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醫學院校校園文化既有一般高校校園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有其在歷史發展中沉淀的獨特文化特性。新時期醫學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面臨人文精神塑造弱化、文化建設千篇一律等問題。通過更新校園文化建設的理念,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實踐活動來更好的促進德才兼備醫學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 新時期 醫學院校 校園文化
一、醫學院校校園文化的基本特征
校園文化是廣大師生在實踐中共同創造和傳承的精神成果的總和。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陣地,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性文化。校園文化是和諧社會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是和諧校園的文化引領和精神支撐。
醫學院校與綜合型院校相比專業性強,與其他專業型院校相比實踐性強。醫學院校擔負著為醫學事業培養和輸送專門人才的重任,大多數醫學生畢業后將成為救死扶傷的醫務工作者。這種特殊性決定了其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既有一般高等院校的基本特征,也有其在歷史發展中沉淀的獨特文化特性,體現出鮮明的醫學特色。醫學文化救死扶傷的特色和精神魅力滲透于醫學院校的文化建設之中,學生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不自覺的形成醫學生特有的文化意識和精神品質。
1、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醫學既是科學,又是人學。當今,醫學模式已由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現代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醫學生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操作技能,更要有高尚的職業操守和深厚的人文修養。在醫學院校的文化建設中,應將科學性與人文性結合起來,注重學生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的培養與塑造,這將影響其今后的一生。
2、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
醫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既具有較深的理論性,又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對醫學生而言,在掌握相關理論的同時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體悟醫學的精妙。醫學院校的文化建設應在醫學生“知”與“行”的統一方面提供良好的文化支撐和氛圍營造。
二、新時期醫學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問題
1、強化科學精神的培養,弱化人文精神的塑造
當前,許多醫學生只注重某些實用知識的掌握,卻忽略甚至放棄了對人文科學的學習以及人文精神的自我塑造,當然,這需要從醫學生思想內部去尋求答案。但不少醫學院校在文化建設中日益注重科學精神的培養甚至科學主義至上,但同時對人文精神塑造的弱化所帶來的外部環境影響也是不容回避和忽視的。應意識到,學到的知識是可以忘掉的。但培養的品性卻不可能被忘掉。
2、重視物質文化的建設,忽略精神文化的培育
有許多醫學院校在物質文化建設上舍得資金投入,道路修建、花園點綴、雕塑搭配,樹木茂盛等,對這些收效快的外在項目,普遍比較重視;但對內涵式的精神文化建設積極性不高,不愿意下功夫梳理、凝練、建構、提升自己的精神理念系統。而且,在一些醫學院校,精神文化的培育也僅僅被理解為課堂之外的文化調節,例如學術講座、文藝活動、體育活動等,這種理解過于狹隘,過于表面化。
3、片面追求文化建設的千篇一律,忽視自身內涵的挖掘與整合
凡讓廣大學子心馳神往的高校,都是具有獨特魅力的高校。有個性、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才能有影響力和競爭力,否則,個性平淡、缺乏特色的校園文化就沒有生機和活力。目前不少醫學院校在文化建設方面存在千篇一律的現象,校風校訓雷同模糊,既不能體現醫學特色,又無法彰顯學校的文化品味和歷史特點。一所缺乏獨特醫學文化特色的醫學院校必然培養不出具有高尚醫學文化意識和道德品格的優秀醫務人才。
三、新時期醫學院校文化建設的基本對策思考
1、與時俱進,更新校園文化建設理念
隨著近年來諸多醫學社會問題的涌現,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社會需要醫學院校培養出既具備良好專業技能又具有必要社會科學知識體系的復合型醫學專業人才。這就要求醫學院校的文化建設首先必須實現理念上的突破與更新,在文化建設中注重醫學與人文教育的融合。從《黃帝內經》到《大醫精誠》,從建國前的“白求恩精神”到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提出的“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醫學精神等,實際上都在推崇救死扶傷的核心價值。而國際性非常流行希波克拉底誓言也體現了對人文主義的崇尚和醫德修養的重視。要讓我們廣大的醫學生認識到,醫學不僅要關注人的肌體生理層面,而且還要關注人的心理精神層面,從而形成人文學習與改造的內在動力。
2、處理好校園文化建設中繼承和創新的關系
繼承和創新是先進醫學文化所具有的兩個最基本的品質。在醫學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除了將傳統的校園文化繼承下來,還應賦予校園文化新的內涵與功能,拓展校園文化的空間,形成獨特的文化品牌,使人們既能夠看到它優良的文化傳統,又能夠看到它積極創新的文化碩果。2筆者所在的南陽醫專植根南陽深厚的文化沃土,與仲景文化同根同源,“醫”脈相承。作為醫學院校,南陽醫專十分重視文化的陶冶作用,將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仲景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形成了“崇仁、厚德、恒志、精術”的校訓,挖掘了傳統醫學文化的內涵精髓,又彰顯了時代特點,培養出一批批的“仲景學子”。
3、多管齊下,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實踐活動
精神的塑造既需要理論知識學習的內化,更需要親身實踐與體驗的外化。通過多管齊下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使醫學教育寓教于樂,實現校園文化塑造人、熏陶人的基本功能,培養德才兼備的醫療衛生人才。通過假期組織師生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使醫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并體驗社會。通過5.12國際護士節、世界無煙日、國際愛牙日等節日,在醫學生中弘揚奉獻與助人為樂的高尚精神。通過特色突出的學生社團活動,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增強其社會責任意識。另外,通過校園網、校園微博等網絡平臺把醫德的內容巧妙地融入網絡文化活動之中,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四、結語
醫學院校是白衣天使的培養搖籃,是高素質醫學人才的培養基地。我們應該認真研究校園文化與醫學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內在聯系,探究其中的規律,加大建設的力度,努力培育高水平、高層次、高境界的醫學院校校園文化,為國家源源不斷地輸送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遲淑清,高登輝.醫學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及思考[J].中醫教育,2010,29(4):57-59.
[2]譚花蓉.論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繼承與創新[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0,23(1):19-20.
作者簡介:李明哲(1977-),男,漢族,河南鎮平人,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講師,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