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老,這樣的詞匯很難與選美聯系起來。不過,又“胖”又“老”卻是貨幣基金“選美”的最重要標準。
大基金話語權優勢突出
“胖”是指資產規模。華泰證券截至2013年11月27日的統計數據顯示,過去 3 年貨幣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超過3.5%,是活期收益 0.35%的 10 倍以上。但按照基金規模細分后,收益能力出現了明顯的區別:資產規模大于 80 億元的貨幣基金收益率最高,年化收益率為 4.03%,其次是資產規模在 10 億元~80 億元之間的貨幣基金,收益率為 3.97%。相比之下,資產規模在 10 億元以下的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僅有 3.54%。大規模貨幣基金收益率超過小規模基金13.84%。
不同于股票型基金船小好調頭的特點,貨幣基金中的大個頭更有優勢,原因在于貨幣市場是一個大額交易市場,在機構交易過程中,規模大有利于獲得議價優勢。根據華泰證券的統計數據,資產規模在 100 億元以上的貨幣基金,協議存款比例高達 63.34%,資產規模在 10 億元以下的貨幣基金,協議存款比例僅為 46.91%。資產規模在 1 億元以下的貨幣基金,協議存款進一步降低到 36.35%。大規模基金在資產配置上,體現出明顯優勢。
老基金愈老彌堅
除了身材,還要看閱歷。老資格的貨幣基金更容易保持業績優勢。相比股票型基金策略和風格的多樣化,貨幣基金一直被視為同質化程度很高的基金品種,那么,老資格貨幣基金為何能在同質化中體現出業績的獨特優勢呢?原因在于對貨幣市場極端風險的控制能力。
今年6月份錢荒時,一度傳出部分貨幣基金爆倉出現虧損的消息,投資者第一次意識到,被普遍視為活期儲蓄替代品的貨幣基金也有風險。這是因為貨幣基金除了配置銀行協議存款外,還持有大量的債券。在市場資金極度緊張,債券利率曲線飆升、價格下跌之后,貨幣基金產生了資本損失(浮虧),此時投資者大規模贖回貨幣基金,迫使貨幣基金賣出債券資產,從而將資本損失兌現,那么貨幣基金當日收益可能會出現負值。老資格的貨幣基金經過完整經濟周期波動的考驗,對于極端情況的應對具有豐富經驗,因此安全性更高。
機構們如何選美
規模和投資管理能力,正是機構投資者選擇貨幣基金最看重的兩個標準。得到華泰證券重點推薦的廣發貨幣等貨幣基金,均是成立時間較長、規模百億以上的績優品種。
管理人的能力與基金規模,事實上也產生了良性互動。根據海通證券截至12月6日的統計數據,近一年來貨幣基金(A類)累計收益率前十名的平均值為4.17%,超過收益率后十名平均值3.24%的幅度達到28%。收益率前十名中,廣發貨幣等5只基金入圍并獲得海通五星級評級。這5只獲得最高評級的基金,均為成立于2004-2006年經歷了本輪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大幅波動考研的老基金,同時資產規模也均超過或是接近200億元巨無霸級的體量(根據三季度季報數據)。回報率后十名,則普遍為小規模品種,排名最后一名的貨幣基金,資產規模更是不足7000萬元(據三季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