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在2G輝煌、3G敗北之后,4G盡管搶跑,但只要裁判不換,就很難贏得比賽
國慶期間,一則有關三大運營商網間結算費用標準調整的消息引起關注,而此事過后幾天,報道稱工信部批準中國移動在全國326個城市試點推廣4G網絡。
網間結算標準調整的大概意思是,允許中國移動進入固網寬帶市場、下調中聯通和中國電信向中國移動支付的移動網間結算標準,從之前的0.06元/分鐘下調至0.03元/分鐘。
眾所周知,中國移動是2G時代的老大,但2009年初中國移動在3G時代來臨時拿到了一張技術不成熟、國際通用性低、終端匱乏的TD-SCDMA牌照,這讓中國移動在3G時代與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競爭中節節敗退。
這兩樁事結合,必然會讓人們懷疑電信監管的“陰謀論”。即便中國移動在3G已經敗北,但監管者仍然不愿“善罷甘休”。
如果從上市公司業績角度看,中國移動去年凈利潤達到1293億元,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分別是71億元和149億元,差距仍然太大。因此,牽制或者限制中國移動,那是必然的。中國移動在3G上的敗北,從拿到牌照的那一天,就是注定的。
那么,中國移動率先尋求在4G上的突破,也是必然的。
然而,對于中國移動在4G時代的地位,其實依然不能樂觀。從目前的信息看,中國移動將只獲得TD-LTE的制式牌照,中國聯通獲得FDD-LTE牌照,中國電信暫不明確。
且不說TD-LTE的峰值上行下載速率要低于后者,從全球范圍內看,TD-LTE的部署普及性也遠遠不及后者。相應的,TD-LTE的終端數量也要比后者少不少。
這幾乎是4年前3G時代的重演。在過去4年中,中國移動在3G網絡建設和終端補貼的投入超過2100億元,僅在2009年就接近600億元,而如今中國移動表示,2013年的4G投資就達到417億元。
而中國聯通如果獲得FDD-LTE牌照,按照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的說法,中國聯通只需要延續現有技術路線,實現技術平滑升級即可,將現有3G基站升級到4G。更夸張的說法是,“一個基站升級兩個技術人員一晚上就能搞定”。
這意味著,如果讓中國移動獨扛TD-LTE,4G時代的中國移動依然難言樂觀。
有人說,如此這般的電信監管有失公平,降低了市場效率。這種言論是典型的理想主義和不了解中國國情。
對于監管者而言,電信監管如同將一塊蛋糕切成三塊。過去,中國移動的蛋糕最大,于是,監管者不斷地把中國移動的蛋糕切小分給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至于這一刀下去,是不是浪費了不少蛋糕、是不是把一顆櫻桃切碎了,這不是監管者考慮的事。監管的目標是牽制、競爭,至于效率,筆者只能付諸一笑。
這篇文章寫到這里,我的觀點已經很明確了,中國移動在2G輝煌、3G敗北之后,4G盡管搶跑,但只要裁判不換,就很難贏得比賽。
但我更想說的是,這并不是中國移動最大的危機。從用戶數量上講,中國移動仍然是中國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對于它而言,最大的危機不是來自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沖擊,而是來自移動互聯網公司的顛覆。
其實,這不僅是中國移動的危機,更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危機,只不過,相比于中國移動,后兩者在3G時代積累了更大市場份額的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這有利于讓他們順利向4G過渡。
如今,OTT(“Over The Top”的縮寫,指互聯網公司越過運營商,發展基于開放互聯網的各種視頻及數據服務業務)應用產品的代表——微信已經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的超級流量入口,看看吧,現在還有多少人會發彩信。讓運營商感到恐懼的是,OTT應用取代的不僅是彩信,短信和語音也有行將被淹沒的跡象。
運營商的角色,正在從服務提供商淪落為一個單純的流量通道,這是最大的危機。
當然,運營商已經有了危機感。中國聯通此前已經開始嘗試和微信進行合作,中國電信則是親自動手,和網易聯合開發了易信,而中國移動呢?
這一步,中國移動又落在后邊。盡管飛信的沒落不全是中國移動自身的責任,但這一運營商主導的產品注定不可能與微信這樣的純正移動互聯網產品等量齊觀。
所以,中國移動要想翻身,必須要找到一個流量入口。
微信已經占領了圖片、文字甚至語音流量入口,中國電信的易信正在對它發起沖擊,從目前看,易信很難成功,微信基于QQ積淀的社交關系讓易信根本無法復制。那么,中國移動的機會在哪里呢?
筆者認為,視頻流量入口是運營商在4G到來之時最應該占領的,這正是中國移動唯一的機會。
3G網絡環境下,語音、文字、圖片幾乎都能完美到達用戶,唯一不行的是網絡視頻,原因很簡單:一是網絡速率無法讓視頻流暢播放,二是視頻會消耗太多流量,用戶無法承受由此帶來的資費。
但4G環境下就不同了,TD-LTE也能達到100M的下行速率,用戶的流量套餐不再是幾十M,而是數G數十G,視頻播放就完全沒有問題。
到時候,社交主要形式將不僅是文字、圖片、音頻還有視頻。用戶也可以隨心下載電影或者看網絡電視、在線視頻等。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移動要想在4G時代有所作為,最急迫的或許不是別的,而是去收購一家視頻內容商,包括PPTV、樂視網、PPS、優酷網等等,都可以。只可惜,這些收購對象要么已經被BAT這樣的互聯網土豪攬入懷中,收購可能性太小;要么已經是上市公司,收購代價不菲。
有報道稱“作為國資委管轄企業,中國移動集團2000萬元以上的單筆費用開支,需要向國資委申請并獲得批準,方可實施”。如果真是這樣,收購也就免談了,中國移動在4G時代還是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