存在單打一,各自為陣,相互之間缺少必要的協調溝通,且信用記錄未能得到運用,全國更未形成統一完善的信用建設系統。要在政府的領導下,在全社會建立全面的、互聯互通的信用建設系統,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制度,逐步建設和完善以組織機構代碼和身份證號碼等為基礎的實名制信息共享平臺體系,引導各社會主體養成自覺遵和使用信用信息的習慣。
4、加強監管,建立健全守信失信的獎懲激勵約束機制,為誠信體系的建設提供有力保證,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一是要強監管,嚴執法。當前失信頻發,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失信成本低,處罰失之于軟,甚至出現以罰代管的現象,因此必須強化監管,對失信違法行為采取高壓態勢,要把執法的社會效益放在執法的首位,要注重執法公平公正,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二是要實行紅黑名單制度,將守信企業列入紅名單,將失信企業列入黑名單,對列入紅名單的企業予以表彰扶持,對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實施嚴格監管,形成一處失信,寸步難行的態勢。三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引導行業協會通過行業公約督促會員企業誠信守法。
總之,現代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是一個把與誠信建設有關的文化、制度、工具等資源有機地整合起來的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中,如何實現傳統誠信的現代化轉化,重新確立起人們對現代誠信文化的信仰,進而推動社會誠信體系的真正建立。始終是中國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一個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1]陳其飛.建設誠信政府的若干思考[J].贛州黨校學報,2011(1).
[2]左公然.淺議社會誠信體系構建中政府的作用[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