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次新基金管理公司中,財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財通”)成立以來的表現可謂可圈可點:截至2013年9月底,財通已成功發行112單專戶產品;2013年以來獨占“定增王”鰲頭,已成功參與27個定增項目。然而,哪怕外表再如何的光鮮,但財通目前的資產管理規模不足16億元,仍然在“長不大”之列。
而且,截至2013年6月30日,財通已累計虧損1.3億元,2億元的注冊資本金家底已經虧掉6成多。為什么在專戶和定增項目發展勢頭良好的情況下,財通仍不能擺脫巨額虧損的命運?
對此疑問截至本文發稿,財通公司仍然沒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兩年多已經累虧1.3億
從2011年6月21日正式成立,到2013年6月30日,僅僅2年左右的時間,次新基金公司財通已經累計虧損了1.3億元。這么多錢究竟是怎么燒掉的,從其股東方升華拜克公開披露的所有資料里找不到完整的答案。
8月16日,升華拜克發布的最新半年報顯示,在參股公司經營情況一欄中,其持有30%股權的財通報告期內凈利潤為虧損1816萬元。此前,同樣是升華拜克的2011年、2012年年報分別顯示,財通當期的凈利潤分別為虧損6384萬元和虧損5367萬元。三項累計為1.3億元,已經占據了其2億元注冊資本的六成以上。
燒錢虧損對于財通的股東方來說不能說沒有一點心理準備。前任公司總經理陳東升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股東方對財通的要求是第四年要做到保本。
在2011年升華拜克的年報對2012年一季度經營業績的預計中提到,“參股公司財通公司仍處于開辦初期,目前收入較少,需要不斷加強產品開發,拓展銷售渠道,因而增加運營費用。預計將影響公司投資收益。”
然而,財通燒錢的迅猛還是多少出乎股東方的意料。所以,盡管財通基金成立這兩年來“保公募+重專戶”的發展戰略很是被業界稱道,并且似乎進展順暢,但陳東升仍然只能于2013年4月12日黯然地“掛靴”而去,財通總經理一職由擁有17年證券從業經歷的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未正式接任。
盡管坊間傳說“陳東升2009年加盟財通時有過三年之約”,但短短兩年多時間把“家底”燒掉六成多,在別的次新基金掌門人因業績欠佳而紛紛辭職的潮流中,陳東升的“如約”掛靴而去很難說沒有業績的因素。
“定增王”需面對贖回壓力
10月14日,萬里股份(600847)晚間公告稱,公司完成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6358萬股股票,其中財通獲配700萬股,成為萬里股份第三大股東。這是財通今年以來成功參與的第27個定增項目。除了定增項目,據WIND資訊顯示,財通目前旗下已有5只公募產品和112單專戶產品。這樣的布局速度在新公司乃至中型的基金中都實屬罕見。
盡管如此,財通仍然面臨著巨大的贖回壓力。據天天基金網的數據顯示,公司旗下首只產品財通價值動量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于2011年12 月1日正式成立,基金初始規模為11 億元。但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該基金規模僅剩下1.06億份,縮水比例高達9成;另一只于2012年7 月13日正式成立的財通多策略穩健增長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初始規模為36億元,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同樣基金規模僅剩下8.23億份,縮水比例高達六成。其它另外三只更近時間成立的公募產品,也有不同程度的規模縮水,其中2013年3月22日正式成立的財通可持續發展100基金,初始規模為2.47億份,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僅剩下0.82億份,短短三個月就縮水了近六成。
顯然,盡管財通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高喊要“保公募”,但在旗下公募產品不斷縮水的現實情況下,哪怕口號再響亮再漂亮,恐怕也難阻擋公眾投資者“用腳投票”的趨勢。因此,基于資產管理規模對于基金公司具有的重要考核指標性意義,財通當務之急是拿出有效的措施來保障旗下公募產品規模的增長,因為靠“燒”資本金來維持運營顯然不是長久之策。遺憾的是,對于如何提升公司的資產規理規模,截止本文發稿,財通公司同樣未能給出合理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