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黨的群眾路線,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石,是實現小康社會的保障,是維護法治社會的前提,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高校作為育人、促發展,且與先進思想接觸最緊密的場所,一切黨務工作都必須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走科學辦學之路,才能全面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因此,本文基于大量資料文獻扼要分析了大學黨務工作者踐行群眾路線的主要途徑,這對高校長遠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 大學 黨的群眾路線 踐行 途徑 黨務工作者
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工人階級政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是同呼吸、共命運的關系;民心向背是決定工人階級政黨的前途、命運與興亡的根本性因素。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群眾路線的提出、豐富和發展,正是黨在創立、發展和成熟的過程中,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際,通過實踐加以檢驗、修正、充實和提高的產物。群眾路線貫穿于黨的各個發展階段,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黨的十八大及時提出要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準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妥善應對考驗、化解風險,運用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加強黨的建設的重大舉措,必將對進一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促進黨員干部做到求真務實、清正廉潔,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2013年是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更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階段。新形勢下貫徹群眾路線必須深刻領會它的豐富內涵,弘揚群眾工作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轉變工作作風,勤政為民、廉潔從政,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此,高校黨務工作者在踐行群眾路線過程中要始終保持與師生之間的血肉聯系,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校科學發展。那么,大學黨務工作者應該如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呢?下面對此進行了扼要探討,提出了幾點看法。
一、深刻領會群眾路線的科學內涵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其內涵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踐行群眾路線最迫切的問題之一就是切實解決人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是黨務工作者做好群眾工作所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為此,大學黨務工作者應深刻認識到加強群眾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始終貫徹群眾路線,以黨建促辦學,做好與師生之間的聯系工作。最為重要的是要詮釋高校執行群眾路線的新內容,在辦學中積極落實黨務工作,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平衡好各方利益關系,創建和諧校園,為師生提供一個滿意的教學和學習環境。
二、掌握群眾路線工作中有益的經驗
在多年的群眾路線貫徹過程中,各大高校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這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黨務工作者在日后工作中應其傳承與弘揚下去,利于貫徹群眾路線及其相關工作的開展。
第一,善于做群眾工作。黨的一切工作出發點都是為人民服務,服務人民的同時也要善于做群眾工作,這一理念傳統在我國發展史上已經得到了多次證明。為貫徹群眾路線,大學黨務工作者要明白“政之所興在得人心,政之所廢在逆民意”,做好群眾工作、堅信群眾路線,這是每一位黨務工作者必備的政治素養,因而心中要始終裝著學校和廣大師生的切身利益,深入基層、關心師生工作中的問題,并幫助其解決問題,消除工作顧慮,贏得廣大教務工作者的信賴。
第二,建立完善的群眾工作制度。各大高校在長期黨務工作中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走訪制度、黨務干事聯系基層制度、慰問離退休員工制度等。這些制度的建立與完善為黨務工作者踐行群眾路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約束,同時也是黨務干部尊重、關心教職員工,愿意與其平等交流,不搞形式主義、務實黨務工作的具體體現,值得進一步發揚這一工作傳統。
第三,采取有效的工作機制。群眾工作其實是一種互動性工作,如果沒有廣大教職員工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黨務工作者也做不好群眾工作。為了提高教職員工參與黨務活動的積極性,需要采用有效的工作機制,認真調研、爭取教職員工意見,實行民主決策,增強教職員工主公人意識和責任。
三、密切聯系群眾,肩負起服務教職員工的歷史責任
為了給廣大師生和教職員工提供好的服務,大學黨務工作者需要密切與師生、教職員工之間的聯系,了解他們的意見和問題,切實維護他們的根本利益。但是在各種主客觀影響因素作用下,大學黨務工作的實際情況與愿景有著很大差距,比如,存在嚴重的形式主義;一些黨務工作者自命清高,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勢,不尊重教職員工意見的情況時有發生,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黨和群眾的密切關系,為學校發展帶來了阻礙。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幾種應對策略,以加強學校黨組織與教職員工之間的聯系,堅持貫徹群眾路線,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重視群眾、關注群眾。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締造者,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學校作為一種小型“社會”,沒有稱職的老師就培育不出優秀的學生,沒有廣大教職員工的辛勤工作,學校就沒有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堅實基礎。作為大學黨務工作者必須對此有著深刻認識,牢記廣大師生和教職員工是學校發展與進步的動力源泉。為學校發展過程中要堅信群眾路線,聽取教職員工意見,提出師生主人翁地位,使其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同心協力為學校謀發展。
第二,轉變工作作風,廉潔從政、勤政為民。為做好廣大教職員工的服務工作,大學黨務工作者自覺接受黨組織反腐倡廉教育,改變以往工作中的不良作用,嚴格要求自己,不許徇私舞弊,踏實地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做到取信于民,成為一名讓師生滿意其工作的黨務工作者。
第三,充分發揮各組織團體的橋梁作用。學校除了由各專業院系組成,還存在著各種團體組織,比如學生會,以及其他各種社團組織等。為了切實貫徹群眾路線,黨務工作者的工作要掙得各組織團體的認可和支持,同時支持各組織團體的章程制度和各種活動,透過他們的工作使廣大師生、教職員工與校黨委同心、同向、同行,利于校黨委各項決策的落實和實施。
第四,切實發揮黨務工作者先鋒模范作用。高校黨務工作中,各分黨委、黨總支、直屬黨支部在黨委密切與師生員工的聯系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貫徹落實群眾路線過程中要切實發揮黨務工作者的帶頭效應,通過他們及時、準確地向師生、教職員工傳達校黨委各項決議,積極開展解疑釋惑、化解矛盾的思想政治工作,維護好群眾利益。
四、結束語
大學黨務工作者踐行群眾路線工作中必須樹立群眾觀念,堅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密切聯系師生和教職員工,突出他們主人翁地位,改陋習、樹新風,全心全意為學校、教職員工服務,使黨的群眾路線得到落實。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 論黨的群眾工作 ———重要論述摘編[C].北京:學習出版社,2011.
[2]胡錦濤.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R].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2012-11-08.
[3]習近平.領導干部要不斷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水平[N].人民網,2011.1.
[4]黃璋.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N].人民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