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讓一切事物都呈現出融合與交互的趨勢,在過去,“琴棋書畫”似乎河水不犯井水,如今任何一個娛樂產品實體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了。文學創作、音樂創作有可能最終指向電視、電影或者網游,而網游則可能捧紅一張音樂專輯、一部小說,或者衍生出電影、電視劇、網絡社區。在互聯網世界,文化產品在融合的過程中相互延伸,沒有誰可以“閉門造車”、“獨善其身”。
所以,當騰訊公司副總裁程武問陳可辛電影的未來是什么時,電影大導演的回答竟然是“電影的未來是網游”。在由小說改編的騰訊網游《天涯明月刀》里,陳可辛、袁和平等電影大師全程參與到武打、動作的設計過程中,以他們對武俠電影的多年積累,在武俠游戲里實現新的互動。電影導演做網游,不僅僅是跨界,很多電影無法呈現的內容,都可以在網游里完美呈現。因此,在某種意義上,騰訊提出的“泛娛樂”戰略,不是互聯網制造的概念,而是文化產業發展大趨勢的必然產物。
其實,在騰訊互娛系統地提出“泛娛樂”概念之前,類似的思考和嘗試早已出現,只是鮮有真正的大成者。比如,盛大早在2008年就提出“網絡迪斯尼”布局;網游公司完美世界也表示要把互聯網娛樂“立體融合”;直至2012年,騰訊互娛才開始對這一趨勢做了符合其自身發展構思的清晰戰略描述,提出構建“泛娛樂”生態,并逐漸升級為涵蓋多種“泛娛樂”業務的互動娛樂實體……群雄逐鹿,怎樣才能搭建一個兼具開放與融合的“泛娛樂”生態?誰將最終締造互聯網時代的娛樂帝國?
“網絡迪斯尼”誘惑與尷尬
今年9月,騰訊成為中國互聯網公司中首家市值突破千億美元的企業。時光拉回到2004年,當時騰訊在香港上市,發行價每股僅為3.7港幣,市值為幾十億港幣;同一年,盛大陳天橋榮登中國首富榜,盛大在網游賺得盆滿缽滿,銳不可當。盛大先后收購了網游對戰平臺上海浩方、棋牌休閑游戲開放商杭州邊鋒、文學門戶起點中文網、游戲開發商韓國Actoz公司……陳天橋慷慨陳詞:如果盛大網游業務保持前5年100%以上的年復合增長率,10年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娛樂公司。
從2008年起,盛大不再只是一家網游公司了:集納了國內最大的文學網站,包括起點中文網、紅袖添香網、晉江原創網,以及盛大文學;收購了視頻網站酷6、電信提供商華友世紀;發布BAMBOOK、智能手表等終端……
但盛大的“網絡迪斯尼”最終分崩離析。2013年,盛大游戲從行業第一跌落到第四;盛大文學眾多資產被變賣;在燒掉3億多美元、經過內部大清洗后,酷6從行業三甲下滑到力保行業前十的尷尬境地。不僅如此,人才流失也是觸目驚心的,近年來盛大高管離職和裁員的消息不絕于耳。
盛大為什么會夢碎“網絡迪斯尼”?除了其備受質疑的管理、人才等因素,不難發現盛大的“網絡迪斯尼”戰略有著諸多硬傷。
首先,盛大缺少成為“網絡迪斯尼”的平臺基因。要成為“網絡迪斯尼”,對于盛大而言,不是簡單的業務擴張,而是系統性地構建平臺。去年,在談及盛大退市時,作為一家以網游起家的公司,陳天橋遺憾地表示,“我們很幸運,但其實也很不幸,盡管我們獲利最早、獲利最豐厚,但游戲產品從一開始不是一個平臺型的產品”,“我們沒有辦法成長為像百度、騰訊那樣,以一個平臺型產品作為基礎迅速發展的企業”。為了給盛大注入平臺基因,陳天橋今年壯士斷臂,對旗下業務拆解重構,包括邊鋒等業務被剝離出售。
其次,與平臺相對應的是核心產品的缺失。盛大的很多員工認為,盛大本是一家做內容(游戲)的互聯網公司,只能提供客服、支付、計費等底層服務,只體現了工具性,而無法為用戶提供互動平臺,不可能自然地帶來用戶與流量,游戲、文學、影視等板塊的用戶群重疊度并不高,猶如一個個孤島,相互之間難以打通。
盛大當然知道自身核心產品缺失的弊端。以被微信和米聊淘汰的talkbox為例,盛大本有機會成為移動互聯網社交領域的領先者,卻因為操作層面的問題錯失搶奪市場的良機,等到資金到位時,市場已被微信、米聊壟斷,talkbox徹底淪為看客,這只是盛大投資的150多個項目中的一個例子。
全新的多元互動藝術融合
相對于盛大,騰訊互娛的布局則要穩健得多。2012年3月,騰訊互娛正式啟動“泛娛樂”戰略。今年4月,騰訊互娛宣布,已逐步從單一網游業務平臺轉變為涵蓋游戲、動漫、文學、影視等多種關聯業務的互動娛樂實體。騰訊的泛娛樂戰略,有著自己的軸心和邏輯,甚至還有明確的定義,即以IP(知識產權,Intelectual Property)授權為核心,以運營和網絡平臺為基礎展開的多領域、跨平臺的商業拓展模式。這種清晰的戰略思路,劃定了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騰訊公司副總裁程武在接受《新營銷》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希望搭建的是一種以具備高價值或高潛力的IP 為核心的全產業鏈模式,既包括了游戲、文學、動漫等IP的發掘和培育,也包括了涵蓋影視、游戲、周邊商品等形態的跨界開發。基于網絡閱讀、互動平臺,好的作品得以被發掘,優質的IP得以積累和沉淀,然后我們可以根據IP的類型和用戶需求,去做多種形態的跨界開發。
其次,“泛娛樂”意味著各個平臺要不斷地互相借力。比如騰訊文學有非常多優秀的小說題材,如果把它們改編成游戲,就可以把文學的意境和藝術感染力帶到游戲中,讓游戲得到升華。近期很多熱播影視作品,比如《甄嬛傳》、《失戀33天》、《北京遇上西雅圖》等,都是從文學作品改編的。讓各種藝術真正融合,可以讓未來十年成為騰訊互娛“泛娛樂”業務快速成長的十年。
程武認為,互聯網不僅大幅度提升了文化產品在全球的傳播速度,同時也推動了文化產品接受方式的改變,推動了文化、藝術門類的融合,形成像“第九藝術“網絡游戲這樣的綜合性藝術、文化平臺。
程武表示,騰訊的“泛娛樂“戰略的核心雖是跨領域、跨平臺,但這種跨越并不意味著對文化、藝術產品創作規律的顛覆,相反,專業的認識和經驗正是“泛娛樂”戰略得以順利展開的重要基礎。因此,在今年騰訊同中國藝術研究院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嘗試在文學、影視等多種藝術的研究、創作、推廣中展開合作。此外,組建了包括譚盾、蔡志忠、尹鴻、陸川等名家的騰訊泛娛樂大師顧問團,以及涵蓋莫言、劉震云、阿來和蘇童等著名作家的騰訊文學大師顧問團。
更多、更好的一體化互動娛樂體驗
那么,作為全新發展模式的探路者,騰訊互娛的差異化優勢是什么?
首先是騰訊“泛娛樂”的核心:IP。騰訊互娛稱,其“泛娛樂”戰略是以IP(知識產權)授權為核心,以游戲運營和網絡平臺為基礎,實現多領域、跨平臺商業拓展。盛大布局“網絡迪斯尼”時,雖投入巨大卻缺乏戰略核心,并購四處開花,投資項目超過150個,最后大多夭折。而騰訊互娛的“泛娛樂”戰略以“IP”為核心,以游戲運營和網絡平臺為基礎,就不需要通過并購等激進的方式拼湊業務版圖,而是有側重地“開枝散葉”,在整合文學、動漫、影視、音樂等資源時擁有先天優勢,也是其實施“泛娛樂”戰略的基礎。
騰訊不缺海量用戶和支付渠道,因此,培育和積累IP資源成了首要的課題。另一方面,以IP為核心也給了騰訊互娛更大的延伸空間,比如在中國人們耳熟能詳的《火影忍者》、《航海王》等日本經典漫畫作品,其電子版權已被騰訊獲得,其中《火影忍者》正在做游戲的改編。
騰訊互娛最為獨特的優勢,是它擁有兩個占據絕對壟斷地位的核心社交平臺:QQ與微信?;ヂ摼W專家曹悅平認為,盛大“網絡迪斯尼”失敗的關鍵原因,是它進行大而全的拼湊式激進布局,但是卻沒有一個核心產品(比如QQ)或核心應用(比如搜索),將其實質性地打通。
而一直以來作為騰訊所有業務擴張的支撐點,QQ擁有數以億計的活躍用戶,除了可以將用戶引向文學、動漫、影視等新板塊,未來還可以通過QQ以及快速崛起的微信,把產品與用戶、用戶群與用戶群全面貫通,與社交融合,將騰訊的“泛娛樂”產業鏈盤活。而且,對于騰訊的任何一款“泛娛樂”產品來說,QQ與微信無疑也是最理想的推廣、體驗、支付渠道。如果說盛大的娛樂產品群是分離的孤島,騰訊的“泛娛樂”產品則是相互交織的復雜網絡,進而創造更多的藝術和產品形態,提供更多、更好的一體化互動娛樂體驗。
騰訊互娛深知QQ與微信的價值,但目前它追求的目標是品質,而非速度,如何將“泛娛樂”與社交融合,如何同時滿足數以億計用戶的需求,需要更多的經驗與智慧。程武表示:“一旦我們把品質不高的產品帶給數以億計的用戶,對用戶體驗的損害是非常大的。我們希望給用戶提供長期的優質體驗,因為QQ和微信是社交平臺,進入其中的第三方游戲要更好地與社交體驗結合?!?/p>
誰將成為鼎互聯網時代的“娛樂帝國”?目前騰訊雖然占有天時、地利、人和,但正如漫畫大師蔡志忠所形容的:“一個行業準備三天就開始賺錢,賺不了三個月;準備一年開始賺錢,賺不了三年;準備十年開始賺錢,才是永久的!”騰訊互娛實施“泛娛樂”戰略,顯然更看中的是長遠的價值和在整個產業生態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