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推進的深化,音樂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高中階段學生的成長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的音樂教育對于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互動教學作用是舉足輕重的,互動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興趣,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音樂的音樂素養,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本文對高中音樂課堂中的互動教學方法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音樂教學 互動教學 高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251-01
高中音樂課堂中的互動教學可以有多種類型與相應的方法,不同的互動教學類型適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在欣賞教學中的互動教學方法常采用體驗式與情感式;歌唱教學中,互動教學方法常采用技能式、表演式、合作式;創作與拓展教學中常常使用探索式、分工式、還有創作式等。
1 欣賞教學中的互動教學
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中音樂鑒賞是高中音樂新課程中的重要學習部分,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欣賞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學生的體驗與情感。應當努力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音樂的多重對話,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走進音樂,提升思想。若是想要學生在情感與體驗上達到較好的境界,就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營造良好的環境需要安靜的環境與音質好的音響設備。然后要鼓勵學生在欣賞音樂結束后表達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感情,從學生描述的音樂表象中抓住其所體驗到的音樂的實質,以此為基礎再進一步因勢利導。“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師對于學生的指引也應當如這春雨一般,在學生發揮的基礎之上“隨風潛入”。除此外,還可以采用繪畫、講故事、即興表演等方式來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增強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
2 歌唱教學中的互動教學
在歌唱教學的過程中,采用互動、探索與合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生充分發揮出個人的能動性。在歌唱教學環節進行導入式教學時,利用開放式音樂探究活動,讓合唱隊指揮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共同討論的過程中增長音樂知識和拓寬音樂視野。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教師在這個環節中只需要做必要的引導和補充就可以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自由并充分的發揮。在發聲練習環節時,由合唱隊擔任指揮的同學來組織大家進行合唱時的呼吸和發聲練習,老師不輕易指手畫腳,過多干預,但可以適時的發表必要的意見或者建議。引導學生分組排練,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細致的討論、商定作品的藝術處理與各種細節問題,教師參與到各組的討論中,啟發學生對音樂情境的聯想,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方案。然后協助指揮征求大家對于作品的處理意見,使意見達成一致從而確定最佳處理方案。在教學的各個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協助和輔導的地位,以平等、協作的態度和學生進行交流,已達到適時的引導和啟發的目的。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參與其中,并通過相互合作來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
3 創作與拓展教學中的互動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從教材內容的要點出發開展一個主題活動,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這個主題活動。在小組寫作的過程中,組內每位成員都會對于自己的感受進行表達,對他人的感受進行聆聽,在交流的過程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音樂的情感表達在不同學生眼中具有不同的意義與內涵,一首歌曲或者音樂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是怎樣的,只有通過學生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情感、意義、內涵的深刻體會與發掘才能得到,這個深刻體會與挖掘的過程需要學生自己對于該音樂作品進行不斷地探索與不斷體會,從運用的表達形式和表達手段到所表達的情境與感情等進行辨析。只有當學生對音樂具有了一定的探索能力之后,才能對音樂的內涵具有一定辨析能力。為了提高學生對于音樂內涵的理解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用互動的探索與拓展教學模式,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對音樂的風格與主題等音樂要素進行分析,帶領學生體會拓展創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此過程來激發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
除了以上所列的教學環節中互動教學方法應注意的問題外,還有一些細節方面的增進互動教學質量的建議。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才有利于創建和諧的互動氣氛,有利于互動教學方法的實施。另外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來進行教學。在剛開始教學的時候可以首先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例如講述音樂作品發生的背景,音樂作品創作人的一些個人背景等,如果學生對于這種授課方式不感興趣,那么就需要改進教學方法,抓住學生興趣點,利用互動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全神貫注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有效果的學習不僅僅是腦力的付出,也是情感的付出,因此,在音樂課堂上增強互動教學中的情感體驗是提高互動效果的積極方法,對于音樂教學,尤其如此。但是由于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不同的學生對于同樣的音樂作品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這種不同的情感體驗能夠影響該音樂作品在學生心中的感受與形象,這種不同的感受的后果就會對音樂互動教學的結果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高中音樂互動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觀察每個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性體驗的不同,并及時做出適當的調整以保證學生對與音樂作品的良好感性體驗與互動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溫恒泰.聲樂教學應重視體態語言的運用[J].中國音樂,1999(3):56-58.
[2]吳躍華.怎樣正確認識音樂教育以“音樂為本”[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6(1):78-80.
[3]潘春榮.淺談聲樂教學中教師的素養訴求[J].烏魯木齊教育學報,2006(3):49-50.
[4]王巖淑.談歌唱發聲的方法糾正及藝術嗓音的保護[J].藝術教育,2009(1):78.
[5]陳明孔.聲音概念與發聲技巧的關系[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1):98-101.
[6]趙珊珊.探索音樂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從新課程觀的視角[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08(8):44-45.
[7]岳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芻議[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