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在美國真實發生的故事。一個小學老師有26個學生,這些學生都是所謂的“不良少年”,上課第一天老師出了一道考題,介紹了三個人,由26個學生投票,認為這三個人哪一個人將來會成功。
第一個人信巫教,有兩個情婦,有多年吸煙史,嗜酒如命。
第二個人通常睡到中午才起床,每天都要喝白蘭地,有吸大麻的嫌疑。
第三個是國家的戰斗英雄,一生吃素,是一個素食主義者,不吸煙,偶爾喝啤酒,而且他在少年時期沒有不良記錄。
26個學生投票,所有的學生把票投給了第三個人。
老師公布了答案,第一個人是羅斯福,第二個人叫丘吉爾,第三個人叫希特勒。
可見,一個人的成敗不是取決于你過去的榮耀或恥辱,而是取決于你的現在和未來。
我們今天談高管調研,談市場變化,談大數據,談一些我們過去沒有聽過的事情。一個企業過去如何榮耀,事實上無法保證它的未來。一個企業,尤其是在瞬息萬變的世界里,你怎么做將決定你的企業未來能否成功。
在這次調研中,我們發現已經有41%的CEO,認為未來的競爭者不是在他所在的行業里,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行業的界限慢慢在被剝離,你可能不知道你未來的競爭者是誰。今天房地產業在做零售,零售業在看銀行,行業之間的界限已經慢慢模糊,未來潛在的競爭者不是你今天所看到的競爭者。
這就涉及企業轉型。在整合的過程中,傳統的面對客戶就是面對銷售人員、服務人員,其實在未來的世界里不見得有這么清楚的前臺和后臺區分,我們的律師是要到客戶現場談判條款的,采購人員要到現場與供應商談,定價人員要到客戶現場談產品的成本結構,核心的供應體系在客戶現場,所以在未來的世界里我們必須有一個所謂的倡導者,后臺的倡導者必須走到前面,必須提供最佳的客戶體驗,知道客戶體驗帶來的改變,包括內部流程和結構的改變,這是未來首席高管要努力的方向。
IBM做轉型已經幾十年了,未來的整合體系也是咨詢很熱門的話題之一。
當然,要求高管具備其他職能,是不切實際的。因為一個企業高管是需要時間和經驗積累來培養的。但是高管之間分享、互信的基礎授權讓整個協調達到彼此之間共同的目的,這一點很重要。
對于IBM來說,首席高管調查一直在持續進行,方向沒有改變。根據我長期觀察,我覺得企業現在面臨的困境是“睡覺之前想的是千百條路,醒來之后走的還是原來那條路”,所有的企業好像在等一個很大的機會催促它們轉型。其實企業應該從小的事情做起,要開始行動,從客戶的體驗過程中累積戰略是什么,而不是等待一個很大的事件發生才改變原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