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雨落下,青島的清晨與夜晚有了幾分涼意,秋季是夏轉冬的過渡季節,由涼而漸寒,老百姓有“春捂秋凍”之說,意思是秋雖涼而寒將至,衣被要逐漸添加,不可突然加得過多,身體要隨自然慢慢適應變涼的氣候,尤其是“秋老虎”未走,突然加衣導致冷熱不均,反而容易生病。
但是,針對體寒的女性,一早一晚需要特別注意避免受寒,常言道:“出門須防三九月。”因為北方的九月凄風苦雨,冷空氣勢力日漸增強,容易使人感冒,這不僅僅針對出門人而言,在家也要注意避免著涼。“若要安逸,勤脫勤著”,特別是體弱的女性代謝低、循環差、既怕冷又怕熱,對于氣候變化很敏感,應及時增減衣被。所謂“不治已病治未病”,重在預防,病而服藥不如隨時調理,陰平陽秘,身體才會更健康。
針對女性的飲食起居習慣,我們要多注意改正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遵循更健康的飲食起居原則:
“白露不露”防秋寒
白露過后,氣候逐漸變涼,一早一晚更添寒意,而中午溫度仍然不低,一些愛美的女性只為漂亮,衣著仍過多暴露,而此時再赤膊露體,稍有不注意就容易受涼,輕則易患感冒、咳嗽,重則易染肺疾以及婦科受寒。因秋氣主燥,燥易傷肺。如因著涼而使免疫力下降,無力抵御外邪,則會出現肺及呼吸道疾病,如發燒咳嗽、支氣管炎、肺炎等,若風邪侵犯經絡筋骨,使筋絡阻痹,可出現四肢痹癥。而婦科受寒,則會出現月經不調、痛經等癥狀,長久如此甚至導致宮寒不孕。所以,“春捂秋凍”順應時節要合理,不可盲目“挨凍”。
慎食秋瓜防壞肚
秋季飲食多注意滋陰潤肺防秋燥,而且秋季是瓜果的豐收季節,所以平時食用瓜果會偏多,尤其是女性,或為了皮膚水嫩,或為了減肥美體,秋季對瓜果的需求明顯增加。可是,民諺有“秋瓜壞肚”之說,是指立秋以后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長久如此甚至導致胃寒。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于造成腸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尤其體弱怕寒的女性,更要注意瓜果飲食適度。因此,立秋之后應慎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者尤應謹慎。
秋季養陰防濫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尤其是很多女性本身身體有各種問題,想通過各種進補來調整身體狀態,但進補不可亂補,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的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用補藥須謹慎。虛癥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氣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合,則功效更佳。
此外,秋季秋高氣爽,比較適合運動,適時有規律地做室外運動,比如跑步、打羽毛球等,通過自身運動調整身體代謝的同時,還可以激發身體陽氣,對體寒怕冷女性的身體調整也有幫助。
針對女性秋季身體出現的各種癥狀,我們可以采用中醫傳統的理療方法來調理,前面我們講過針對女性體寒的艾灸調理,效果都是非常顯著的。秋氣干燥,也有很多女性因此燥熱上火,此時可采用我們醫學里的刮痧、拔罐、刺絡放血等理療方法來進行調理,結合身體癥狀有針對性地調理,減少藥物的服用對女性身體正常代謝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