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源”和“天下”兩個系列以一種新的視覺形式指涉全球化語境下的新波普這種新波普華麗豐盛、無所不在具有一種眾聲喧嘩般的熱烈自信和未來世代般的興奮新鮮在玩味與自我玩味、嘲弄與自我嘲弄中呈現藝術與現實糾纏的微妙關系
徐震的最新個展“光源”開幕之前,有兩個事件已經為它的成功舉辦做好了鋪墊。其一是今年北京保利春拍中,“天仁合藝”當代藝術專場取得2,630余萬元的總成交額,成交率達到94.12%,拔得全場頭籌的正是徐震最新的“光源”系列作品《光源-大宮》,成交價為310.5萬元。其二是“光源”展的策展人沈其斌在此之前剛剛提出“8G”的概念,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雖然也不乏爭議,但恰恰為這個展覽的舉辦起到了宣傳和推廣的作用。
這種宣傳和推廣是卓有成效的。展覽開幕當天,主辦方天仁合藝·藝術中心特別舉辦了沈其斌主講的“當代藝術:中國進行時!”的講座,雖然更多的只是普及當代藝術收藏中的一些基本數據和概念,但從臺下的反響來看確實收到了效果。而偌大的展廳內,大約展出了徐震兩個系列的40件作品,據記者目測,大約1/3的作品都已經貼上了已售的標簽。后來策展人沈其斌也發布消息稱,展覽首日的銷售額就已經超過了1,500萬元。
兩個系列分別為“光源”和“天下”。“光源”呈現的是世界各大美術館里被照相機閃光燈拍攝下的諸多古典名畫,這些仿佛來自游客便攜相機里的、留有反光耀斑的“名畫留影”,被嚴謹的古典寫實技法再度繪制出來。徐震說,平時學習、上網的時候,經常看到游客所拍的名畫就是這個樣子,時間長了覺得上面有這些光斑也挺好看的。這就像接受當代社會中出現的新事物,從被迫接受逐漸變為習以為常。除此之外,徐震更想探討的是再創作與原作、盜版和原作之間的關系,這也使得“光源”系列脫離了繪畫的概念,更像是一種行為作品。
“天下”系列則是一組讓人五色目迷的密級奶油花—用油畫顏料放在奶油裱花袋里擠制而成。徐震介紹,展出的大約20件作品是從去年7月至展覽開幕,十幾位工人工作的成果。而且這一系列作品的創作帶有極強的偶然性,基本上10件中只有一件才最終合乎徐震的標準。而對于觀眾而言,作品帶有極強的誘惑性,目光所到之處便很難離開。這也像徐震所說,好像今天沒有什么美比奶油的形狀和顏色更能抓住人—同樣也如展覽前言所說,這種新波普華麗豐盛、無所不在。
就像“天下”系列全部由專業的工人制作完成,“光源”系列的每一件作品徐震同樣未施一筆,而是聘請了寫實功力非常強的專業畫家完成,徐震只是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其實這與徐震創辦于2009年的沒頂公司的性質如出一轍—沒頂公司是一個當代藝術創作型公司,以生產藝術創造力為核心,致力于探索當代文化的無限可能。這對當代藝術的創作模式、收藏消費系統以及作者權等問題開始了全面挑戰和標準的刷新。
廣告語的意思有些含混,這也正如徐震或沒頂公司每次推出新作一樣,有些讓人不明其意,但這正像徐震所說,他的作品需要整體來看,亦即縱向觀看他幾年之內的幾十件作品。對于那些不理解徐震作品的人來說,或許換一個角度,你會慢慢發現他的價值。