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身邊的朋友開始瘋狂減肥,因為那個他說“周迅那樣才最美”——誰沒遇到過相似的情況呢?而你又會為愛減幾斤?那就是愛情的分量嗎?是為愛妥協還是為愛吃苦?
為愛妥協
是的,但是……
記得2012年的某一天,當我不再修剪的長發終于長到可以遮住半個屁股的程度,在BF和我之間發生了一場深刻的對話。
BF:你熱嗎?
我:幫幫忙,這都入冬了。
BF:唔,我的意思是,夏天你會很難受的。
我:夏天待在空調房,這還可以保暖呢,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比較怕冷。
BF:但是你不覺得它讓你頭重腳輕的?
我:只要注意穿衣服的配色就不會那么嚴重。
BF:你個兒不算很高……
我:沒事,你高就行了,我有高跟鞋。
BF:你看人家馬伊刑的短發多好。
我:拜托,不要對外泄露你不好的品位,我沒想像她那樣面目寡淡,好像大街上的路人。
BF:你這樣是比較特別……但是……
我:你想想看,在本世紀,特別這種東西有多稀罕!
不知道古今中外發生過多少這種主題的對話,也不知道其中勝負比率如何,我所能確定的事實是,不管BF對馬伊琍式短發的癡迷有多嚴重,那個發型會讓本人外表光彩照人度下降66.7%的殘酷是不容置疑的,而且我的毛發發質也會讓此番嘗試變成一場一天到晚求助美發師的disaster——你必須清楚,把命運交給他們不科學!
“你不擔心BF有一天真的見到了一個長得像馬伊琍那樣的女子就移情別戀嗎?”
我也知道上述問題是許多愛我的人迫切想追問和提醒的。
謝謝了,前后左右,要相信地球(據說是)越來越暖和。
一段戀愛關系中的妥協與拒絕,很大程度上與雙方的性格特質以及興趣愛好密切相關,因為能達到各方面高度融合的伴侶終究是少數,而像我BF這類有崎嶇愛好的人全世界范圍內也頗為可觀。聽到他那讓人痛心的要求,我一點兒也不懷疑定會有溫柔可人的女子二話不說便去剪發,也有將將一個耳刮子過去大喊你小子想造反的。而言及這兩種反應的后果,只有當事人能全盤明了并承受。
“要不要聽從對方喜好去改變自己的外觀或行為?”,這樣一個問題其實事關犧牲,每個人對此都可以有屬于自己基于直覺、經驗或理論的看法,其答案也絕不唯一。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弗蘭西斯卡·瑞赫提(Francesca Righetti)等兩位學者和美國西北大學的另一位學者在《心理科學》期刊上發表研究指出,愿不愿意為對方作犧牲取決于個體的自我控制程度。很顯然,那些自我控制較強的人是不大愿意犧牲的,而意識較淡薄的人就更樂于犧牲。幾位研究者得出了后者有益于增進關系的結論,聽上去會讓很多有控制欲的人非常開懷。但事實當真如此嗎?亞利桑那大學的凱西·托滕哈(Casey Totenhagen)發表在《社會和個體關系》期刊上的研究則更加考慮現實境況的復雜性,他們針對“演員效應”和“伴侶效應”做了不同情節設定下的考察,發現適當的犧牲的確有助于增進親密和承諾,但倘若是在對方本就煩心瑣事頗多的情況下,一直要求ta讓步妥協,便會有損于這段關系。此處,演員效應指的是自己的行為對自己產生的影響,伴侶效應指的是伴侶的行為對自己產生的影響。所以該研究認為犧牲只不過短期內能帶來正面效應,但很可能并不長久。這并不難理解,大多數人的生活不都是由一堆惱人的雞毛蒜皮組成的嗎?
因此基本上我們可以這么想,倘若你自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演員,能夠表演到讓自己都相信自己樂在其中的話,就永遠圣母或耶穌下去好了,倘若你明白自己沒有那個天賦和演技,哪怕只是騙得了別人騙不到自己,都應該有所保留一點,保持你真實本來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