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35年只有65部汽車的“青島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到現今擁有15800余名員工,4811輛營運汽、電車,1010輛出租汽車,210條公交營運線路的國有大型企業——青島公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青島市公共交通體系在“公交優先”政策根脈之上,在“市政公用體系、公共交通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三大體系下建設大青島的美好愿景之中,盡力地將繁茂枝椏伸展至城市的每一個欲待出行的市民腳下。
公交線網覆蓋市內六區及膠州、萊西兩市,線路總長度4115公里,公交車輛日客運量207.6萬人次,日行駛里程59萬公里……作為青島市城市公交客運骨干企業,青島公交集團始終默默擔負著疏通城市發展筋脈之使命。
脈·以民生布局
“城市發展有多大、公交線網覆蓋就有多廣”,“小區建到哪里,公交車就通到哪里”是公交集團向市民提供出行服務的樸素概念。多年來,在為優化完善公交線網布局、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上,為乘客提供“安全、快捷、方便、舒適”的出行環境、實現“全力創建讓市民滿意的公共交通企業”的目標上,不遺余力埋首耕耘。
目前,青島市公交出行分擔率達到32%,市民出行已基本實現以“出門到車站不超過一華里,乘坐公交出行最多換乘一次,市區內到目的地不超過一小時”為基準的“三個一”目標,公交線網密度、公交站點覆蓋率、萬人擁有公交車數等主要指標在全國同行也位居前列。
城陽區由于行政區劃和體制限制等歷史原因,公交發展相對滯后和緩慢,但作為是青島市“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的核心地帶,是深入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的重要環節。公交集團積極與城陽區政府對接,成立了公交集團城陽分公司。建設啟用了長城路等8處公交停車場,按期完成了對13條客運班線的公交化改造,169輛客運班車退出市場。期間,公交集團新開辟901路、912路、925路等23條公交線路,投入增加公交營運車輛,基本實現了對城陽區八個街道的全覆蓋,為城市大公交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結合新建小區和商貿區等情況,為解決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2012年集團開通了8條微循環公交線路,市民一出小區就能坐上公交車,然后擺渡到主干道或公交總站進行換乘,有效解決了柏麗瀾庭、燕島國際公寓、福臨萬家、百合花園等40多個小區數萬居民的出行難題。
為滿足乘坐晚間最后一班火車來青旅客的乘車需求,先后在火車站西出站口處開通了2路、307路、316路、20路四條晚班專車,實行定點發車,實現了火車班次和公交線路的無縫對接。
在不增加政府投資、不影響線路運轉的情況下,青島公交集團充分利用現有管理和車輛資源,開通學生專線車25條,實行定時、定點、定線運行方式,安全運送150萬人次,有效解決學生上下學乘車問題,這一在全國首開先河的舉措,不僅使全市94所學校的學生受益,而且節約資金近3000萬元,受到社會各界好評。
結合青島市海底隧道開通,青島公交集團啟用了薛家島公交樞紐站和膠南靈山衛公交樞紐站,先后開辟了4條隧道公交線路,實現了市內六區公交線網銜接和市區與周邊縣市的公交對接。開通青島主城區經海底隧道直達黃島區和原膠南市的公交線路,實現了市區公交線網銜接、城區與周邊縣市的公交對接,城市大公交格局初步形成。
此外,根據地鐵建設以及2014年世園會的舉辦,隨著地鐵等交通設施的建設,公交集團還對公交線網結構、客流狀況、場站設施建設等進行了前瞻性預測和評估,積極做好公交線網規劃等相關工作,并適時開辟線路、優化線網結構,充分發揮城市大公交的連接和輻射作用。
人·以真心厚待
“在市民眼里,公交的形象代表政府”,公交集團黨委書記張錄在接受采訪時這樣界定公交人的位置。
以“服務乘客、奉獻社會”為服務宗旨,集團較早地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導入CIS系統,編寫《CIS——交企業文化手冊》,并于2001年4月啟動了“日新巴士”品牌工程。為了將“日新巴士”服務品牌落實到每條線路、每個車組和每位員工的具體工作中,推出線路品牌——6路“青年服務線”,車組品牌——868“青年文明號”,班組品牌——2路線“三八”班,個人品牌——“公交張鋒”、“全國勞動模范”劉藝、“安全行車標兵”矯立敏、“微笑360度”劉紅春,涌現出了一大批被稱為“問不倒”、“活地圖”、“公交線路一口清”、“省油大王”的服務能手、安全能手、節油能手和維修能手品牌,使“日新巴士”服務品牌更加具體化。深入開展“文明駕駛、服務乘客,做島城一流駕駛員”、“公交優先我優秀、爭做文明公交人”、“踐行紅飄帶精神,爭做雷鋒式公交人”等主題實踐活動,駕乘人員業務技能明顯提升,服務質量顯著提高。至今已堅持17年之久的《春風雨》好人好事集錦,收錄了千余個感人的故事,充分展示了廣大員工良好的精神風貌。
近年來,青島公交集團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全國交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中國城市公共交通科技創新企業、全國企業文化優秀獎、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管理創新優秀企業、山東省安全生產先進集體、首批山東省履行社會責任示范企業以及青島市各類榮譽稱號?!叭招掳褪俊北辉u為山東省服務名牌、山東省著名商標。根據《中國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力評價(2010-2011)》統計,在市民對公交服務滿意度調查中,青島市公交滿意度為92%,在全國38個主要城市中列第9位。
然而,在市民面前“問不倒”、“活地圖”的公交一線員工,經過多年來的辛勤付出,當以城市居民身份來衡量的時候,得到的顯得過于微薄?!肮灰痪€員工工作強度大是有目共睹的,常常是凌晨三四點鐘上班,一條線路跑下來就到了早高峰時段,許多駕駛員常年不吃早餐?!薄肮澕偃?,尤其是新年,看著乘客大包小包地往家置辦年貨,自己沒空為家里掃掃塵不說,甚至到了除夕,駕駛在萬家燈火的城市,心里免不了像車廂一樣空蕩蕩?!边@些都看在新任集團黨委書記張錄的眼里,他上任之初就制定了免費早餐政策,“員工的體能和情緒明顯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服務市民”?!霸诠宦毠っ媲?,領導班子的作為也代表著政府?!彼@樣補充道。
智·以科技承托
青島公交集團根據把握互聯網信息時代對交通企業管理的要求,在全國同行業中較早地建成公交企業內部網絡互聯,先后研發推廣使用了IC卡乘車收費系統、智能調度系統、物資管理系統、車輛保修系統、辦公系統、服務熱線系統,直至全面推行ERP管理系統,推動了企業經營機制變革和企業管理的創新,加快了企業由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的步伐,提升了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調度管理是公交營運生產的主要管理手段,其組織結構、管理方式直接決定企業運行的效率和能力。近年來,公交集團建立起集運營指揮調度、綜合業務通信、乘客信息服務等為一體的智能化公交管理系統,有效解決了以往調度“看不見、聽不到、找不到”和“兩頭調度,中間失控”的問題,實現了公交調度遠程化、可視化管理。
公交集團創新營運調度管理,依據智能調度系統的功能,進行了調度管理的組織結構改革,取消線路現場調度,建立區域調度中心,實行集中遠程調度,打破路線歸屬,將路隊一級的調度發車職能取消,實行大區域的統一調度管理,減少管理環節,提高了效率。改變“一條線路兩頭調度”的傳統調度模式,采用了“區域集中、站場輔助,自動排序、班次優先,信息互通、全程監控”的調度管理模式。目前,公交集團在市區建成了5個區域集中調度指揮中心,實現100條線路2300余部車輛的智能調度管理,最終將實現全覆蓋。
通過對車輛運行軌跡的采集記錄,預設運行計劃的方案,智能調度系統能進行自動發車,而且車輛營運的全過程處于監控狀態,一旦發生車輛超速、甩站、滯站等現象,系統會自動提示預警,對規范營運秩序、提高運行安全服務水平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互聯網時代,實施ERP資源管理是企業發展和管理變革的必然選擇。近年來,公交集團基本建立起集營運、車輛維修、物資供應、站場服務等業務于一體的綜合信息管理平臺。2010年,公交集團對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整合升級,實現企業內部資源的全面信息化管理。目前,公交集團ERP管理平臺包括營運、服務、物資供應、技術機務、人力資源、安全保衛等十四個功能模塊,系統的功能和實用性已充分顯現,企業組織結構日趨扁平,部門管理職能削弱,服務功能增強,工作的協同性要求更加提高。
公交出行信息查詢系統主要是面向公眾提供公交線路查詢、換乘信息查詢等。智能調度管理系統的建立,使車輛運行軌跡信息全部實現了數字化,公交集團依托該系統,推出查詢服務,即通過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以及登錄企業門戶網站,隨時查詢線路車輛的運行情況,隨時隨地查詢車輛的實時位置、上下行方向等信息。目前,乘客每天上線查詢次數已達2萬次,減少在公交站等待時間,提高出行效率,方便了乘客出行。
近年來,青島公交集團實施3G視頻監控系統項目建設,在40多處場站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將重點部位和區域納入視頻監控范圍。在2000多輛公交車上安裝了硬盤錄像系統,每部車配備四個探頭,分別監控車輛行駛前方、前車門、后車門、車廂中部區域,車輛運行全過程實施視頻監控和錄像。建立視頻監控管理平臺,全面支持車載監控系統,通過3G通信,監控終端可以方便查看每一部車的車廂視頻情況,實現了最直接的現場管理。通過變革公交車輛及場站安全管理,加強了對車輛線路運行的監管,借助網絡技術,將安全監控直接觸及到車輛行駛前方路況和車廂內部的狀態,提高了車輛運行過程中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
策·以公益優先
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資源利用率、緩解交通擁堵的重要手段。
歐美、日本、南美等國家和我國香港地區的經驗也表明,“公交優先”是能快速有效地分流人員、方便群眾、減輕城市道路壓力,緩解當前城市人多地少、車多路少、交通擁擠的有效途徑。
黨的十六大以來,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國做出了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決策部署。近年來,青島市在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方面,也相應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2007年形成《關于加快我市公共交通事業發展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2009年,第33次市長辦公會確定青島市公共交通政策性虧損補貼核定辦法和車輛更新資金來源,出臺了《青島市城市公共汽電車運營企業政策性虧損補貼核定辦法》。市政府連續七年把公交車輛更新、公交場站建設事項列入政府年度民生實事項目之中。
2009年至2011年投資9億元更新國Ⅲ以上環保型公交車2124部,其中純電動車80部。積極推進“綠色公交”建設,大力發展純電動車、天然氣汽車等新能源環保車輛,加強節能減排,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根據《青島市城市公共汽(電)車客運運營成本費用評價辦法》和《青島市城市公共汽(電)車運營企業政策性虧損補貼核定辦法》文件要求,政府財政2009年至2011年給予企業政策性虧損補貼14.9億元,其中中央燃油補貼2.3億元。
2011年由市政府投資6157萬元的青島深圳路公交多層綜合停車場建成并交付公交集團使用。目前青島公交車進場停放率由2008年的47%提高到89%。開通4條穿越膠州灣海底隧道的公交線路,實現主城區與黃島區、原膠南市的公交對接,加快城鄉公交一體化進程,逐步實現市內六區公交統籌發展。
此外,公交路權優先作為落實“公交優先”政策的重要體現,青島市公安、規劃、建設、運管等部門在城市道路的建設、管理和維護中,不僅在客流密集的繁華路段設立了公交專用道,單行道路允許公交車行駛,而且在部分路口應用了公交優先智能信號系統,保障了公交車輛優先通行。
隨著政府對城市公共交通公益性的明確定位和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實,青島公交集團也相應確立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企業發展戰略,即突出客運主業,強化后勤保障,優化內控流程,推進人才培養,創建和諧公交,實現科學發展,實施“三大板塊”改革和調整:
通過合并、吸收等方式,精干主業,優化資源配置。清理非主業企業,撤停多種經營單位,逐步有序退出多種經營產業,對場站管理中心等直屬單位,以及營運服務、安全保衛等部門的職能進行調整,突出客運主業服務社會的宗旨。
對原有的“運修分離”模式進行適度調整,使車輛維修更加適應運行管理的實際需求,實行“高保集中、低保分散”的車輛保修管理模式。按照“集中采購、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統一配送、統一調配”的原則,對物資供應分公司機構設置進行調整,將物資配送職能從配件部門剝離,成立物資中心庫,各材料科改設為分庫。
實施“統一管理、分灶吃飯、增效有獎、欠虧自負”的經營機制改革。集團向二級單位下放25項管理職權,機關部門主要職能調整為“規劃統籌、制定標準、指導服務、監督考核”。同時建立經營管理目標逐級考核機制和機關部室業績考核辦法,管理責任鏈條進一步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健全,形成“責、權、利”相統一的管理體系。
在青島市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恢宏藍圖之下,城市公交蔓延的生命脈絡清晰可見,青島公交集團背負送達使命,穩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